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西方主流媒体的涉华平衡报道是对外传播我国声音、塑造我国形象的重要渠道。平衡报道是指基于事实的报道,兼具正面与负面内容,指出客观存在的问题,不具有政治偏见与意识形态色彩。总体来看,近五年来,西方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呈现总体向好的态势,平衡声音占据主流地位,经济领域的报道尤其突出,但在政治与民族宗教领域舆论形势依旧复杂多变,存在不确定因素。虽然西方主流媒体在进行涉华报道时,常以其固有政治偏见和意识形态对我进行负面报道,但新闻信息上的  相似文献   

2.
2023年2月,“流浪气球”事件在海外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引发双方外交互动及舆论交锋。推特成为双方舆论交锋的主要场合,中美主流媒体均在此发布大量观点性推文。作为政治意味较为浓厚的海外社交媒体,推特具有“西强我弱”与“众说纷纭”两个基本特点。基于对该事件的分析,中国媒体应重视在海外社交媒体发声,澄清事实真相;内容为王图文并茂,打破西方媒体母语优势;正视美国社会问题,避免敌对心态。未来,应从内容扩展和平台扩展两个方向发力,继续利用好海外社交平台,拓展对美舆论发声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西方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日益增多。西方媒体在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和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更加激烈地抨击中国政治制度、军力建设、社会矛盾、国民素质等,并就中国的货币汇率、环境排放等问题进行炒作,为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傲慢论”“中国责任论”提供素材,使中国的外部舆论环境更为复杂和严峻。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我国国际传播力的生力军,驻外记者与西方传媒正面交锋,在全球舆论场中争夺话语权,这支队伍的力量强弱也折射出我国媒体在世界舆论格局中的强弱。因此,新时期我国驻外记者面临的挑战,同样也是我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挑战。在这里,我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媒体融合的挑战直至上个世纪,对外传播工作主要是由传统主流媒体承担,这些媒体包括通讯社、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但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蓬勃发展,本世纪以计算机和  相似文献   

5.
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但中国的软实力和话语权或者说中国对世界的看法、观念和思考,并没有成为世界的主流话语。这并非一个可以用"钱"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人"和"观念"的问题。这从我们对法国总统大选的报道,即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今年的法国总统大选成为世界全球化力量与反全球化力量的一次角斗,得到了全球、主要是西方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而中国的媒体却较少关注法国大选的世界意义,更多的是因为欧美媒体的关注而关注。中国媒体的编译式报道只能起到传声筒的作用,很难引起国际舆论的注意。而要增强中国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关键是新闻话题的选择,中国媒体应该从根本上、即从对外报道的理念上进行必要的修正。同时,要做好对外舆论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要形成一个正确的媒体战略,重新打造一个真正能够影响全球舆论的"媒体潜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以推特、脸书等为代表的海外社交媒体逐渐成为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在提升对外网络传播能力建设过程中,我国一些主流媒体、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积极通过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新闻、澄清事实、引导舆论、传播文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外网民听到了中国声音、读到了中国故事。不过,由于国外网民对中国官方机构和主流媒体存在长期偏见,以及西方受众也已对政府部门和专业媒体持较低信任态度,使得官方背景的对外传播能力依然受限。  相似文献   

7.
正一、媒体融合的外部效应自2014年以来,中国特色的媒体融合呈现出两个层面的内部效应:第一,在所谓的媒体平台化和平台媒体化的进程中,(1)通过重新配置媒体资源,重新调整组织和治理结构,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解决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转型发展和功能整合问题;第二,依托新型主流媒体,重新树立主流舆论在离散化的网络舆论场中的主导地位,也就是实现"四力"。经过从技术议程、市场议程到政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的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西方主流媒体的关注。作为当时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国际传播话语权的美英等国媒体,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正确诠释,从舆论道义上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进而影响着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派驻新闻记者和机构,促使世界全面了解中国抗战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多年觊觎中国之后膨胀的侵略野心有些按捺不住,中日关系开始紧张,引起了国际  相似文献   

9.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在非洲进一步树立并保持良好的国家形象,中国发展模式受到肯定,中国影响力得到认同。而近年来全球格局日益复杂,新冠肺炎疫情等历史大事件频发,塑造良好中国形象的任务更为艰巨。影响中国在非国家形象构建及其前景的因素,不仅包括中国自身的话语传播能力建设,也包括西方价值观和对华态度在非洲的影响力,以及非洲基于自身利益对中国模式的解读与诠释。未来,发挥好非洲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促进中非民间舆论良性互动,提升中非人文对话的效用,推动西方友华言论在非洲的传播,引导不同主体通过不同方式参与中国故事讲述,将有利于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乃至全世界的塑造与传播。  相似文献   

10.
<正>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一直以来将海外华文媒体作为主要的服务和合作对象。在中国整体对外宣传版块中,中新社和其他重点媒体的分工不尽相同,承担着领军世界华文媒体、服务全球华人社会和影响国际主流舆论的作用,正在朝建设世界华文传媒资讯中心的目标迈进。在世界舆论变化中突显华文传播价值历史进入新世纪已经15个年头,中国在变,世界在变。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力量对比加速分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作为奉行开放型发展战略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发展走向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神经,也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议论。西方国家由于在世界媒体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和拥有强大的国际传播力,成为国际舆论的风向标。当前,西方涉华舆论主要集中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模式、中国的和平外交、中国责任论和中国发挥全球领导者角色等方面。在上述问题中,西方舆论展现出了不同认知和复杂心态,但总体来看"负面中国"的声音依然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南海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东南亚部分国家与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属海域的岛屿主权归属和航海权益上的争议,而是更多地体现为在亚太格局变化的过程中域外国家,特别是美国与中国在亚太地区国家利益和战略的碰撞。一直以来,美国主流报刊关于南海问题的新闻报道和舆论传播不但影响国际公众对南海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而且关系到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国际舆论安全形势。自美国高调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美国主流  相似文献   

13.
<正>伴随着中国的改革与发展,西方社会的中国观也在发生变迁。从"中国崩溃论"到"中国威胁论"再到"中国责任论",这些西方媒体设置的议程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那么新兴经济体是如何看待中国的?是否受西方舆论的议程设置影响?本文以"金砖五国"之一的巴西为例开展研究。近年来,中国和巴西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入"升级版"。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等多方面,政治上都是多极化世界的积极倡导者和  相似文献   

14.
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势力令人类发展遭遇到阻力和困惑。习近平主席近期两次就"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指明了出路,那就是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中国的主流媒体应加大力度阐释中国理念。同时,舆论生态和传播方式的变革,为做强主流舆论提供了机遇。为此,我们应因势而谋,以变应变,在深度融合中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立健全多元化传播体系,通过提升传播时效、提高优质内容产能以及创新传播方式,改变舆论格局,开辟国际传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全球性的公共危机。达赖集团和西方反华势力利用疫情关联炒作涉藏议题,试图抹黑中国的国家形象,国际舆论斗争形势更趋复杂。研究疫情期间境外涉藏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呈现的特点、中国外宣媒体涉藏报道的议题设置和舆论应对,分析国际涉藏舆论斗争的本质,有助于中国政府在公共危机背景下优化舆论引导策略、提升国际涉藏话语权。本文采取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关键词检索,对2020年1月20日至4月8日期间境内外网页、境内微博、微信,境外主流社交媒体网站推特和脸书上的涉藏疫情信息进行抓取,共收集到相关信息36540条。  相似文献   

16.
4月下旬以来,国际市场和舆论界热炒中国经济崩溃论,悲观预测中国经济。虽然一些市场化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看空中国经济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但相关误导性报道不仅会混淆视听,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使市场进一步低迷,还会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误解和误读,甚至还可能打乱政府宏观调控的节奏和步伐。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对外报道应何处着力?首先,要做足功课,做到知己知彼。从纷繁复杂的市场现象和专家声音中独立思考,参透中国经济形势;同时,要认清西方舆论,包括其对中国经济有哪些关注点,释放了哪些声音,西方的市场机构对此持什么观点,西方的民众有何反应等等。其次,要讲好中国故事,发好中国声音。围绕中国经济话题来讲故事,让读者自己读懂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做好评论报道,积极主动发声,在关键时刻针对西方舆论关注的焦点主动设置议题,对外释疑解惑、消除误解、驳斥不实报道。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话语的数量和渗透力显著上升,质量和认同力仍面临激烈博弈。西方国家对华态度强硬,核心领域和关键技术是舆论竞争焦点;周边国家诉求各异,借助舆论制衡中国这个"强大的邻居";国际舆论构成复杂化,智能算法舆论博弈模式走向前台。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对外话语体系稳步构建,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在新发展阶段,要围绕道路话语、理论话语、制度话语和文化话语,站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中国话语权建设的战略重点。要把握中国议题与国际议程的差异,打破独白式叙事的瓶颈,借助国际组织等多边舞台,助推中国倡议成为全球共识。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与西方在彼此认知上,有矛盾和视差。存在一个老问题:对于在纽约时报广场反复播放的《中国国家形象人物篇》,美国公众只认识姚明,不明白这么多人同时出现想表达什么。出现一个新现象:因为视中国为他者,在西方舆论场,中国的崛起受到敌视;而作为"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的崛起则是"民心所向"。对于中国国际传播中反复碰到的这种隔阂和痼疾,技术提升和增加数量已不重要,关键在于文明和审美的问题。身处终生学习的时代,固然学校教育不能为这种脱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各种对华舆论攻击工具中,"威胁论"最为常见、也较为有效,因此多年来老调常谈、乐此不疲。在国际舆论斗争中,"威胁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一种"恐惧劝服",即以诉诸恐惧的手段让受众相信威胁的存在,从而产生情绪和行为偏向。长期以来,"中国威胁论"是美国等西方国家遏制中国战略的主要舆论造势手段。对此,中国需要从解构恐惧心理入手,通过建立信任、强化好感、精准施策来消除恐惧。与此同时,要着力在两个层面大力创新传播理念和模式,将"中国威胁论"转化为"中国机遇论"。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国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中国正在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这使得一直只关心欧美国家的西方主流媒体,突然将目光投向中国,形成了西方主流媒体的“中国热”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