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功教育者的实践告诉人们:教育、引导、改变学生的关键,是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因为爱一个学生就意味着对他(她)的培养。的确,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爱学生,像父母一样深深地爱他们,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的不足而忧虑,从爱出发,从管理到教学,从课内到课外,用师爱去塑造学生,让他们有真才实学,有自尊、自爱、自强的品格,有面对挫折的勇气,有挑战竞争的胆量;用师爱去抚慰每一个需要特殊关爱的心灵,把失足、失误、失学的学生减少到最低限度,那么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我们民族的未来才是有希望的。一、师德是师爱的…  相似文献   

2.
爱是一种情感,对于人类来说它很重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一代一代的年轻人在多大程度上具备这样的智慧——学会爱,不仅个人的幸福取决于这一点,我们整个社会的美、道德、纯洁和安宁也取决于它。"爱需要学习,但是这种学习光靠说教很难完成,因为它是那么的细腻,那样的无法言说,每个人的感受又会那样的不同。孩子只有在被爱中才能激发出爱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在荒凉贫瘠的塞北高原,有这样一位老师,在教坛已默默奉献了26个春秋。26年来,她用心血和汗水培育了一代代莘莘学子;26年来,她用浓浓的爱温暖了后进生和遭遇不幸的学生的心;26年来,她无怨无悔地做着一位人民教师应该做的工作,为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子洲教育界的“老黄牛”。她,就是全国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师德标兵,子洲县实验小学的艾晓荣老师。  相似文献   

4.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始建于1909年,至今已走过101个春秋。回望二小百年路,一步步走来,散发着爱的光芒。我们二小人无比骄傲,因为历史已经告诉未来,百年二小,爱心百年。爱的教育,已融入一代又一代二小教师和学生的血脉,源远流长,"百年树人"的憧憬,已在二小美梦成真。如今,新一代二小人开创并实践以"以爱育爱"为核心的"双主体育人"教育思想,更加丰富了爱的教育这一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内涵。我们强调,爱不仅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的目标。二小的教师正以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启迪学生爱的心灵,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相似文献   

5.
《背影》是一篇名的纪实散,以至诚、至真的父子之爱,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因为这种父子之爱,反映了我国一种优秀的传统化精神,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应该把眼光放远,远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后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篇名所蕴涵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6.
师德浅谈     
师德,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们,在教书育人实践中形成的指导自己行为的道德规范.它包括教师对师德的认识,师德感情的培养以及师德习惯的形成等.大量的实践证明,一位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他就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反之,缺乏师德,势必嫌弃甚至鄙视教师职业,或把教书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工作松松垮垮,生活随随便便,和学生没有感情,与同事关系紧张,这样的教师势必要误人子弟,贻害国家.因此,树立良好的师德,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对于整个教育事业,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师德?师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师德的基本要求应该是“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爱人民是目的,爱劳动、爱科学是手段,爱社会主义是道路和方向,而关键之点是爱社会主义,核心问题是  相似文献   

7.
我记得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教育是爱的事业,而这种爱虽没有惊天动地的气魄,但却有润物细无声的永恒。这种爱让学生远离挑剔的指责,这种爱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尽情施展个性。由于爱的付出,教师是那吹面不寒的风,随风入夜的雨,这种爱是学生得以健康成长的沃土。爱是尊重,爱是赞美,是亲近,它能驱散学生心灵上的阴霾,看到希望的曙光,使学生高扬起前进的风帆。  相似文献   

8.
编辑导语 布郎宁曾说过:“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会变成一座坟墓。”生活因为有爱而变得更有意义,人生因为有爱而变得更有价值,生命因为有爱而变得更趋于完美。  相似文献   

9.
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这种爱与父爱、母爱同样无私。教师对学生的爱应主要体现为:不仅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c学生的思想、生活,使他们各方面健康成长;要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做到宽严有度,保证全体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健康、谐调发展。爱和极受.是人们身「等偏存在着的一种心理需要。人们都想得到别人的爱,又需要爱别人。爱学生,这是教师教育学生、做好教学工作的起点和基础。许多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他们也都是热爱学生的典范。教师的爱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环境。因为,…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青少年一代的思想决定未来社会的发展。教师是青少年一代精神文明的塑造者、心灵教育的工程师。为了把青少年学生造就成"会做人、会健体、会求知、会创新"的新型公民,教师必须全面塑造好自身,给青少年做出示范和表率。为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  相似文献   

11.
张旭 《教学随笔》2014,(3):24-24
在我国文学长河中,有这么一位女词人让我感慨:她开辟婉约派的蹊径,以优美的诗词为我们诠释生活。她在动乱年间,仍热烈地爱着生活,优雅的诗意气质让我们倾倒。她就是一代才女——李清照。一首《一剪梅》,包含了多少她的细腻心思。“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她宕开一笔,含蓄而又初露锋芒的句子,体现了她心中对丈夫的深深思念与炙热情感。  相似文献   

12.
论师德修养     
师德是教育的基础,更是教育的夏魂。师德的本质是爱,爱是教育的曼魂。教育所以需要爱,因为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剂;爱是提高德育教育水平的润滑剂;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五一”劳动节到了,我们不能光想着玩,也要想想我们的父母。我们应该给他们送上祝福,因为“五一”劳动节是属于他们的节日、属于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他们有的当老师,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有的当医生,治好了一位又一位在痛苦中挣扎的病人……他们是多么伟大啊!其实,农民们也是伟大的劳动者。想想看,如果没有农民,我们的粮食从哪来?所以,我们也应该在“五一”节的这一天,给长期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农民们送上一声衷心的祝福:祝你们节日快乐!我的爸爸和妈妈都是医生。大家都知道,医生的作息时间是不可能与上正常班的人一样…  相似文献   

14.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人说过:“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则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座右铭。教育首先是爱的教育,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作为学生,他们时刻承受着来自父母、同学甚至社会的压力,所以他们更希望得到教师的信任和爱。然而由于现实中存在着太多的功利因素,教师对学生的爱也随之变了“味”。一位高中学生曾这样抱怨:“数学老师经常要求数学不好的同学课后到他家里补课,按‘约定俗成’,一节课收费80元”。这样的举动让人心寒。谁能相信这样的老师对学生会有爱心…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成长之路,核心力量源于一个"爱"字,即爱事业,爱学校,爱师生。爱事业,是因为教师不是一种平凡的职业,而是一种神圣的事业;爱学校,因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只有将爱全部倾注,才能加以实政;爱师生,因为将爱献给每一位教师,以爱浇灌每一位学生,我们的教育才能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6.
<正>弹指一挥间,已从教十多年。回眸教学路上的点点滴滴,感慨颇多。为什么仅有初中学历的魏书生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教学名师,而许多毕业于名牌师范大学的教师在教学路上却建树不大呢?再环顾周边,很多大学毕业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成绩比不上专科的教师。这些现象是什么因素使然呢?我认为关键的原因是爱与责任。一、爱是教师起码的道德要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前进的动力。因为有爱,我们才能够抛弃人世间功名利禄的诱惑,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为学生的成长殚精竭虑。著名教育家霍懋征从教60多年,创造出没让一个学生掉队,没体罚  相似文献   

17.
“爱生”是一位教师起码的职业道德。有一个调查,问教师你爱学生吗?有85%的教师作肯定回答,而令人惊奇的是同样有85%的学生却感受不到“教师的这种爱”。为什么从学生那头却得出截然相反的结果呢?我个人认为,  相似文献   

18.
刘道兴 《河南教育》2007,(10):25-27
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论述教育与贫困的关系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贫困陷阱"理论,贫困人口因为家庭贫困使子女无法受到有效的现代教育,因为受不到有效的现代教育而使贫困人口一代又一代走不出贫困状态.  相似文献   

19.
安庆一中——一所诞生于上个世纪之初的名校。悠久的校史承载着厚重的办学传统。知名教育家姚永概、王星拱、李光炯等先后任校长,李则纲、沈兰渠、杨明高等名师曾执教于此。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在这里讲学。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追求融进了安庆一中一代又一代园丁的心灵。安庆一中的老师们认为:学校无小事,处处有教育;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一一教师,担负着培养适应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公民的艰巨任务,只有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人才,才能使“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