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了解不同国家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认知程度以及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接触意愿,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联合国际著名调研平台Survey Sampling International(SSI),于2015年底至2016年初,共计三个月的周期,开展了第二次《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与意愿》年度大型跨国调查。考虑到整个调研报告体量,为了让相关问题分析更为聚焦,课题组将调研报告分解为中国文化符号认知与偏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解不同国家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认知程度以及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接触意愿,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联合国际著名调研平台Survey Sampling International(SSI),于2015年底至2016年初,共计三个月的周期,开展了第二次《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与意愿》年度大型跨国调查。考虑到整个调研报告体量,为了让相关问题分析更为聚焦,课题组将调研报告分解为中国文化符号认知与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国家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认知程度以及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接触意愿,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联合国际调研平台SSI于2017年开展第三次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研.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国家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认知程度以及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接触意愿,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联合国际调研平台SSI于2017年开展第三次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研。考虑到整个调研报告体量,为了让相关问题分析更为聚焦,课题组将调研报告分解为中国文化符号认知与印象、中国文化接触意愿与渠道、中国文化产品与文化活动偏好三个分主题进行数据呈现。此文为系列报告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解不同国家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认知程度以及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接触意愿,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联合国际调研平台SSI于2017年开展第三次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研。考虑到整个调研报告体量,为了让相关问题分析更为聚焦,课题组将调研报告分解为中国文化符号认知与偏好、中国文化接触意愿与渠道、中国文化产品与文化活动偏好三个分主题进行数据呈现。此文为系列报告的第三篇。  相似文献   

6.
耕夫 《生态文化》2013,(5):10-11
沙尘暴的自白——《绿色之梦》之七 为什么森林不能阻挡我 为什么草原没有挽留我 驰骋千里我跨越江河 横扫践踏张扬狂傲本色 为什么!为什么—— 你的无情激怒我的沉默 是你为我打开屏障的门锁  相似文献   

7.
正在当前跨文化传播大背景下,如何实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是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大型纪录片《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在2015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期间播出,引起极大反响。该片引导国家与全球社会共同探寻战争暴行的责任,反思"战争"与"和平"这一跨越文化、种族、国家的人类共同主题,体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普世价值观。首创以外国亲历者的视角讲述"南京大屠杀",辅以大量一手珍贵史料,无疑是当  相似文献   

8.
巴尔扎克的文学世界,是个无所不包的世界,它伟大、丰富、新奇、令人叹为观止。构成这个世界的基本色调无疑是十九世纪欧洲本土文化。但他以开阔的文化视野四方采撷,一如勤勉的“矿工”,在人类知识的宝藏中开掘过,因此,当我们步入这个缤纷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底色,便也不会感到奇怪。  相似文献   

9.
十六世纪以降,自西方传教士门多萨颇具影响的《大中华帝国史》、特别是杜哈德多卷的、著名的《中华帝国志》等著作将中国信息、中国知识带到西方后,中国,这“天外的版舆”,就成为一代代法国作家神往探寻的对象。中国,你在哪里?便始终成为他们的一个复杂而富魅力的课题。而中国的魅力正产生于它的遥远、神奇和相异性。几个世纪以来,法国作家就这样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想象,对着遥远神奇的天国,呼唤过,期盼过,描绘过,改塑过,歌颂过,也曲解过,曾几度为之设想出了种种的“怪戏”,他们笔下所呈现的中国形象,不管具有怎样的色彩,赋于怎样的正面的或负面助意义,但它却始终是盖之难蔽,挥之难去,富有魅力而复杂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文化博览》2006,(11):63
写下这个有点招眼的题目,毫无矫情、伪饰可言,因为这是我——名基层公安交警,一个业余文学爱好者内心真实而强烈的自然流露,切合我的心境——结识《文化博览》是我的荣幸,是一次心灵的更新!今年1月中旬,一位甘肃天水的文友来电告知,《文化博览》今年第一期选用了我的亲情散文《大爱无形》。  相似文献   

11.
中韩交流源远流长,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开始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自2012年起,中国与韩国合作成立CPIK项目(在韩汉语项目,Chinese Programin Korea),国家汉办每年都会派出赴韩国中小学的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2015年共派出251名.笔者作为其中一名对外汉语教师,以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所执教的韩国全罗南道宝城郡宝城南小学276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从跨文化传播和文化认知的学术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现代韩国儿童对中国的文化认知,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展示韩国儿童对中国的文化认知特点及产生原因,对于如何更好地在非汉语母语的外国儿童中传播中国文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来华留学生是中国文化传播中的一类特殊人群,他们能够亲身感知"文化中国",可能有意无意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潜在传播者。目前,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中,学界对身处中国的留学生群体关注度不够、实证研究较少。本文以五所在京高校的来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北京地区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情况,探讨来华留学生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15年10月24日,由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0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北京-东京论坛"在北京开幕。论坛开幕前夕,由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22日在北京发布。作为"北京-东京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关系同步舆论调查自2005年首次实施以来,已成为反映中日两国民意、增进相互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也为论坛提供了重要的民意参数和讨论话题。当前中日关系虽然开始逐步走出前几年的严重困难局面,但由于两国之间既有历史感情纠葛,也有现实利害冲突,形势依然敏感复杂。对于双方政府和国民来说,两国在地理上互为邻国的物理属性任何时候都无法改变,在影响力上共为亚洲大国的结构格局也将持续。中日关系已有的发展成果来之不易,值得双方高度珍视,精心维护。未来两国谋求共同安全,实现共同发展,既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亚洲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相似文献   

14.
历经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国古代社会早已发展出一整套自身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准则,以便有效地处理情感领域中的各种问题,如鼓励一些高尚的或文雅的道德情操,抑制另外一些过激的或卑俗的情感欲望.传统中国拥有关于情感文化及其表现方式的独特而丰厚的财富,这是无可置疑的历史事实.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遗产在当代中国仍未受到人们的普遍忽视.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文化建设的国家战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文化"走出去",任重而道远,必须及时梳理"文化走出去"相关成果,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出建议和对策,在此基础上科学谋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文化传播和交流。为此,从2012年开始,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相关学者,突破行业部门限制,全方  相似文献   

16.
余扬晨  李慧 《文化学刊》2022,(7):170-173
纪录片《当一天中国人》以文化碰撞、职业体验为主题,融合了短视频的形式,体现了多元化的国际视角,实现了中国故事讲述主体的创新。本文通过该纪录片构建的真实跨文化交际场景,从文化传播的方式与视角、外国人探悉中国的途径与交际策略、中华文化对外的展现姿态三个角度出发,探究该类纪录片对于跨文化交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域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地域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对于赓续红色根脉、塑造国家形象有重要意义。《100年·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浙江记忆》是浙江省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门策划的融媒传播系列产品,是地域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的一次重要尝试。该系列视频充分考虑时代需求,融合多种元素,在制作构思、叙事模式、传播方法等方面都有一定创新,打破了以往某些红色故事较为生硬的讲述模式。通过分析该系列视频发现,再语境化叙事、“外嘴”软性讲述、强化品牌建设和注重人才培养是进行地域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方法和路径,对推动塑造中国积极向上的红色形象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在中世纪的东方游记中没有任何一本游记的影响能和《马可波罗游记》相媲美,《马可波罗游记》的魅力何在?为什么它在中世纪牵动了那么多西方人的心?我们必须将其放在西方认识中国文化的历程中加以考察。 同时,在今天我们讨论欧洲对中国的认识时,也必须了解这本游记对欧洲文化所产生的长远和持久的影响,必须了解这本游记对欧洲人的东方观所产生的无法估量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于企业家来说,谁都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健康而持续的发展,甚至是做成"百年企业".这要求企业家必须具有长远及整体规划的意识及能力,而且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能力加于防范,做到未雨绸缪,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企业中的"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云:"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相似文献   

20.
汲取传统文化精华 创造时代精神神富 “中国文化研究”创刊周年纪念 周颖南 镕古铸今百志齐放 为中国文化研究(?)刊一周年题 郭预卫 弘扬中国文化优秀传统 创建社会主义新文化 中国文化研究创刊以来 成就斐然望再接再厉 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岱年##属性不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