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这首诗由第一节领启,一步一步铺陈孩子的遐想,于遐想中又透出对融于大自然的向往和心灵的美好.读来合情合理,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我在设计教学时,注重从整体出发,适时点拨,利用媒体,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美、亲近美,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发现美、品味美、体验美,再去创造美,激发对自然的喜爱,真正做到“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  相似文献   

2.
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融入进去,从中感受美、体会美、创造美、表达美。将语文中的情和意自然、准确、生动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体会文的美,喜欢美的文。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3.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教学理念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悟文章的意境美、语言美。  相似文献   

4.
美不仅在于发现,更在于揭示。因此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美、评价美、感受美、学会审美从而创造美,获得美的陶冶。怎样将美育渗透到科学教学中,让美在科学教学中闪光呢?一、加深理解,让学生认识美美就是在一定关系下的和谐,即:颜色、线条、声音等因素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5.
美到处都有,我们应开展独具特色的农村美术教学,为美术教育教学增添新的血液,从而提升农村美术教学的活力,更好地激发农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美术的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一、让美术课回归自然,满足学生的视觉需要大自然中的蓝天白云、高山小河、鲜花嫩草、水中的鱼、空中的鸟、田里的人,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这些事物为农村的孩子发现美、表现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为他们的美术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们学好课堂内的基础知识,更应努力引导他们走向自然,让学生嗅出生活的清新,看出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乐趣,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的美,创造生活的美。我们都有同感:在讲授冀教版中《绘画的构图》课上,仅凭教师在课堂中的说教,学生是表现不出来什么内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设想 笔者以为,学习经典古文,重在品读、欣赏和积累。《三峡》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歌咏自然山水小品文中的首篇。不论从什么角度看,《三峡》都是一篇绝妙的美文,这既是自然的伟大,也是文字的魅力,更是作者的匠心。通过学习此文,既要让学生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之美,更要使学生领悟祖国语言之美和作者的匠心独运。这堂课以寻找美、品读美和积累美贯穿始终,让学生始终沉浸于美的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7.
林茂华 《师道》2012,(6):34-34
审美教育是激发学生创造心理动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它常常成为学生有创造性的学习、重大突破的关键,成为学生生动活泼的创造精神的契机。物理学中处处渗透着美,作为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的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的美。 一、认识自然中物理现象,感悟自然美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运动规律的科学,而科学的本质是“真善美”。初中物理知识就是从学习研究自然物理现象开始的,让学生认识自然物理现象。开拓学生视野,从中感悟自然美。例如,我在传授《光的折射》一课时,先提出以下一些问题:雨过天晴的天边,常悬挂着美丽的彩虹,这不是人们常见的的自然现象吗?透过老花镜看紧靠镜子的物体,  相似文献   

8.
汪远珍 《教育艺术》2009,(10):77-78
作为小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我们更应该尊重、保护他们的自然生命,体现他们的自然生命价值。由此.我想到了我们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应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充分相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放手让学生邀游于知识的海洋.让学生的自然生命绽放原生态的美。细细发掘,教学中的很多环节.我们都可以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众多佳篇,以其优美的语言多视角、多层次、多方位地表现了自然美、人性美、社会美。教师如能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文本解读中奏响审美旋律,便可深刻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在体育教育中实施美育,把美渗透于动作之中,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动作技术的过程中去体会美、欣赏美、形成美、创造美。培养学生优秀的审美意识和爱好,亲身体验美的深刻含义.又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运用对美的感受力更好地掌握技术要领,促使学生体态健康匀称地发展.并形成坚毅乐观的性格。如何让健与美科学地融合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朱雪静 《文教资料》2010,(29):174-175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顺应学生的自然发展,不失时机地洞察学生所想,及时抓住教学中出现的每一细节,润物细无声地解决好课堂自然生成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实践的空间.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美、认识关、感受美、创造美。教师只有让自己的课堂始终流淌着清亮的活水,在引导、交流、点拨中,时时溅起美丽的浪花,把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学生的想象才会变得更富有创造性。在创意上更富有想象力。  相似文献   

12.
《白鹭》是一篇如诗如歌的透着和谐之美的散文,诗意盎然,美不胜收。学习中,我引导学生逐入佳境,欣赏和感受白鹭的外形美、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对白鹭、自然的深深喜爱之情,从而实现学习者与教师、伙伴、文本、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而这种发自肺腑的心灵对话,很好地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和谐之美、学习方式的和谐之美、学习内容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3.
感慨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原生态唱法的美。那无疑是天籁之音,清新、自然,让人如痴如醉。不由想起我们的课堂。静心审视那些热闹非凡的场面,反思教学的种种不足。我们发现要让学生真正受益,教学就应该像深耕的犁、劈山的斧那样实实在在地回归原生态,打造真实、简单的本色课堂。  相似文献   

14.
王云  卢修芬 《贵州教育》2009,(21):30-30
“美”是想象力的源泉,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美,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能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的数学课堂就应该利用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相似文献   

15.
顾冬梅 《小学生》2012,(11):12-12
语文是一门最具有人文性的学科,是为着放飞学生的梦想而存在的。语文教学本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引导学生从寻常生活中感知美、发现美,激发起学生们的情感渴望,碰出学生们的心灵火花,让他们在语文这个精神乐园里梦想着他们的将来,并执着地追寻。一、让学生像野花一样自然成长学生有学生的角度,学生有学生的敏感。一些大人不注意的事物往往会进入学生的视野。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见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没有拘谨,身心平和,美思飞扬,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同时去感受学习,感受生活,感受美无处不在。审美又有所不同,各显异彩,让教师丰富的音乐知识巧妙地感染着学生,传授给学生。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认为 ,教育应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 ,各学科都在积极探讨如何促进学生发展 ,以学生为本。客观地讲 ,目前在小学的教育教学中由于原来教育体制运作所具有的惯性 ,使音、体、美、自然等常识性科目的教学地位较难与语、数的地位相提并论。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我镇确立了崇州市十五科研自然课题“充分利用身边有结构材料 ,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我认为让学生对自然学科产生浓厚兴趣 ,并积极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教师主动成为学生的朋友 ,是科学、有效地完成实验课题 ,提升学校、家长、社会对自然学科…  相似文献   

18.
田灵芝 《新课程研究》2009,(11):57-57,78
语文课堂是充满美的课堂,它以美的内容、美的形式、美的韵律吸引学生叩开美的大门。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尊重文本,遵循学生思维认识发展规律,不忽视质疑的自然美、生成的灵动美、情感的共鸣美、朗读的个性美,让更多的美贯穿语文课堂,学生才会在长期的“语”和“文”的熏陶中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展示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新课标理念,在本课教学中,应创设一种自然、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并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教师和风细雨般的引领中去欣赏美、探索美、创造美。同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定的发展,从而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每一环节的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生活中,美无所不在。要让学生认识美,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教给认识美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课本里“畅游”,到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中去猎取美,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认识自然美。课文中的自然美是作家用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勾画出来的,带有典型化的特点。如:“亭亭净植”的莲;“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