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去年,校教研组让我上《济南的冬天》的公开课。我在引导学生分析第三段时,向学生提问:“要是下大雪,济南的小山还这样美丽吗?”学生答道:“不会。”课后教研组召开的研讨会上,有老师说:“下大雪后的雪景也同样美丽嘛,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就有‘千里冰封’的壮观描写。”这是婉言对我设问的否定,当时其他老师未置可否。其实济南的小山是下小雪最美还是下大雪最美,只有具体分析课文,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课文开篇就以北平、伦敦、热带的冬天反衬、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没有风声”,“有温晴的天气”,“是响晴的”,因而“真得…  相似文献   

2.
<正>雪,晶莹剔透,似柳絮翻飞,亦如梨花盛放。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雪”这一意象曾被众多诗人竞相描绘。不同时代、不同作者描绘的雪的形象不同,情感也有差别。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灭的雪景,意境幽僻,情调凄冷;山回路转,雪满天山,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怅惘,情真意切,令人难舍;关山飞雪,青海长云,边塞大雪中的战斗场景,激情飞扬,豪情万丈……下面,让我们走进诗人笔下的雪景,去领略那多姿多彩的美丽吧!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教子     
有年冬天,大雪纷纷下个不停,院子里的雪铺了厚厚的一层.李大钊对女儿和儿子说:“雪下得很大,你们快拿着扫帚到院子里去扫雪。要高兴的话,堆个大雪人也好。”  相似文献   

4.
《看雪》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台湾小朋友想去北京看雪。文中第九自然段有一句话:“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正是这短短的一句话,激起台湾孩子们想看雪、想到祖国北京看雪的愿望。这是课文的核心语言,表面上是一句雪景的描绘,实际上却是激情的导语。句中“飘”、“铺”、“披”等动作的运用把北京雪景描绘得绚丽多姿,生动而又形象,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教学时应抓住这三个词通过边读、边  相似文献   

5.
一提到描写,有的同学就说:“我不会,我没那么多形容词。”在这些同学看来,好像描写就一定要多用形容词。其实并非如此。过去流传着一首有趣的打油诗《咏雪》,诗曰:“江山一笼统,井口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打油诗,虽属说笑话,它本身也没有什么诗意,但它确实是在描写雪景,而且描写得还很有特点。它全篇写雪,由面到点,从静物写到动物,描写了一场大雪,却没用一个描写雪的形容词,也没用一个“雪”字。细细品味一下,这种具体描写,还是很能给人一点启发呢。像这种朴实的描写例子,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作家冰心也讲过一个描写雪的例…  相似文献   

6.
《第一场雪》最后一小节讲到:我想,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及时的大雪称为“瑞雪”的道理,点明这是场及时的大雪。全文紧紧围绕“瑞雪”展开,教学时可以此为突破口,逐层深入文章的内在天地。一、扣“瑞雪”之大——赏景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抓住景物的特征,对这场雪有一个感性的认识。(1)想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的?(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雪大,找出这些词语。在学生读、划、议的基础上,发现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雪前,通过天气的骤然变化暗示一场大雪;雪中,通过纷纷扬扬,“大片大片”写降雪大而密,一会儿就白了”。“不断往下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讲读课文生动具体地介绍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根据课文内容,可将整篇文章设想成“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三个问题,然后进行教学。一、写什么?在学生预习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设计问题: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与此同时,教师板书“花木繁茂”、“生机勃勃”、“雪景壮丽”、“硕果累累”四个词语,并设  相似文献   

8.
正大雪过后的冬天别有一番景致,它使这个世界变得如童话般美丽,银装素裹的世界是许多摄影师的最爱。素洁、晶莹、松软的白雪,令人平添许多对冬的爱意。今天,我们就为大家分享关于拍摄雪景的5个小技巧,打破你认为冬天不适于摄影的思维,走出去拍照吧!提前制定拍摄计划即使身处北方的城市,暖冬也让大雪纷纷变成了可遇不可求的景象。很多时候,万物刚被覆上一层薄薄的白雪,就很快融化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提前制定拍摄计划。想要拍摄雪景,首先应该每天关注天气预报,这也是我们预先得知雪之将至的最佳途径。在得到降雪的预告之后,应该考虑在你喜爱的拍摄地点中,哪些适合雪景的表现?然后,列出几个能够迅速抵达的拍摄地点,  相似文献   

9.
《第一场雪》描述了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大雪 ,重点描写雪后的美丽景色及作者的联想 ,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教学难点是透过雪景及联想 ,体会作者的喜悦和赞美之情。教学本文要紧扣语言文字训练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使学生较透彻地领会文章内容 ,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一、初读全文 ,感悟美景   “同学们 ,还记得今年冬天我们这儿的第一场雪是什么样的吗 ?说说看。” (学生自由发言。 )“作家峻青于 1962年写了一篇有关雪的散文《第一场雪》 (板书课题 )。他笔下的雪景又是什么样的 ?对这场雪作家怀有怎样的感情呢 ?”开篇揭…  相似文献   

10.
在成都“全国小学语文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支老师上的一节示范课《第一场雪》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教学中支老师以自己挥洒自如、灵活机智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兴致盎然地进行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整体入手,初理全文据了解,成都的小学生从未见过像课文中所描写的纷飞大雪。面对这种情况,支老师居高临下,从整体入手,简洁明快使学生初理全文。第一,根据学生及教材特点,确定并向学生宣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①认识雪这种自然现象,根据课文了解并想象下雪及雪后的情景:②了解雪与人类  相似文献   

11.
寒假前,一场大雪飘然而至,校园里到处银装素裹,显得格外美丽。可是,满园的积雪给大家过往行走带来很多不便,于是学校号召各班行动起来,尽快清扫路上的积雪。我立即布置班上几个住得比较近的同学回家去取劳动工具,准备大干一场。可是半个小时过去了,取来工具的人寥寥无几,参加扫雪的人更是少得可怜。不少人在全神贯注地埋头做作业,扫雪的事儿似乎与他们毫无关系。看到别班同学都在热火朝天地扫雪,我不禁有点急了:这样下去,我们班什么时候能把雪扫完呢?于是我开始发脾气,“命令”做作业的人马上停下来,立即出去参加义务劳动。看我实在是急了,…  相似文献   

12.
JIAO 《看雪》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在冬天,我国台湾省很难看到雪,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侃雪表现了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教学本课,教师应培养学生理解字词句的能力,体会句子的意思,弄清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1.出示日月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转入课题:台湾四季常青,很少见雪,只有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才能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美丽的雪景。2.运用课件展示北方雪景图,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下雪的景…  相似文献   

13.
峻青的《第一场雪》以优美的文笔,记叙了下雪前天气的变化,下雪的和下雪后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淡雅质朴的瑞雪图.表达了作者对这场冬雪的喜悦之情,阐述了“瑞雪兆丰年”的道理.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要求很明确.教学重点是:知道作者是如何按雪前、雪中、雪后的记述顺序,有条理地把这场大雪的经过写出来.难点是:作者是怎样在写景中表达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14.
导语:同学们,居住在北方的人们对雪并不陌生,我们曾经领略过'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那小雪的秀美风采,也曾经领略过"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半尺多厚"的壮观雪景。在人们心目中,雪是壮观的,雪景是多姿多彩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对雪更有一番特殊的爱好,下雪后,甚至连院子里的雪都不允许警卫员打扫。这位伟人是怎样能他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来描绘雪景的,又怎样表达出喜悦、奋发、热爱祖国山河感情的。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共同欣赏他老人家写的词《沁园春·雪》。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共同欣富了毛主席写的《沁园春·雪》,把我们大家带入…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断:师:初读课文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那么,你发现课文写了什么时候的景吗?(生再读课文交流)生1:课文写了松坊溪的雪景。生2:课文写了松坊溪雪后的景色。我是从“雪止了”看出的。师:你讲得更明确,而且有理有据,不错。生3:我发现课文还写了雪中的景色。我是从“下雪了”看出的。师:你能举一反三,有新发现。所以我们说雪景包括——生:(齐)雪中景色和雪后景色。师:还写了别的时候的景色吗?生4:课文还写了深秋时节的景色。师:(不作评价,追问)课文中哪些段落是写深秋景色的?生4:第6~8自然段。师:为什么你说是深秋的景色呢?生4:因…  相似文献   

16.
《第一场雪》(五年制第九册31课、六年制第十一册)写景优美鲜活,抒情浓郁婉约,构思精巧别致,是一篇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文。作者笔下的雪景是绚丽多姿的:一夜之间,“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洁白晶莹,美若仙境;“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形象飞动,姿容可人;一阵风吹来,“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化作“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这变化中的景色的缤纷美艳,将雪景的浓描彩绘推向极致;且行文给人以流动的美感。作者对雪景的描摹,借助一连串新奇贴切、形神兼备的“妙喻”,而烘染出优美鲜活的美感效果,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笔下的雪景是美丽迷人的,而“一群群孩子”玩雪时“欢快的叫喊声……”更使“良辰美景”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情趣,激活了景物,堪为“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17.
《第一场雪》是一篇描写雪景的阅读课文。作家竣青抓住景物的特点 ,通过优美、细腻的描写 ,令人赏心悦目。教学时 ,可用抓住特点 ,引导读议的方法 ,组织全文的学习。一、初读感知 找出“特点”在借助工具书 ,扫清词语障碍的基础上 ,初读全文 ,思考 :读了这篇课文 ,你觉得第一场雪给你留下怎样一个印象 ?让学生边读课文边体会。然后 ,根据学生的议论情况 ,教师将大家共同的感受归纳成 :“快”、“大”、“美”、“好”。二、细读理解 分析“特点”要求学生圈圈点点 ,把课文中描写“快”、“大”、“美”、“好”的词语找出来。这是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18.
《看雪》是人教版九义教材六年制第三册 2 0 0 1年秋季学期新入选的一篇课文。课文写老师给台湾小学生讲述儿时在家乡北京玩雪的情景 ,从而激发了孩子们到北京看雪欲望的故事。这个故事暗示了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两岸同胞渴望同欢乐 ,寓意深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 ,感悟文中真情 ,可按如下设计教学。一、谜语导入 ,融情入境1 出谜面让学生猜谜底。“小小白花天上栽 ,一夜北风花盛开 ,千变万化六个瓣 ,飘呀飘呀落下来。”(雪 )2 学生猜出谜底后 ,让他们谈雪 ,老师提问 :①你见过雪吧 ?在哪里看到的 ?②你玩过雪吗 ?怎样玩 ?…  相似文献   

19.
(一)以读代讲多法品读师:喜欢雪吗?作家峻青也很喜欢雪,他用文字描述了1960年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让我们一起走进雪的世界,看看这场雪有什么特点。(生读课文,然后争相说出这场雪“大”、“及时”、“美”的特点。)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而且有不同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体会最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读的时候,除了要读得流利外,还要一边读一边想像课文描述的画面。(先同桌互读,并交流想像的画面,然后指名读。)生1:(读)大雪整整下了一夜……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生1:这是粉妆玉砌的世界。师:“粉妆玉砌”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相似文献   

20.
一、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要求初中生“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欣赏是初三语文教学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五册课文《沁园春·雪》是诗歌欣赏单元中的一篇重点篇目 ,学好这一课有利于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 ,对培养学生诗歌欣赏能力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2 教材简介 《沁园春·雪》写于 1936年 2月。在粉碎了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后 ,毛泽东准备率领红一方面军进行东征。在陕北清涧县 ,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 ,面对祖国壮丽山河 ,心潮起伏 ,过后写了这首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