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时间、日期问题是中学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 ,而且随着世界传媒日增、人们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这类问题在当今很有现实意义和科普意义。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人们对时间和日期问题的认识却存在一些分歧或误区。例如 ,一些练习册甚至试卷中屡屡出现的“什么时候全球同处一日”、“什么时候全球分处两个日期的范围恰好相等”等等设问或图示 ,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中也存在疑问或不同理解。笔者认为通过对时间和日期等时差问题的再认识 ,达成共识很有必要 ,以免在问题上以讹传讹产生误导。一、从地方时说 ,是有某瞬间时刻 ,全球分处两个日期的范围正好…  相似文献   

2.
王朋同学在平面镜中看到时钟的指针如图1所示,那么此时是什么时刻?对此问题许多同学都感到有一定困难,现结合平时的教学,将几种解法归纳如下,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解法一“反看正读法”:从题目纸的背面看图(上、下不要颠倒),再采用常规的读数方法,容易读出此刻为11∶35.图2图3图4解法二“正看逆读法”:如图2,按逆时针方向读数,图上的数字也相应按逆时针方向从小到大排列,不难读出此时为11∶35.解法三“12扣除法”:如图3,将时钟上时间按常规读法读出后,再从12中减去这个时刻,即得到实际时刻,即常规读法时间为0:25,则实际时间为12∶00-0∶25=11…  相似文献   

3.
日期、时刻和时间是三个不同的概念.通常把日历上所载的某一天的标志叫做日期,钟表上指针所指的每一位置所表示的某一特定的时候叫做时刻,两个不同日期或时刻之间的间隔叫做时间.日期、时刻和时间的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表示的方法不同.通常用“年、月、日”表示日期,用“点(或时)、分、秒”表示时刻.如说“九月一日是开学的  相似文献   

4.
盈亏问题     
通过比较把若干个东西平均分给某些人的两种分配方案和分配后的余数,反过来求分配的总人数和被分配的总量的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一、一般的盈亏问题盈亏问题的解题公式是:(盈+亏)÷(两次分配每份的差数)=份数(人数)盈亏问题是一种有趣的问题,下面来看一个故事:例1.唐代有位尚书叫杨损,有学问,会算学,任人唯贤。一次,朝廷要在两个小官吏中提拔一个做大官,因为这两个人情况不相上下,所以负责提升工作的官吏感到很为难,便去请示杨损。杨损略加考虑便说:“一个官员应该具备的一大技能就是会速算,让我出题考考他们。谁算得快,就提升谁。”…  相似文献   

5.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 14 0分 )一、本卷共 3 5小题 ,每小题 4分 ,共计 1 4 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右图 ,判断 1~ 2题 :1 .若阴影部分为夜半球 ,那么 (   )A .甲点地方时为0时B .太阳直射在乙处 ,区时为 1 2时C .长城站和北京昼夜等长D .渤海进入禁渔期2 .若阴影部分为西半球 ,那么 (   )A .甲、乙两地处于同一日期范围内B .若“北京时间”为 1 2时 ,乙地区时为 8时40分C .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气温不同D .甲、乙两地昼夜长短相同 ,但分处昼夜不同半球读下面的两幅图 ,据图回答 3…  相似文献   

6.
语音题,除1999年和2000年两年没有考之外,年年必考,2001年恢复考语音题。语音题的得分率并不高,有些学生往往“提笔就做,一做就错”。由于这一题处于卷首,完成得好坏直接影响到考生的情绪。那么复习时应该注意什么呢?这里的“字”到底指哪些字呢?分析一下十几年来高考语音题的误点设置,就不难从中找  相似文献   

7.
昼夜更替是地球相对于太阳运动的结果。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主要是自转运动),地表各地相对干太阳的方向不斯地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依次推进,日期也就随之更替。在同一瞬间,地球上各地的日期、时刻不同。为了协调世界各地的时间,避免日期的混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地球表面按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并规定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称为日界线。然而,地表是个连续的球面,仪经度180°日界线是不能将地球分成两个日期区域的,还必然存在着另一条“日期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8.
同一数学问题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和不同的数学问题用同一数学知识来处理,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实践证明,在组织学生复习时,运用“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变化、全方位地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措施。一、运用“一题多解”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一数学问题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来解答,我们称之“一题多解”。在复习时,为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打破解题的习惯模式,变习惯性思维为发散性思维,我们可以将选定的某一习题,规定用不同的数学知识去解。例如: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8小时行了全程的4/7,再行几小时可以到达乙站?  相似文献   

9.
目前农村中学(包括农村重点高中)学生写作水平较低,他们提笔作文,心中没“谱”,往往无从下笔。害怕作文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激发广大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大面积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我们进行了“两模一跳”作文教改试验。 一、何谓“两模一跳” 所谓“两模一跳”,就教者来说,是就同一文题提供两种不同类型的范文模式:一类是教者选定的范文,一类是学生习作范文;就学生来说,是就同一文题,按范文的引导做两次模拟,“一跳”,是指学生在第二次模拟时,结合自己的习作实际,不囿于模式所作  相似文献   

10.
一、认识“开放题”教育部在 2 0 0 0年 3月 13日发出的中考改革指导意见中 ,要求把“开放题”引入中考命题。随着高考、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推进 ,“开放题”已经现实地被提到了师生面前。那么 ,何为“开放题” ?它有哪些特征和要求 ?运用“开放题”对于当前的教学改革有什么意义 ?所谓“开放题” ,也称为创新能力评价题、扇形题、发散题等。它是指试题允许、倡导并鼓励答案多元而不惟一的一种试题形式。就政治学科而言 ,“开放题”有三个显著特征和要求 :一是试题开放不封闭。问题材料的立意是多元的 ,试题设问的“窗口”也较为宽泛 ,给应…  相似文献   

11.
一法解多题     
一法解多题,是指用同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来解答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下面我就用列举、尝试的方法来解答第八届“希望杯”六年级组第一试题中的几道题,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奇怪的村庄     
《小读者》2013,(4):50-50,52
某地有两个奇怪的村庄,张庄的人在星期一、三、五说谎,李村的人在星期二、四、六说谎。在其他日子他们说实话。一天,一个外地人来到这里,见到两个人,分别向他们提出关于日期的题。两个人都说:“前天是我说谎的日子。”如果被问的两个人分别来自张庄和李村,那么这一天是星期几?  相似文献   

13.
廖艳 《四川教育》2005,(11):38-38
“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课堂就是一条充满生命力的长河,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在这条长河中,随时会遇到“激流”,时刻挑战着教师的智慧。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一节的教学复习及辅导中,经常会涉及根据后代表型分离比来解答相关问题的题目。对大多数题而言,可依据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利用孟德尔“化繁为简”的研究方法就可以正确解答。但有一类题,F2的分离比并非9∶3∶3∶1,而是9∶6∶1,12∶3∶1,9∶7等,对于此类拓展题的解答,若仔细推敲这些非常规的分离比,就不难发现它们都是由9∶3∶3∶1衍生而来的。本文就此通过几个典型试题加以剖析。例1:燕麦的颖色受两种基因控制。已知黑颖(A)与黄颖(B)为显性,且只要A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双隐性则出现白颖。现用纯种黄颖与…  相似文献   

15.
“时间”是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如“一节课上40分”,这里的40分就是时间。“时刻”是指钟面上所指的刻度数,它是表示一天内某一个特定的时候。如“上午7时40分上课”,这里的“7时40分”就是时刻。  相似文献   

16.
恐叉症     
老妈从我上小学五年级起,便患上了严重的恐叉症,注意,不是恐高症,是恐叉症——只要看见我作业本上、卷子上有那么一两个“×”,这恐叉症就发作了。通常我的本子有“×”的那一页会被狠狠地撕下,紧接着被迅速地捏成一团后飞速向我砸来,同时铺天盖地的斥责声也不绝于耳: “这么简单的题你也做错!白吃了这么多年的饭!你有没有用脑子?人家张三李四王五怎么不错?那是因为别人怎样怎样怎样……”“什么?忘了这种句型?跟你说了多少遍,英  相似文献   

17.
引言人们学习物理学是按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安排内容的,这种安排基本上和物理学史中各分支的成熟的先后次序相一致,是符合认识的规律的,能够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然而物理学的各个分支之间是有密切而深刻的联系的,这种联系称为分支的“统一”。何谓“统一”,两个起初被认为是互相独立的现象,后来被发现不但是有联系的,而且可以看成是同一现象的两种表现,就称这两种现象“统一”起来了。其次,两个原来被认为没有关系的两个理论或规律,以后发现它们之间非但有联系而且可以被纳入同一框架之中,就称这两种理论或规律“统一”起来了。“统一”的结  相似文献   

18.
美国加州有位大学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在2003年的冬季大征兵中,他被选中,即将到最艰苦也最危险的海军陆战队去服役。这位年轻人自从获悉自己被海军陆战队选中的消息后,便显得忧心忡忡。在加州大学任教的祖父见到孙子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便开导他说:“孩子啊,这没什么好担心的。到了海军陆战队,你将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内勤部门,一个是分配到外勤部门。如果你分配到了内勤部门,就完全用不着去担惊受怕了。”年轻人问爷爷:“那要是我被分配到了外勤部门呢?”爷爷说:“那同样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美国本土,另一个是分配到国外的军事基地,…  相似文献   

19.
朱传美 《新高考》2011,(3):41-42
题目1甲、乙两人相约于下午1:00~2:00之间到某车站乘公共汽车外出,他们到达车站的时间是随机的,设在1:00~2:00之间有四班客车开出,开车时间分别为1:15,1:30,1:45,2:00,分别求他们在下述情况下坐同一班车的概率.(1)约定见车就乘;(2)约定最多等一班车.分析1此题是很典型的测度为面积的"几何概型",易得解法1.解法1设甲、乙两人到达车站的时刻分别为1时15x分,1时15y分;则0≤x≤4,0≤y≤4,则试验的所有结果表示的集合为D={(x,y)|0≤x≤4,0≤y≤4}.  相似文献   

20.
初中几何学到等腰三角形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以后,由于知识面的拓宽,证题思路的增多,有时一道习题可通过不同的思路作出多种解法,也有几道不同的习题可以基本采用同一种解法,这就是“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下面就这两种情况在初二同学目前的学习范围内举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