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施汉兰 《云南教育》2003,(13):17-18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一位加拿大教育工作者,百思不得其解地问中国一位老师,为什么中国的老师能让那么多的学生长时间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听他上课,中国老师是不是有什么“魔法”?那位老师回答说,“魔法”没有,但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起就接受“我是小宝宝,上课小手摆摆好,小脚拼拼拢,说话先举手,才是好宝宝”的训练。由此,我想到了语文课必须让学生享有心灵自由。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必须关爱每一个学生发展。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有主体精神的焕发、思想的解放、创造精神的飞动,都享有“心灵自由”的空间,显示充…  相似文献   

2.
3.
关于对话教育,有一位专家作了这样的形象比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与接球的过程一样。第一,抛球者和接球者都是主体;第二,抛球者与接球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的;第三,抛球接球双方都认真对待对方;第四,抛球和接球是可以连续的。可见,对话教育强调的是师生双方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因此,平等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它在改善教学方式上发挥着特殊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  相似文献   

4.
关于对话教育,有一位专家作了这样的形象比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与接球的过程一样。第一,抛球者和接球者都是主体;第二,抛球者与接球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的;第三,抛球接球双方都认真对待对方;第四,抛球和接球是可以连续的。可见,对话教育强调的是师生双方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因此,平等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它在改善教学方式上发挥着特殊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  相似文献   

5.
平等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它是新课程的热点与亮点问题,在改善教学方式上发挥着特殊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  相似文献   

6.
我的语文教育,经历了从"语文教学"到"语文教育",再从"语文素质教育"到"语文民主教育"的过程。所谓从"语文素质教育"到"语文民主教育",是我对"语文教育"在认识上和实践中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7.
作家陈燕丹曾这样评论上海《萌芽》杂志发起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让我吃惊的是,那些在拾到一分钱的主题上开始写作的孩子们,一旦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写作,他们还是会迅速地洗尽铅华,表现出一个原生的自己,那些长长的句子,纤细的伤感,那些富有含义的、幽暗的多愁善感的细节,那些欲说还休的情致,甚至是那些与作文训练格格不入的词库,他们在覆盖下还有一个秘密的写作世界。”这段话,让我不由得对创新教育的理解有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们国家“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批大学生中的一员,我是1977年冬天参加高考并于1978年春天入学的,因此,如果从师范大学中文系开始算起,我接触语文教育(学习师范语文和从事语文教育)的三十余年,刚好和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同步。  相似文献   

9.
方雪华 《云南教育》2002,(28):25-26
语文学科不仅是一门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的课程,更是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其人格素质的特殊载体。学生需要教师从人文的高度对其生命发展加以关照,也只有洋溢人性之美的语文课堂生活,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2001年颂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已把人文性定位为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乐的人文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展现生命的活动。一、基本原则唤醒主体意识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都有语教育,中国的语教育就是汉语教育。在日常教学中,常常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只知语,不知汉语,只知汉语的知识,不知汉语的美,只知让学生学汉语,不知让学生享受汉语的优美。过去的语教育,之所以遭人诟病,原因往往就在于此。教师缺少对汉语美的认知和体验。整日忙着把活生生的汉语肢解之后,揉碎了,炒煳了,递给学生,强迫学生吞咽下去。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学生心理素质脆弱,不少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紧张、焦虑、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这些现象有没有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我们过多地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能力训练,而忽视了对她们进行语文情感教育,很少挖掘语文的思想因素、情感因素、美育因素,没有发挥教师自身积极情感的作用。我们所做的自认为深刻细致的讲解其实已经支离破碎,随之而来的是枯燥无味的应试训练,所以语文课堂也变得乏味、沉闷。其实,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课文本身文质兼美,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只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走进学生心灵,发掘学生情感潜能,就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轻松。  相似文献   

12.
13.
一个语文教师,必须用生动的教学形式和精彩的课堂探究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使之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该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呢?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名师成长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牢牢抓住过程精雕细琢。这是智慧的。因为从实操表现看,怎样“上好课”才是语文教育教学众多研究课题中最有价值的问题。此期编发的两篇文章,从一个角度告诉我们,教学研究,还是要回归到原初寻找路子,创新并不代表漠视传统,“打磨”是我们的看家本领,好课的形成,无疑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反省、不断改善的过程,那些富有启发意味的传统动作其实有很多乐趣等待我们进一步发现。  相似文献   

17.
曹武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2):128-130,133
学生要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就必须通过主体性目标和主体性教学过程来实现.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论证了学生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着重阐述了语文主体性教学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8.
19.
课堂应是学生自由学习的天地。托尔斯泰也说:“教育的唯一规范就是自由。”只有当学生的心灵处于自由轻松的积极状态下,思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才有利于使学生产生兴趣,并使之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学生才能积极去追问世界、自主探究知识。那么如何才能为学生营造自由的学习空间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努力。转变老师的角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教师的角色做了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成为一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