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亚明 《今传媒》2012,(4):56-57
媒体怎样报道家暴事件,有什么样的性别视角?文章以媒体报道的李阳家暴事件为例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近来媒体在家暴事件的报道中所采取的性别视角作了相关的分析。文章得出结论,目前媒体报道存在性别认知的困境,媒体工作者需要提高社会性别敏感及在媒体中推介性别平等的观念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季凯 《中国传媒科技》2012,(24):174-175
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客观真实,在采访的过程中如何保证新闻事实的客观性,一直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工作重点。电视民生新闻从出现之初,即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将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客观描述,进行及时准确地传达,是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的责任。本文主要介绍新闻采访工作中客观性的重要作用,以及采访中的注意事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明 《声屏世界》2017,(6):22-24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全国近14亿人口.如此庞大人口中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到10%,还有相当部分人由于自身学识或者条件限制等对外界认知并不多.媒体要尽量考虑大多数人的认知水平,补充一些新闻背景,以消除误解,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此背景下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实现媒体融合,媒体从业人员应提高对于多维度报道的关注度,保证新闻报道具有先进性、深入性、准确性,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闻报道可能存在的客观性及倾向性失衡问题,从而实现媒体影响力以及公信力的提升。本文针对多维度报道进行分析,为从根本上避免新闻出现倾向性及客观性失衡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传播中,面对重大疫情,新闻作为党务工作的重要传播手段,是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疫情情况的眼睛。这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保持公平公正,公开,真实的原则的基础上,正确发挥新闻传播意义。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如何把握好疫情新闻的客观性,传播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媒体近期的揭露性报道为例分析,认为“新闻客观性”在实际操作中异化成的两种标准,可以理解为“新闻客观性”的“二元性”,而不是对“新闻客观性”理论本身的颠覆,两者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呈现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7.
实现平衡不等于展现对立——论新闻客观性中的报道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在新闻报道中做到平衡是新闻从业者的准则之一,也是保持新闻客观、公正的重要手段。如果新闻只呈现利益一方的观点,或者只对利益一方进行报道,就会使新闻报道片面化,误导受众的试听,损害新闻客观性与真实性。正如《新闻报  相似文献   

8.
客观性是新闻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新闻客观性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但依旧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追求新闻客观性依然是当前新闻从业者所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首先论述了当前新闻客观性所面临的挑战,之后站在一个新闻从业者的角度对新闻客观性进行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9.
汪雷 《新闻世界》2011,(1):115-116
本文通过对新闻客观性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对新闻客观性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认识。笔者将现有的对新闻客观性的研究分为三类:其一是从新闻理论(部分是从哲学角度)角度思考新闻客观性的问题;其二是从新闻业务实践上对新闻客观性的应用的思考;其三是对西方新闻客观性理论的介绍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新闻客观性的基本思想是对事实进行准确的报道,然而这一备受新闻工作者推崇并奉为职业理念的原则自产生起就一直备受质疑。本文从新闻客观性的起源、质疑、发展及局限等方面进行探讨和论证,证明客观性的价值及其作为一种新闻理念和手法而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赵建伟 《新闻知识》2012,(6):90-91,76
新闻事实本身的多义性决定了不同记者针对同一事实可以(事实上常常会)从不同角度来进行报道,而针对特定事实如果选择了某一不恰当的报道角度必然会导致新闻文本客观性的缺失,或者说会直接导致新闻文本明显的主观性特征。显然记者应尽力避免不当报道角度导致的主观性以确保新闻文本的客观性。本文试图结合一些新闻文本来探究不当报道角度导致新闻客观性缺失的几种情形。  相似文献   

12.
主观性与客观性相对,属于以人为尺度的价值论问题。新闻报道要求记者对客观事物进行能动的反映,是人的认识活动的产物。无论任何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也无论怎样强调新闻的客观性原则,都无法抹掉新闻报道和新闻采访的主观性倾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3·14"西藏打砸抢烧事件为例,浅析在国际传播过程中新闻报道主观倾向性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并透过这一现象提出应对此类报道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中,受众从被动的信息消费者转变为主动的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信息的来源渠道被拓宽,信息传播的内容海量化、方式多样化。然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传播的参与者表现出道德观念淡薄、伦理失范现象普遍等问题。本文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和"姚贝娜事件"报道为例,分析新媒体环境给新闻伦理实践带来的威胁与困惑,并就其对策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孙旸 《新闻前哨》2011,(6):43-44
近些年来,国内各电视台纷纷创立"帮忙类新闻"节目,并获得不俗的收视效果和社会影响力。如安徽电视台的《帮女郎帮你忙》、四川电视台的《帮忙》、河北电视台的《楠楠帮你办》、石家庄电视台的《小吴帮忙》、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闻采访的核心原则,客观性是决定新闻报道水平以及新闻媒体发展前景的关键要素,尤其是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和落实新闻报道客观性原则与理念。对此,本文以柴静在《看见》栏目中的报道实践为例,在简要概述新闻采访客观性内涵的基础上,从三方面入手重点探讨新闻采访对客观性的践行要点,以期为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范式的概念较好地解释了自然科学史的理论构成和革命变迁,被广泛地借鉴到各个学科领域,将客观性作为新闻实践范式的核心,目的是给予客观性范式化的保护。范式修补通过隔离和排除异常现象,使原有范式能够如往常一样运作,但它无法系统性地应对范式危机,而新闻范式的改革是一种特定类型的范式修补工作,其目的在于从共同争议中寻找界限,最终维护客观性。  相似文献   

18.
新闻按照内容和性质等可以划分为许多类型,但是无论何种新闻,其最根本特点就是新闻信息和报道的客观性,对于民生新闻来说,它涉及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确保了民生新闻的客观性,才能取得百姓的信任,赢得更多的受重群体。文章简单论述了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中对新闻客观性把握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等,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论述和介绍,进一步规范电视民生新闻行业。  相似文献   

19.
新闻的客观性随着新闻在市场化过程中的“不客观性”表现得愈发突出,愈益得到包括新闻专业人员在内的几乎所有社会群体的异口同声地呼吁和质疑。但迄今也没有一家媒体标榜的“客观性”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肯定。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4,(16):39-44
媒体出于对社会规范功能的坚守,长期以来将失序新闻作为其内容生产的重要类型之一。但颇具悖论的是,随着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多元主体日益介入新闻生产,众多原本出于对现实批判的失序新闻在媒体与消息来源的竞合博弈中被不同程度地失范性生产,反而造成社会和道德秩序的进一步恶化,也导致媒体公信力的严重下滑。本文认为,若要对当今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新闻失范性生产进行有效制约,亟需主体性日益彰显的社会公众积极监督责问,还要整个传媒业主动打破沉默潜规、相互批评,进而形成一个有效的新闻生产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