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关键词,但海外舆论对其解读却众说不一,有人对中国经济放缓充满担忧,预测通缩压力和就业压力将日趋增大,也有人更倾向观察经济放缓背后的"阳光面",对中国经济给世界带来的机遇有更多期待。在此背景下,12月上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瞩目,这次会议为海内外舆论解读中国经济"新常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可以预见,由于当前经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世界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现实需求。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市场份额和边界的调整。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3.
<正>改革开放近40年来,奇迹般发展的中国经济一直是海外深感兴趣的中国故事;那么,时至今日向世界讲述中国经济故事有何新的含义?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新年伊始发生在瑞士的中国外交场景:在达沃斯小镇,中国国家元首习近平首次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做主旨演讲,全面阐述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立场和主张;接着,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主席发表演讲倡议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反全球化浊浪汹涌的当下,这样的中国声音给世界注入一股暖流。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2014年经济增长指标不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登上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讲台,以"滑雪"技巧作比解读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首次提出经济增长"双引擎"思路,并对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充满信心。他的这番讲话受到海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形势都在发生着重要的调整,对世界经济贡献率几近29%,对亚洲经济贡献率超过50%的中国如何应对"新常态"直接关系到世界经济能否顺利走出"新平庸"。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下,2015年,中国新闻对外传播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文学中的"中国性"自歌德的世界文学观念在20世纪初叶传入中国伊始,学术界就将其应用到中国文学全球发展的论述中。其时,中国正在经历从朝代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变,民族意识和世界意识日益觉醒,中国的"中国文学"、"世界文学"观念因此得以创生。郑振铎是中国最早系统论述世界文学的学者,他于1922年发表的《文学的统一观》一文,认为人类文学虽有地域、民族、时代、派别的差异,但基于普遍的人性,文学具有了世界统一性,这就是世界文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备受关注,但由于语言、政治和文化等诸多原因,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现状与发展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迫切需要在对外经济传播的过程中,用客观、真实和生动的语言,来消除误解、解除争议,讲述中国经济故事、发出自信而专业的中国声音。(1)为此,本文以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引发国内外媒体关注的若干典型议题为例,分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推动全球开放发展,构建各方受益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向世界贡献了基于自身成功经验形成的开放理念。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步入艰难复苏进程。在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新形势下,一些国家推动对外开放的力度和动力明显不足,开放理念的全球传播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构建因此遭受巨大挑战。面对此种形势,我们在对外传播中要立足均衡开放理念,讲好中国主动扩大进口的意义和逻辑,让国际社会全面认识中国对外开放互利共赢的本质特性;要立足制度型开放理念,将中国倡导以规则为导向的全球治理与中国对外开放的规则等制度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及公认国际法准则的良好形象;要立足共同开放理念,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结合起来,用中国案例引导和激励世界各国加入到对外开放的共同行动中来,不断壮大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支持开放主义和多边主义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正>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与问题,投资拉动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了7.4%,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最低值,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改革的关键点。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2 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的概念,自此对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认识开始正式进入中国战略决策层。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在媒体上公开抱怨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搭了美国的便车,于是中国"搭便车论"甚嚣尘上,国际舆论不乏指责中国之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革,世界信息体系的权力结构也在演变,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重大活动作为"全球性媒介事件",是发出中国声音的重要平台。安东尼·吉法德和南希·里文伯格把具有全球影响而非仅仅在某国有影响的媒介事件称为"全球性媒介事件",认为全球性媒介事件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战略,举办论坛比参加论坛更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而论坛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的政治、经济及军事实力的硬性较量正在逐步让位于文化与文明的软性实力较量。~①在这种新的国际竞争态势下,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成为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对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主要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将在杭州举行,中国作为此次峰会的轮值主席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G20中的地位和作用备受关注。而中国近年来在参与全球治理特别是全球经济治理中越来越积极主动的姿态,更使国际社会展开了中国将如何利用G20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全球经济治理多边平台发挥影响力的广泛讨论。与此同时,中国为迎接杭州峰会在积极行动。就在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中国一直承担着大国的国际责任,牵头成立亚投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等,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连续七年中国GDP稳居世界第二,连续举办奥运会、APCE、世界互联网大会、G20等国际大型活动,彰显着大国的风采。中国的国家形象也在这一系列的国际活动中更加鲜明,《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国际形象近年来稳步提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已成为国内外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截至2016年1月,全球人口73.95亿,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舞台中央,从全球治理机制的融入者、参与者,正在向引领者转变,世界对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有了更多期待。然而与此同时,国际舆论中刺耳的声音也开始增多,尤其是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抛出美国民主基金会的两位学者新造的"锐实力"概念,恶意揣测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渗透;德国外长马斯在2018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指责"一带一路"是中国地缘战略工具,试图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举措成效显著,经济出现了复苏迹象,但是国际经济领域一些新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如全球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博弈,一些国家再次资本流入加速,世界经济再平衡面临挑战等。这些问题加大了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难度,需要积极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经济规模到底有多大?从某种程度上说,要看你问的是哪位经济学家。纽约顾问机构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最近发表报告,经济学教授伍晓鹰(Harry Wu)在报告中表示,中国经济规模约比官方数据小36%。他指出:"通过考察长期以来的变化,我们得出的新结论表明,实际数据的波动比官方测算要大,实际增速也低于官方数据。"据他测算,从1978年中国实行市场改革到2012年之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7.2%,比中国国家统计局  相似文献   

16.
《对外大传播》2014,(1):56-56
正随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发布,中国未来一个时期的改革路线图已经描绘完成。这次以中国自身改革为主题的会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球关注度。从海外媒体对三中全会的关注和期待可以看出,它们关心中国的下一步会怎么走,更看重未来的中国会对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通读全篇,可以很明了地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份新的改革路线图既为中国描绘出了一个大有前途的发展蓝图,也勾勒出了与世界共赢的美好前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  相似文献   

17.
<正>世界中国学论坛的创办及其发展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海外对中国的关注和研究与日俱增,既有"中国奇迹""中国模式"等论述,也有"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声音。如何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的中国?如何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这一背景下,2004年世界中国学论坛应运而生,旨在为海内外研究中国的专家提供交流平台,为国际社会深入了解中国创造条件。首届论坛由上海市政府主办,上海  相似文献   

18.
<正>当地时间5月4日,世界中国学论坛美国分论坛在纽约拉开帷幕。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澳大利亚前总理、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院长陆克文,围绕"中国改革: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在亚洲协会分别发表演讲。崔玉英从历史视野、世界视野和中美关系视野三个层面对中国改革进行了论述。她说,中国改革历经37年波澜壮阔的进程,深深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面貌。为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改革已经从过去侧重经济改革,转  相似文献   

19.
<正>《区域经济评论》是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经济类学术期刊,是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2013年正式出刊(双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5766,国内统一刊号:CN41-1425/F,国内邮发代号:36-44,国外代号:BM5690。一、主要栏目1.区域经济理论;2.区域经济政策;3.区域格局与产业发展;4.区域转型发展;5.区域协调发展;6.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20.
高峰 《职业圈》2014,(22):45-47
自上世纪80代初改革开放以米,中国从“自力更生”的封闭式经济重新融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经济全球化分1二体系中,并凭借东南沿海的区位优势,亲商政府的大力推动,大量廉价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迅速抓住世界特别是东亚产业转移的机会。短短20余年,无论是在美国、欧洲、拉美、非洲、中东,还是中亚,以日用消费品为主的各种“中国制造”风靡全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