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泡排技术是用于自喷采气井上的排液采气井技术。随着地层能量的降低和积液加剧,气举、泡排等排液采气工艺技术已经不能维持气井自喷生产,机抽排液成为濮城油田气并排液采气的主要手段。但机抽排液采气受泵深和泵效限制,仍有一部分井筒积液排除,造成了生产压差降低,近井水锁效应,严重影响气井产能。把以前主要用于自喷采气井的泡排技术应用于机抽排液采气井上,可以降低油套环空液柱在并底产生的流压,提高气井的产能。  相似文献   

2.
泡沫排水采气技术在采气工业中得到普遍应用。气井常采用添加甲醇法抑制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甲醇的加注对泡沫排水措施具有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采用配伍性、倾注(Ross-Miles)、动电位极化方法,就甲醇对QY-1、QY-2泡排剂主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甲醇与两种泡排剂配伍性良好,对QY-1、QY-2泡沫性能影响很大,只在≤10%浓度下,能小幅提升QY-2泡沫性能;且甲醇导致QY-1、QY-2缓蚀性能锐减。经结果分析研究,不建议甲醇与2种泡排剂同注。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泡排剂检定评价标准及评价装置,分析了深层气井用泡排剂高温高压性能评价现状及不足,提出符合现行评价标准,保留现有评价功能,提升温度、压力指标的改进思路,设计出泡排剂高温高压静态性能评价装置1套,对其系统构成和技术细节,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泡沫排水采气技术在普光气田高含硫气井中的效果,优选XHG-10E耐温抗硫泡排剂进行了室内评价分析、加注工艺配套和现场试验。室内评价结果表明:该泡排剂与普光气田地层水具有较好的配伍性,耐温、抗盐、耐酸碱、耐硫化氢及携液性能较好;配套加注工艺进行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排液效果,表明普光高含硫气井泡沫排液适用于固体泡排剂加注泡排。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牛地气田气井矿化度高、产液含有甲醇和凝析油的情况下,通过对一种新型泡排剂的室内实验评价和现场应用,其性能指标满足气田低压低产气井排水需要,其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泡沫排水采气是低压低产气井中应用广泛的一项工艺。针对川西气田气井生产特征,首先根据临界携泡产量明确了蓬莱镇和沙溪庙组的泡排工艺适用范围;然后建立了极限油套压差与井口压力的关系,从而有效指导加药时机选择;进而根据实验优选了最优泡排剂浓度,药剂A最优浓度0.5%~1.0%,药剂B的最优浓度1%~2%,同时辅助了不同的泡排注入方式,最后开展了现场试验及大规模应用,排液增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文南油田由于没有整装气田,纯气井少且散,尚未形成一套适合文南油田开发要求的采气工艺。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各项采气工艺技术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的调研,在文南油田以往各项排液采气工艺效果基础上,筛选出现场应用较多、比较成熟的并且具备成本低、效益高、方便快捷特点的化学助排工艺、氮气气举工艺、小泵深抽工艺和管柱优选等排液采气工艺技术,在文南油田进行推广应用和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8.
泡沫排液采气技术在文23气田某气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国强  杨红霞 《内江科技》2011,32(1):131-131
本文介绍了泡沫排液采气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在文23气田某气井的应用,它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靳庆春 《内江科技》2011,32(5):133+111-133,111
连续气举属于补充能量的排液采气工艺,广泛适合于低产产液气井的排液采气,尤其适用于作业井的复产和地层能量弱且出液速度较快的气井,连续气举也要求现场要有比较完备的工艺设施和连续稳定的气源等条件,文24井和文24-2井气举后产能增加,达到7000~10000方。由于各井的情况千变万化,在实际的气举应用中要严密关注被举气井的生产情况,及时调整工作制度,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CLA-1高效助排剂是一种新型的压裂液添加剂,由高效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低分子助剂和无机盐等组成。CLA-1高效助排剂通过不同表面活性剂间的协同作用降低了压裂液表界面张力,使油水界面张力由30.2mN/m降低至1×10^-2mN/m,具有超低的界面张力,毛细管力可相应降低3个数量级,提高了压裂液的助排性能,另外还具有用量少、使用安全等特点。室内评价了CLA-1高效助排剂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CLA-1高效助排剂性能稳定,适应地层高温、高矿化度环境,与地层原油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在大庆外围油田现场应用38口井,平均返排率达60%以上,现场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徐深气田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徐深气田部分气井试采过程中出水的问题,通过调研国内外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进展和发展趋势,结合气田实际优选合理的排水采气方式,确定在开发初期应将气举与泡排两项工艺做为排水采气技术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普光气田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混凝复配+微波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反渗透"复合法工艺处理压裂返排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处理后废水COD能够达到GB8978-1996《综合污水排放标准》一级标准,为油气田压裂返排液的处理和处置开拓了新方法、新思路,夯实了该类废水处理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属于典型的孔隙型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各气藏未见明显水层,无边、底水,原始气藏压力为低压至常压。大牛地气田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天然气中凝析水和地层孔隙水的影响,经常会导致气井井筒积液,对气井的生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目前气田主要的排液采气工艺是泡排,但是2010年,有2口实施泡排工艺的气井水淹停产,水淹时井口油压为8.00MPa。随着地层压力的进一步降低将有更多的产水气井积液甚至压死,所以针对大牛地气田实际状况提出利用现有注醇管线,使用撬装压缩机在集气站或者井口注气相结合,不安装气举阀的排液复产工艺。对于大牛地气田能否使用气举排液复产工艺,首先在于地层压力能否举升所期望的排液量,其次所需的注气量是否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最后就是现有小管径的注醇管线能否满足注气要求。  相似文献   

14.
自投入开发以来,大牛地气田气井受井筒积液影响,严重影响了气井正常生产,泡沫排水采气工艺以其设备简单、施工容易、见效快、成本低等特点,在气田内得到了广泛开展。通过对泡排工艺效果评价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加深了对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影响因素的认识,达到为现场生产提供指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往PMI反应液中加入APP阻燃剂粉体,分段聚合增稠,补加引发剂后注模反应,最后发泡得到密度均匀性良好的阻燃型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增稠液粘度为25mpas对抑制APP粉末的沉降最佳,15重量份的APP阻燃改性的泡沫综合性能最好,分段聚合后补加0. 5重量份的BPO引发剂得到的聚合物性能最优,通过SEM表征发现经过APP改性的泡沫泡孔孔径为50μm左右,部分泡孔破裂,导致泡沫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6.
射流泵排液作为一种常规使用的排液方式,在冀东油田的试油工艺中被广泛采用。射流泵排液工艺实现了试油(测试)的连续深排、强排施工,具有一定的解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试油(测试)期间的地层防污染问题。近年来,冀东油田推广使用了射孔(一地层测试)-射流泵排液联作技术实现了射流泵排液与地层测试技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神秘的反泡     
阿碧 《发明与创新》2003,(10):23-23
阿尔伯特·图菲尔是巴西的圣·保罗大学的物理学家,当他在研究甘油中泡的形成的时候,注意到一些奇特的现象。“突然,我们开始了看到一种不上升的奇怪的泡,如果它们不触碰底部,就将至少持续一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我们不知道它们是怎样的一种泡。”他说,他和他的同事、物理学家乔斯·卡洛斯·萨托雷利在“泡泡业余制造者”制作的网站上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回答。这种神秘的泡是反泡,是一种悬浮在空气外壳中的液体球。这引起了图菲尔和萨托雷利的兴趣,他们开始对这些鲜为人知的反泡进行了首次科学性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当一个上升的泡与其他的泡…  相似文献   

18.
《内江科技》2016,(2):40-42
大牛地气田直井多为2005~2011年投产,随着气田开发,气井压力、产量逐渐降低,凝析油含量逐渐增多,单纯依靠泡沫排水采气工艺难以满足低压低产气井排液需求,因此2014年开展集气站内多井联合气举排水采气工艺,6月至10月底共气举20口气井,其中增产井10口,复产水淹井2口,阶段累计增产90万方,工艺效果显著。本文介绍了集气站内联合气举的工艺概况、作业流程、工艺原理,推导并明确了参数设计方法,并结合实际气举过程进行分析,理论推演与实际施工相吻合,工艺排液效果明显,对该工艺实施、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水力泵抽油工艺除了应用于油井采油以外,近年来在探井排液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对于稠油、高凝油、斜井及工况复杂的特殊探井排液具有明显的优势,应用获得了较好效果。本文介绍了水力喷射泵联作工艺技术的工艺特点、主要设计参数及探井排液中的应用。该工艺可通过压裂、排液及测压等联作施工,方便、准确地测取地层物性参数,大大降低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20.
文23西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边水推进,积液严重。通过对西块气水变化的研究,认为有效动用气水界面附近储量、加大排液采气力度,是提高西块采收率的有效途径:重新评价了纵向产出,根据评价结果,找出西块目前的剩余潜力;计算了气水界面变化,评价剩余潜力分布;根据研究结果加大气井维护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