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把它科学地具体化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贯高度重视并始终坚持这一指导方针.毛泽东同志认为它是“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邓小平同志把它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江泽民同志则把它作为一个“根本的政治原则问题”,由此使之成为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学校中的广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份,是国家和学校的主人,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就是要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尤其是广大教师办好学校.这是我国高等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办学方向及其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任务所决定的,在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部活动和整个过程中,都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这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容动摇的根本政治原则问题.但是,在高校的实际运作过程中,这一指导方针并没有完全落到实处,理论和实践的反差仍然较大,遇到的困扰和问题还不少.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强调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对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极端重要性,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更好地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而继续奋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河南教育学院党委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有关“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支持工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为工会工作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等对工会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做到“四个到位”,实现“四个确保”,让工会有位更有为,充分发挥工会在办学中的重要作用,有力推动了学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大局出发,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教育在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办好每一所学校,使每一名学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和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黄岛区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抓住“完善机制、统筹发展、提高质量、优化师资”四大重点,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努力让每名学生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需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需要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学习力、创新力、竞争力和发展力,需要凝聚全社会所有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全社会各层次各种类劳动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概念,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历史地内含“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的国家服务”的方向性质。事实上,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问题上曾出现的几种错误倾向,实质上都是偏离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的国家服务”的方向。因此我们既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本方针,又要认清“为人民服务,为杜会主义的国家服务”这一方向的重要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途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张志忠 《中国考试》2007,(2):28-29,47
一、背景材料 1.中国共产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和认识过程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提出了实现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确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2005年2月,提出了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抓好的一项重大任务,并提出了工作要求和政策措施。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9大目标、6大原则和5方面重点部署,勾勒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走向图”。  相似文献   

9.
河南师范大学党委积极贯彻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方针,重视工会和教代会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和教代会在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实施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利益、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推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系统的深刻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不仅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也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进一步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换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和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一、“三个代表”从唯物史观上指明了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 党执政能力建设旨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践党执政的历史使命。这就需要科学的总结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将其作为进一步建设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孙元涛 《现代语文》2007,(2):127-12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4.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关于“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和要求,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资委、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科协、国防科工委、全国工商联等十部委于2003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全国职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以下简称“创争”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中央关于工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对于高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更好地团结动员广大教职工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更好地发挥工会在推勘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主题回答和解决了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明确“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和怎样建设国家”,这是事关中国发展的全局问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继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明确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等问题。把握和实践十六大主题.创造中国更加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17.
“一五”时期,党的经济建设方针逐渐形成,周恩来在“八大”会议上作了完整的表述。毛泽东在经济建设中的“大跃进”思想于1958年和1959年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但是,毛泽东的过错是伟大的革命家的一时失误,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八大”前后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经验教训永远值得我们记取。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本文将其简称为“两个一切”的新方针)。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和突破,是指导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正确方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立德树人,就必须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切实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为此,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创新“三进”工作的载体;注重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同时还要加强领导,增强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0.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思考,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来谋划,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来部署,适应了我国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要求,顺应了时代进步的潮流,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了十几亿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