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因社会和家庭方面的诸多因素,弱势群体的子女特别是中学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也成了问题。久而久之,他们的性格变得自卑、孤僻、暴躁,甚至有些孩子青春期很叛逆,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状况会很糟。针对此情况,有必要引起社会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即时给予疏导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杨金 《天津教育》2020,(17):6-7
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指徘徊在社会边缘的群体,也指经济条件、权利与权益、社会声望等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在新时代,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党和政府也出台了大量关于帮扶弱势群体的政策。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加强对弱势群体子女的关注度与重视度,尤其是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基于此,下文详细分析了新时期农村中学弱势群体子女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赵芳玲 《考试周刊》2014,(22):150-150
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是当前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研究之便,把弱势群体归为贫困、残疾、单亲、下岗失业职工和农民工,弱势群体子女即指上述各类人群的子女。弱势群体子女由于父母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中的弱势,经常置身于"困苦"的环境,加之其心理抵御能力差,很容易引发某些心理疾病或社会问题。中小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关注并有效解决中小学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问题既是家长、学校,又是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弱势群体子女是每个学校每个老师都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做好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是每个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从弱势群体子女存在的心理问题着手,探索他们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并采取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培养合格健康的青少年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社会弱势群体作为一个需要社会援助和扶持的特殊困难群体,其子女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加强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稳定。文章结合相关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弱势群体子女弱势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制约于此的因素,并建设性的为改善弱势群体子女的弱势心理提供一些相应的教育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从分析流动人口子女常见心理问题出发,探讨了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教育工作者都来关注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部分农民工子女由于居住环境特殊、无人或少人教管、流动无常,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成了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六中每位教师的心病,也成了学校教育的首要研究课题。学校从08秋季开始进行"农民工子女养成教育"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主题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外来民工子女是一群敏感而又易受伤害的孩子,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孩子产生了自卑、孤僻、放纵、偏激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教师应抛却偏见,尊重关爱外来民工子女,通过培养自信心、规范行为习惯、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展心理咨询、建立家长学校等方法来矫正他们的不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9.
一、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特征弱势群体子女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又带有盲目性,对自我评价往往是自尊伴随着自负,自卑又总是同固执、孤僻交织在一起。②成熟感产生日益强化,在独立意识发展的同时,存在幼稚、偏激的一面。③情绪不稳定,易消沉、暴躁或洋洋自得,常外显为冲动性的过激行为。二、弱势群体子女形成不良心理问题的几个因素造成弱势群体子女产生不良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外因和内因。外因即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各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这对于计划生育政策是一项非常重大的改革,对于我国今后的人口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单独二胎和现在的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很多家庭面临着对第一胎子女心理教育的问题,也出现了很多家庭悲剧。针对社会上对生育二胎之后对长子女的心理问题如何解决进行深入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家庭观发生变化,离婚率不断上升,单亲家庭日益增多,由此产生的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很多单亲家庭的子女都不同程度地被心理问题所困扰,其中主要表现为自卑心理、自闭心理、逆反·心理等。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单亲家庭子女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目前,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巳成为影响学校教育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集中表现在学习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人际关系障碍和自我意识障碍四个方面。产生原因主要有:学校外部环境、学校内部环境、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创设和谐环境、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心理辅助导、加强书信联系是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今的单亲家庭数目正在上升之中。这种现实状况给一些生活在其中的青少年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本文从分析单亲家庭子女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入手,重点谈谈在学校教育中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的高职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心理问题,所以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心理辅导,增加社会实践,培养合理的生括习惯,对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进城农民工子女存在自卑、缺乏学习动机、敌视、无归属感和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加强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要从政策上加强对其利益的保障,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开放,离婚这个词已经变得不那么敏感了,离婚很普遍;单亲家庭也越来越多,因此,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去解决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外地学生占四分之三左右。在近几年的学校管理中,我发现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再加上这些孩子随着父母不停地变换学习、生活环境,导致在一定范围内,外来建设者子女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下面就以本校学生为例,谈一谈外来建设者子女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弱势群体在我国的出现,校园弱势群体也随之产生.这个群体主要由下岗职工子女和父母离异、贫困户、父母残疾等家庭的子女组成.这些子女由于家庭贫困,自然就是贫困生.但是仅仅是贫困生并不十分可怕,可怕的是,这个小群体已显现出双贫--经济贫困加心理贫困.经济扶贫对我们的社会来说,已不是件难事,而且各级组织及各类社会团体已做了大量工作,且形成了较完善的社会扶助体系.那么,心理贫困呢?无疑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形成了一大挑战.在本文中,笔者所探讨及关注的焦点,主要是贫困地区重点中学中弱势群体子女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以及我们所采取的一些措施.这个小群体中的学生既有一般贫困生所具有的共性问题如自卑、冷漠、内心敏感、脆弱、孤僻、不交往、焦虑、多疑等,还有其特殊点.例如外表高傲.因为重点中学中的贫困生都是学习成绩较优异者,他们有骄人的成绩作为炫耀的光环.但光环遮不住他们内心的脆弱.还有极度挑剔、不包容、更不宽容,对教师及周围同学很挑剔,容不得别人半点差错等类似表现.虽然他们的这些外在表现表面上看没有什么严重后果,也好像没有影响他们自己或周围同学的学习,更没有给教师、学校添什么大乱.但推行新课改以来,关注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改要求我们要关心重视学生人格的陶冶,求得每个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此形势要求下,我校根据自己学校及学生的特点,制定了经济扶贫和心理扶贫相结合的有效措施,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了种种有效的双扶贫,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经历着从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转变。这种急剧的社会经济转型,引发了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连锁反应,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影响便是社会进一步的两极分化。当前,教育的"贫富分化"愈演愈烈,教育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均衡问题日益凸现。关心和研究弱势群体的教育消费问题,是实现教育公平和公正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