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是重要的档案资料,对了解和研究雍正一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初步整理今宁夏地方雍正朝满文奏折,能较为真实地反映雍正时期在宁夏的驻防八旗及社会发展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一书,经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满文部工作人员多年辛勤劳动,终于正式面世,可喜可贺。作为《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的姊妹篇,可说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它的面世,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清代前中期史、清代边疆民族史乃至清代宫廷史等都具有推动作用。我曾在中央档案馆、档案出版社工作多年,后又调至一史馆,深知满文档案史料之珍贵,翻译出版之不易。1985年《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由档案出版社出版发行,1987年。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也已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而满文朱批奏…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编译的《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250万字,16开,精装,定价480元。 本书是将现存的5000余件(其中有台湾藏740件)康熙满文朱批奏折,首次全部翻译而成的。按清初的规定,这些奏折多为满官员所奏,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皇族、宫廷、天文、地理、气象及民族、宗教等种种方面。经编译者与汉文朱批奏折相较,这两种文字的奏折,不仅内容不相重复,而且区别甚大。与康熙朝《清实录》、《起居注》相较,奏折中内容多有未收入两书者,即使收录,内容亦过于简略。特别是在康熙朝汉文奏折不多(相对清圣祖在位61年而言)情况下,这批满文奏折的翻译出版,对研究清代前期各  相似文献   

4.
康熙皇帝文治武功卓著,开创了清初盛世。与此相适应,在文书制度方面,他身体力行,建立了既简便又实用的奏折制度。这种制度基本上克服了文书往来非壅即杜、名目繁杂、上下欺隐等积弊,适应中央集权封建体制的需要,为清代文书制度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康熙朝朱批奏折是由督抚提镇等高官大员亲手缮写,康熙帝亲自批答的秘密来往文书。这种文书具有传递快,内容全面而丰富,一地一事多人多折分别奏报,便于相互对照,免于欺隐谎报等特点。因此,它的史料价值颇高,历来为史家所称道。但是,在实际开发利用过程中,人们特别关注它的政治内容,并得到全面的利用;而大量的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尚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清代奏折均署有具奏人姓名和具奏日期.而片、单一般不再署明姓名及日期。因此,片、单一旦与奏折分离,其具奏人和时间就只能根据相关史料加以考证。倘若不加详细分析.对片、单的认定难免出现讹误。笔者认为《光绪朝朱批奏折》第114辑对第801件和第875件两片的认定就有错误。该二片的具奏时间应分别为嘉庆八年和十二年,不应收入该书。  相似文献   

6.
奏折是臣工向皇帝进呈的报告。朱批奏折是清代皇帝朱笔批阅的奏折。朱批奏折的内容极其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法律、宗教以及臣工的私事。由于是君臣之间的密信,其史料价值相当珍贵。  相似文献   

7.
在兴安盟档案馆收藏档案中,有一份光绪三十年八月九日札萨克镇国公旗(现兴安盟科右前旗察尔森镇)拉什敏珠尔镇国公呈报皇帝的奏折和皇帝的朱批。  相似文献   

8.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一书现正分批陆续出版。该书系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0册,16开本,精装影印。该书1988年8月首批出版1~10册,拟于1991年全部出齐。 这部大型历史档案文献汇编,按编年体例,依具折时间之先后,辑入了现存于世的雍正元年到雍正十三年的满汉官员1200余人的汉文奏折35000余件,这些档案现分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台湾故宫博物院两处。这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将本馆及台湾故宫博物院在此前影印出版的《宫中档雍正朝奏折》中的汉文奏折,收集到一起,合并汇编,从而成为一套完整、系统的原始档案文献。  相似文献   

9.
10.
刘研 《兰台世界》1998,(1):31-32
康熙是大清皇帝比较好的一个,有许多思想和做法是值得称道的.这些在他朱批的奏折中均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1.
胡鑫 《兰台世界》2024,(4):152-154
马政系研究清代问题之重要议题,对马政的研究也折射出兵制、驿传和财赋制度。清代马政是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族边疆形势发展的结果。奏折又称折子、奏本,为清代独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是清代一种重要制度,研究问题,利用奏折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军机处为雍正时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立,是清朝重要权力决策机关。现以《军机处雍正朝满文议复档译编》为中心,对于清代马政中官马的来源、管理和调拨进行深入研究,这也是此资料出版以来对于研究此类问题的首次利用。  相似文献   

12.
本专题史料均选译自馆藏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涉及三十九年捕获盐枭孔文泰及四十三年佟世禄叩阍两案,反映了阿山与张鹏翮之间的尖锐对立。——选译者 关孝廉 沈原  相似文献   

13.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一书即将分册陆续出版。该书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预计40册,16开本,套色影印。 这部大型历史档案文献汇编,按编年体例,依具折时间之先后,辑入了现存于世的雍正元年到雍正十三年的满汉官员1200余人的汉文奏折35000余件。这些档案现分藏于中国第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的《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已由档案出版社影印出版。该书共分八册,十六开本,套色精装,约三百万字。第一、二册已于年初出版发行,第三——八册也已陆续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 该书系按时间顺序编排,共收辑存世的清代康熙朝内外文武大臣及内务府臣仆  相似文献   

15.
噶礼,栋鄂氏,满州正红旗人。自荫生授吏部主事,迁郎中,擢盛京户部理事官,再授内阁学士。康熙三十八年,外放山西巡抚。噶礼为官勤敏干练,但极贪婪,百般搜刮,纵吏虐民,以致“山西民不能堪”。四十八年,擢两江总督。在两江总督任上,噶礼贪纵如故。五十年,因江南乡试舞弊,康熙帝命户部尚书张鹏翮至扬州与噶礼、江苏巡抚张伯行会审。张伯行因欲穷究此案,与噶礼发生尖锐冲突,二人遂相互参劾。康熙帝先命张鹏翮与漕运总督赫寿察奏,因二人偏袒噶礼,再命尚书穆和伦、张廷枢查办,仍然袒庇噶礼。康熙帝下谕切责,再下九卿等议,夺噶礼职。五十三年,噶礼因阴谋弑母,赐令自尽。本专题选译了康熙三十八年至四十三年间噶礼满文朱批奏折三十余件,启本两件,反映了这一时期山西的吏治民生、噶礼与康熙帝的关系及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的一些情况等等,或于研究者有益。——选译者 关孝廉 王小红  相似文献   

16.
奏折制度是清代独有的官文书制度。由于奏折往往附有皇帝的朱批,内容又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记载,所以史料价值甚高。奏折始见于康熙朝,目前,康熙朝朱批奏折分藏于北京、台北两地。七十年代,台湾故宫博物院将该院所藏的康熙朝朱批奏折影印出版了,全书共9册(其中最后两册为满文奏折),命名为《宫中档康熙朝奏折》。1984至1985年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将该馆所藏史料价值较高的1千多件康熙朝汉文奏折与《宫中档康熙朝奏折》中的2千多件汉文奏折汇集一起,分8册影印出版,命名为《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以下简称《奏折汇编》)。  相似文献   

17.
看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朱批奏折财政类目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1月出版,16开本,第一分册,1060页,18565个奏折条目),令人高兴。一本档案目录出版,之所以令人高兴,因为它是解放后40多年来我国档案界第一本公开献世的档案文件目录。可以这样说,这本大型档案目录的出版,是档案界的首创,它标志着我国各级档案馆在依法向社会开放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每个到档案馆查阅档案的读者,都想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档案文件的具体名称、所属类别和数量,以便安排时间去查阅利用。在文件数  相似文献   

18.
本专题史料均选译自馆藏满文朱批奏折,为佛伦在山东巡抚及川陕总督任内所奏,反映了康熙朝中期官员间复杂矛盾的一个侧面,涉及郭绣,徐乾学、于成龙、靳辅、董讷、孙光祀等人。现予翻译发表。——选译者 沈原  相似文献   

19.
清代的粮食调剂有仓存或截留漕粮的减价平粜;有常平义社仓的粮食存粜,还有利用私商力量在地区间进行有组织的粮食调运。前两者是由官府自办(指漕粮平粜和常平仓),或名义上是民办,实际上是官府的督办(指社仓义仓);后者则是真正的民办性质。本文不涉及前两方面的内容,仅对第三类措施,利用档案史料,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全宗中,有宫中朱批奏折和军机处录副奏折两个文种。朱批奏折是清朝官员上呈皇帝的原件,录副奏折是军机处照朱批奏折謄写件,为朱折副本。我们在阅读录副奏折时,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在奏折末尾录有朱批内容,一是在奏折末尾出现“×××年×月×日奉朱批钦此”字句,朱批内容空而不录。同样是录副奏折,为何有些录有朱批内容,有些则空而不录呢?这是否是军机处謄录时疏忽所致?不是的。通过多次摸索探究,即尽量找同日的朱批奏折与录副奏折相校,或查阅军机处《随手登记档》,凡不录朱批之处,乃为“另有旨”或“即有旨”。 清代官员呈递奏折,均要由清帝亲阅,阅后在奏折(片)末尾留下批示,谓之朱批。对于清帝在奏折末尾朱批内容的形式可分三类。第一类是清帝阅后表示阅过,知晓或要有关部门研究了解。如“阅”、“览”、“是”,“知道了”,“该部知道”、“该部议奏”等,用词极简。第二类是清帝表示对奏折上报内容的具体意见,赞成、否定或其他。用语一般要十几字、几十字,个别也有数百或上千字不等。第三类则是清帝对奏请内容事关重要,有必要单独颁发谕旨,即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