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至今,在三年多的发展时间里,持续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依然面临着重重阻碍。"民心阻隔"是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最大障碍。而民心相通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心理基础。要夯实这一基础,必须借助对外传播。我们的对外传播应该立足于打通阻隔,实现民心相通。首先,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统筹对外传播,立足全局,以实现"民心相通"为终极目标;其次,要对"一带一路"战略进行全面化、多元化的详实解读;第三,摒弃过去常用的单向"灌输式"传播,实现全民"互动"传播,尤其要注重青年的作用。总之,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非政府组织、公众等均可以作为传播主体,作为国家流动的名片和代言,演绎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促进"一带一路"沿线民众心相近、民相亲。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近两年相关机构遴选出各类反映中国现实生活和优秀文化与主流价值的多部文学和影视作品,以俄语、印度尼西亚语、塞尔维亚语、蒙古语、捷克语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的语种,将包括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纪录片等类型的百余部作品对外输出播放。  相似文献   

3.
2013年的秋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东南亚时,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引起国际社会和沿线国家的热烈反响。"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充满东方智慧、致力于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国方案。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是大家共同的事业。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开局良好,我们应凝心聚力、乘势而上,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促进民心相通,需要夯实沿线各国路相通、心相连的民意基础,使各国人民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相逢相知相敬,让亚欧非大陆上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们携起手来,打造沿线各国人民相互欣赏、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实现合作共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坚持互尊互信,筑牢合作共赢基础;坚持开放包容,把握合作共赢机遇;坚持务实创新,激发合作共赢动力;坚持和平发展,守护合作共赢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五年来"一带一路"已成为国际共识,凝聚了全球智慧,彰显了国际影响力,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一带一路"既是经贸自由之路,也是文化交融之路。广播影视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正发挥文化载体的独特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强大的文化力量推进民心相通,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  相似文献   

5.
<正>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或"现代丝绸之路"),是惠及各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建项目,是沿线国家的共同事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目前的重点是推动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在内的互联互通。深化沿线国家智库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智库的专业研究能力及对政府和公众的影响力,对促进各国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是增进对现代丝绸之路建设"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理念历史认同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对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研究起步较晚,此次"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建设为推进此项工作提供了契机和平台。"一带一路"中提出了实现"五通"的重要观点,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的实现,最基础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语言相通。只有语言相通,才能更好地开展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形成文化之间的借鉴与认同,它是其他一切经贸合作的先决条件。在这种多民族、多国家、多语言的复杂语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越发紧密、世界加速从单极向多极转变、文化价值日趋多样的背景下,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沿线国家纷纷积极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对接,开展各项合作。"一带一路"建设要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语言起到"搭桥铺路"的重要作用,这对汉语的国际教育与传播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正>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五通建设中的"一通",可为其他四通提供坚实的社会和民意基础。在民心相通的建设中,尤其要重视高校学生的作用。作为高知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是高层次人文交流的主体,可实现与对象国未来精英群体的精准对接。作为普通青年群体的一部分,高校学生是一般性人文交流的重要推动力量,可为民心相通建设增添活力。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是现代社交媒体的主要使用者,可保障"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正式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随后又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大格局。习总书记还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相通和民心相通。在"一带一路"国家谋求互联共通、互利共赢的形势下,网络媒体作为高效率传播信息、高质量传承文化、改善人文交流、传递民间友谊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2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强调,媒体作为开展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可以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在东盟国家当中,老挝与中国地缘相近、制度相同、信念相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两国在媒体合作领域,也呈现出日益紧密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正"一带一路"实施三年来的巨大成果令人深受鼓舞,同时充分显示了民心相通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基础与前提。而媒体的作为是民心相通的关键。这于我们和我们所在的媒体,既意味着责任在肩,更意味着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讲好丝路故事共商对外传播大计互联网具有传播渠道多、范围广、速度快、互动强、体验好等优势,可以依托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推广,所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网络媒体应  相似文献   

12.
《对外大传播》2016,(10):F0002-F0002
9月26日至27日,由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2016“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在西安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研讨会并发表题为《促进民心相通实现合作共赢》的主旨演讲。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名流、智库专家、媒体高层、企业领袖共300余人济济一堂,共商“一带一路”合作大计。  相似文献   

13.
海外书情     
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经济学》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2018年3月出版作者邹磊(Zou Lei)是上海市委党校讲师,目前已出版了多部解读"一带一路"倡议的图书,如《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经济学》《"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宗教与中国对外战略》等,并主持了多项与"一带一路"相关的课题,还承担中央电视台多部大型文献纪录片的撰稿工作。该书运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南亚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缘战略优势,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南亚成为中国通过印度洋前往非洲的"加油站"。与南亚国家的合作离不开国家之间的频繁交往和信息的互动互通,而媒体的合作,在当下的国际形势中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本文选取了未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印度、"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是"一带一路"倡议进入战略推进期的关键之年。"一带一路"受到了国内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百度上与此有关的词条高达759万。"一带一路"的故事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受众,如何把"一带一路"故事讲得精彩,讲得打动人心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努力完善"一带一路"的外宣工作针对"一带一路"的外宣工作,目前我国有很多高校、媒体纷纷成立"一带一路"智库,但在成立之后没有产品内容的输出。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是产品不够,特别是  相似文献   

16.
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主流媒体和出版单位积极成立媒体联盟、创建英文媒体、推进影视展播和出版译介工程,增加了中国道路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宣介。在西方经济陷入低潮、缺乏解决方案之际,一些关于中国主张的肯定性叙事得以凸显。然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境外传播环境也日趋复杂:一方面,西方智库和媒体不断提出污名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流行概念,来争夺对中国议题的解释权;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本地化传播环境也不容乐观。由于欠缺对当地传媒力量、受众语言偏好、本地运营渠道的了解,契合"一带一路"沿线传媒市场的中国内容供给不足,本地传播效果深受制约。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时以国家全局视角对四川和成都对外开放提出明确要求,指示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推动内陆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近年来,成都抢抓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提升了成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都市委外宣办指导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策划实施的"熊猫小记者"全球追访"一带一路"大型公益新闻接力行动,有效推进成都与"一带  相似文献   

18.
<正>"丝绸之路"作为一个传统型话题,其主题图书一直是海外出版的畅销书,每年出版量近百种。自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项目逐步落地,特别是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正式成立,让中国赢得普遍赞誉。"丝绸之路"主题图书也一改波澜不惊的出版状态,出版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影响深度和好评度等都得到不同程度提升。总体来看,"一带一路"境外图书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多以来,中国和沿线经济体秉持"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原则,共同推动倡议落地生根、持久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对倡议的理解不断深入,认可度不断提升。2018年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零点有数科技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17个主要国家所做的中国观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认为"一带一路"有助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贸易合作及人文交流,有助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69.3%的受访者表示希望本国政府进一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这充分证明了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和地区能够切实从中获益,有力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微传播"这一个新兴名词迅速成为国内外热门。图书,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播形式,一直在适应着时代的发展。外宣图书,承载着将中国故事源源不断推向世界的使命,在微传播时代也在进行着转型和调整。"一带一路"主题,是近年来外宣图书出版的重点之一,我们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探索"一带一路"外宣图书出版,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一、微传播时代的传播特点及受众阅读特点"微媒体"。"微媒体"是基于数字、网络、信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