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当地时间5月4日,世界中国学论坛美国分论坛在纽约拉开帷幕。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澳大利亚前总理、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院长陆克文,围绕"中国改革: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在亚洲协会分别发表演讲。崔玉英从历史视野、世界视野和中美关系视野三个层面对中国改革进行了论述。她说,中国改革历经37年波澜壮阔的进程,深深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面貌。为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改革已经从过去侧重经济改革,转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9月19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会协办的首届国际新闻与传播教育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主旨为"创新国际新闻与传播教育,构建中国特色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来自全国30多所高等院校和10余所国际传播机构的70余名学者和从业者参会。在一天的会期中,9位嘉宾发表了主旨演讲,近60位代表在4个分论坛上共同回顾中国国际新闻与传播教育的成就与挑战,探索创新国际新闻与传播教育,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同侪互励,致知力行,为中国国际新闻与传播教育和研究的发展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3.
2022年9月5日至6日,首届战略传播论坛在江西南昌举办。各领域专家重点围绕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加快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展开深入研讨。与会专家认为,新时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加强思想引领,明确目标任务,将对外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需要创新对外话语,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需要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领域资源,打造协同性联动性战略传播机制,形成战略传播共同体;需要顺应技术变革,积极把握元宇宙给国际传播工作带来的新契机,同时做好风险评估与应对。  相似文献   

4.
有一名话叫做“弱国无外交”。这名话是有几分道理的——任何有作为的外交都是建立在一定实力的基础上的。传播也是这样。有人把信息的流动比喻成一个连通器中的液体的流动:只有当一端和另一端产生位差,流动才能够产生。换言之,传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和国家的综合国务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5.
王眉 《对外大传播》2011,(12):26-29
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10月27—28日在南京召开。本届研讨会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和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江苏省委宣传部和南京市委宣传部协办。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代国际秩序的复杂重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中国智慧与大国担当,使之成为新时代中国外宣的核心理念和鲜明旗帜。作为一个基于中国语境的全球公共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提升我国全球话语权的道义高峰,将有效助推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面对这一重大政治命题,中国的对外传播者必须在完整、科学地把握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讲好故事,讲清逻辑,讲准价值。要在政治站位高、理论准备足、国际视野宽上下功夫;要准确预期、理性应对构建进程中的舆论"反差";要精准定位受众群体,针对不同对象进行话语转换,陈情与说理相结合,宣介传播好大国责任;要精准地设置议题议程,回应好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国际热点;要促进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坚持以政府为主、民间为辅的多元渠道传播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各种高端交流平台及智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6月2日,第六届文化创新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承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文化形象建构""跨文化传播的思维和策略""跨文化传播的实践与经验"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2009年10月8日至10日,笔者参加了由新华社、新闻集团、美联社、路透社等全球9大知名媒体共同发起的世界媒体峰会的采访报道。我在会议期间,对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进行了专访,也在听会和茶歇期间同部分专家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交流,专家们就如何提高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提出了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9.
正以国际合作实现智识互鉴,以本土实践创新全球治理,为推动国际智库合作创新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2018当代中国与世界智库论坛于2018年11月22日至23日在成都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外文局、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承办,来自18个国家的120余名智库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及我国主流媒体代表与会。除全体大会外,论坛还设有"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中国的文化影响力、话语传播力与其经济、政治地位还不相称,对外传播的"量"很大,但"质"不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如意识形态的偏见、文化隔阂、技术水平等,但自身理念则是重要原因。理念决定着话语与实践,话语与实践是对理念的表述。要实现融入国际传播体系的目标,首先要明确如何融入的理念。在此背景下,2010年成立的央视国际视通开辟了新的国际传播样式,从视频发稿入手介入国际新闻市场竞争,传播中国  相似文献   

11.
触摸时代脉搏,关注全球的经济文化走向,了解国际间的合作发展进程是本刊开办"高端对话"栏目的宗旨。自栏目开办以来,先后有贵州电视台的《论道》栏目和中央电视台二套的《经济半小时》走进本栏目。2007年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以嘉宾主持的身份走进贵州电视台演播厅,掀开大型高端对话节目——《论道》的序幕。龙永图先生在本次《论道》节目中全方位解读博鳌亚洲论坛,贵州电视台《论道》栏目分两期播出,我们对此进行了编辑整理,以飨读者,从而为读者进一步了解博鳌亚洲论坛打开了一扇窗……敬请大家关注"高端对话"栏目,并请各相关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提供线索,以便我们把此栏目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两个大局”背景下,我国要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就应加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提高其国际话语权,让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和选择这一重塑国际秩序和改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并将该理念中传播难度最大的文化和精神内核——中华传统文化作为重点传播内容。而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关于世界秩序的天下观思想在新形势下具有重要的传播意义。在国际失序和全球面临治理危机的背景下,要用天下观的世界内部化、关系理性和“孔子改进”概念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等主张的文化内涵和深层含义,提高文化感召力和国际传播效力,促进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和话语权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2013年是中国新闻对外报道值得关注的一年。这一年,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对外宣传工作做了重要阐述。他要求外宣媒体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外宣战线的从业人员来说,这既是勉励又是鞭策。年头岁尾之际,回溯一下这一年的对外报道,深感压力、挑战与攻坚时刻相伴,如何让外宣媒体的中国声音更有分量是非常值得思考的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出去"的重要实体,越来越成为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载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断增大,但同时也要看到,很多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贡献度和美誉度并不匹配,作出的贡献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相应的认可,一些负面国际舆论和不良的企业形象成为制约企业国际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此,从企业传播主体的视角出发,探讨企业创始人(一把手)、企业新闻发言人、企业国际传播部门、企业驻外员工四类传播主体的不同定位和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做好企业海外形象的国际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5月21日,由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主办的2016中国战略传播论坛在北京召开。中信集团原董事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常务副主席齐鸣秋等出席会议并讲话。数十名来自国家相关部委、中央大型企业、中央新闻单位,以及两岸四地高等院校、社会团体等各界代表人士与会。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于2015年4月正式成  相似文献   

16.
进入后扶贫时代,如何将"中国脱贫方案"上升为"国际脱贫议程",这是中国参与全球贫困治理、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环节。在脱贫方案的国际传播中,议题内容的选择、议题属性的诠释都将影响国际舆论的接受度,要突出对中国多维贫困治理理念和特色减贫模式的传播。针对国际舆论有关扶贫目的、扶贫标准、扶贫政策和扶贫可持续性这四方面的质疑,要精准回应舆论焦点和风险点,打通国内外舆论场,加强与国际组织的交流互动,在构建国际减贫合作新机制的基础上,助力解决"第四世界"的脱贫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全球传播时代,中国面临怎样的媒体环境,媒体的发展趋势如何?全球传播对中国媒体提出的最新要求是什么?中国媒体如何在全新的媒介生态中调整发展战略?当下媒体的责任是什么?要向全球传播时代的媒体输送全能记者,新闻院校的变革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18.
和“国际在线”总编辑马为公的谈话是从一本名为《遭遇热点》的书聊起的,这本书记述的都是驻外记者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其中收录了马为公的两篇文章,一篇是《我做了七小时“战俘”》,另一篇是《翻越黎巴嫩雪山》……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关注中国。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有效进入国际话语体系。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是一种特殊的战略资源,也是国家软实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增强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中国  相似文献   

20.
<正>上海始终坚持国家站位,不断创新上海对外话语表达方式,围绕对外传播说什么、怎么说、精准说努力开展探索和实践,以期增强中国话语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努力形成符合全国整体战略、城市形象鲜明统一的上海国际传播体系,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上海、全面的中国。一、整合全市资源,精准定位上海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上海审时度势,经过调研论证,制订了《上海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