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嘉盈 《教育导刊》2013,(12):86-88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通过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领悟,该方法不仅在古代有其价值,时至今日也有指导意义。在高三的复习中,教师要强调“温故”而“知新”,尤其强调在高三复习中再从旧知识引发新思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完善其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2.
纵观小学数学复习,部分教师通过考前加班加点上课,耗在“题海战”、“炒冷饭”等低效复习中。我们鲜活灵动的小学生,一直保持在“温故”的视野下求得点滴的“知新”中,儿童势必会“因旧生厌”。所以我们的复习策略应由“温故而知新”及时切换到“知新而温故”,让学生在复习阶段不但能体验到“温故”的成功喜悦,  相似文献   

3.
复习课的目的是通过反刍、消化、巩固而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弥补新学过程中的知识缺漏,使平日所学的零碎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串线结网,形成结构;并通过“温故”,获取新知,提高能力,巩固知识。要达到目的,在复习教学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知新”原则“知新”原则要求在复习时不是同新学时一样把知识从头至尾再罗列一遍,而必须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觉得似曾相识,但又不十分了解、熟悉,在复习中不断加深理解,能够熟练地掌握、运用,即在温故中要知新。“温故”是形式,“知新”是实质,是目的。因为新学  相似文献   

4.
“温故而知新”出自孔子的《论语》,意思就是说温习旧的知识,然后会有新的发现和体会。放眼我们的语文教学,却发现“温故”未必带来“知新”,种种的“温故”徒劳、无序与低效,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导致了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丧失。笔者现就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几种“温故”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二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温故而知新”。其含义是: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这已成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思想。但“温故而知新”往往过分强调“温故”忽视“知新”。这已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如《四川教育》1990年第10期发表的严成志同志的《“温故而知新”新说》就是针对传统教学过分注重“温故”的弊病,提出了“温故而知新”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巩固,更要强调富于进取精神意义的“知新”。这种见解较进步,但它基本上仍遵循了从温故到知新的模式。从温故到知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塌了的建筑物,而是为了加固原来的结构,并且添建一层新的楼房。复习不是单纯机械地重温旧知识,"温故"且要"知新",需要教师勇于探索,灵活运用多种技巧,使学生轻松"温故",享受"知新"。  相似文献   

7.
颜艳 《教师》2014,(22):47-48
化学二轮复习担负着温故与知识整合,知新与能力提升两大教学目标,其中温故与知识整合是教学的基础,也是知新与能力提升的肥沃的土壤。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采用"问题带动考点—考点串联知识—应用促进能力"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温故而知新     
温故而知"新知"即在旧知识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生长点。温故而知"新法"即总结学习的方法,从字面上找规律,从结构形式上找规律,从韵律上找规律,总结学习成语和复习成语的方法。"可以为师矣"即学以致用,自学成才。  相似文献   

9.
孔子曾说过,学,重在“温故知新”。“温故”,是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知新”,是指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学好新知识。根据科学家对人类遗忘曲线的研究发现,人对所学知识不进行及时复习,相隔时间越长,遗忘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10.
《论语》中提到"温故知新",指出在学习中,复习巩固旧知识对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是很重要的。在阅读复习指导中如何"温故"才能"知新"?是重复展示学习内容,然后补充一定的练习,再评讲练习吗?当然不是,这样内容重复,形式单一枯燥,既不能提高复习效率,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而是通过对阅读知识的归纳,阅读方法的梳理,从中悟出阅读经验,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这就是"知新"了。  相似文献   

11.
复习课对于查漏补缺、完善结构、深化认识、思维进阶等方面都有着其他课型无法取代的价值。好的复习课需体现综合性、实践性与发展性。在“温故”中“知新”,在“知新”中更好地“温故”。因此,复习课教学要从数学的本质、联系、结构等入手,引导学生在复习中反思,在复习中拓展,在复习中创新,从而落实复习课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复习课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它可以弥补教师新授课教学中的不足,也可以弥补学生学习中的缺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复习课中,采用"一站到底,小组竞赛"的方式,可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摆脱复习课的枯燥乏味,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论语.为政》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与知新是一个整体,温故是知新的载体和依据,知新是对温故的发展。运用"温故知新"教学法有利于导入新课,有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衔接,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但教师在使用时要掌握其内在规律,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及其知识储备,熟悉相关学科的知识,着眼基础逐层分析、循序渐进。在方剂学教学中作温故导入和温故讲授,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网,有利于学生鉴往知新,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授课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付义衡 《教师》2012,(16):97-97
复习课是牛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复习课形式,承载着阶段性的知识学习,对学生知识查缺补漏的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习认知策略,内化已学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拓展、提升学习能力。如何让小学英语复习课“温故”而“知新”呢?  相似文献   

15.
杨峻岩 《新读写》2012,(3):40-42
一提起复习迎考,也许有人就会自然而然地跟练习册、题海战联系起来,其实不然。复习是“温故而知新”。所谓“温故”,就是要居高临下地重温、梳理已学知识;所谓“知新”。就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温故”的依据就是“课本”,“知新”的起点就是“基本要求”。杨峻岩和李新老师的文章一个讲“基本”。一个讲“课本”,两个都是“本”,道理并不深,但很实在,很实用。  相似文献   

16.
“温故知新”作为一个自古有之的教学原则,通常被理解为温习已学过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其实在今天,它更应该被理解为通过对过去所学(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等)进行再学习,并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体会或产生新的知识、技能与情感等。温故知新至少有五种发生机制:原有认知结构的丰富,会扩大温故时理解的视界;加工能力的改变,会提高温故时理解的深度;个体倾向转变,改变了温故时理解的角度;温故会带来经验的改组,从而促进新的意义生成;相关阅历增加,改变了温故时的情感体验。为了在“温故”中更好地实现“知新”,需注重四个策略:一是“温故”时要紧扣“知新”的目的,二是“温故”要把握适当的时机,三是“温故”要注重方式方法,四是教师自身要做到“温故知新”。  相似文献   

17.
实践证明,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较易,要达到使学生牢固掌握则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复习巩固这一环。复习的目的不只是“温故”,还要在此基础上“知新”。这就是要进一步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我在此谈以下几点作法。  相似文献   

18.
作为“温故而知新”的复习课是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一种特定的教学形式。它不仅有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的功能,更有“温故”和“知新”的要求。这里的“知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那么,语文复习课如何进行才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命题的随意性,随便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去作文,不考虑命题上下篇有无内在联系,不研究作文教学上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这势必要影响作文的效果.那么,一学期的作文教学应当怎样命题呢?上下联系,同中求异的方法.可资借鉴.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温故”就是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知新”就是在“温故”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讲究作文命题的“求同”,就能“温故”,“求异”就能“知新”,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要研究命题的求同联系.求同联系就是上下命题的内在联系,提倡一种体裁要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20.
"温故而知新"出自孔子的《论语》,意思就是说温习旧的知识,然后会有新的发现和体会。放眼我们的语文教学,却发现"温故"未必带来"知新",种种的"温故"徒劳、无序与低效,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导致了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丧失。笔者现就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几种"温故"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