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殷蓉 《辅导员》2013,(2):67-67
<正>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在二年级上册及三年级以上每册教材的总复习前一个单元都编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数学广角"的知识内容时,关键是将数学的思想方法进行渗透.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数学广角"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爱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对"数学广角"要有正确定位很多一线教师刚刚接触到"数学广角"时.根本不清楚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教学中应该怎样把握.出现了三种反面的教学态度。第一种认为.该内容是教材中新授知识的最后一个单元.地位不是那么重要.因此仅仅"一教而过".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和挖掘。第二种认为.该内容不适合放在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2.
殷蓉 《辅导员》2013,(3):67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在二年级上册及三年级以上每册教材的总复习前一个单元都编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数学广角"的知识内容时,关键是将数学的思想方法进行渗透.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数学广角"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爱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对"数学广角"要有正确定位很多一线教师刚刚接触到"数学广角"时.根本不清楚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教学中应该怎样把握.出现了三种反面的教学态度。第一种认为.该内容是教材中新授知识的最后一个单元.地位不是那么重要.因此仅仅"一教而过".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和挖掘。第二种认为.该内容不适合放在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教师在教学中不好把握.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妨从以下方面进行解读.一、读懂教材内容教师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读懂了教材,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一般来讲,在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理清教学内容的知识内涵、前后联系、数学核心思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老师们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时不能止步于对数学知识的分析,还应透过数学知识,深入分析其背后隐含的核心思想.1.知识内涵这一册的数学广角,实质上就是一个排列组合的问题.例“1服装的搭配”,是简单的组合问题;例“2用数字卡片摆三位数”,是简单的排列问题;例“3比赛场次”,也是一种简单的组合(4个事物间的两两组合).2.前后联系教材分别在二年级和三年级安排了排列组合的教学内容,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知识,不过所用的材料较少,教学要求也很低.本册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3.数学核心思想本册数学广角的学习,旨在初步渗透排列组合的思想,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符号化思想.二、学习相关知识排列组合是新增的教学内容,很...  相似文献   

4.
"重叠问题"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单元的内容,向学生介绍有关"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集合思想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体验和运用集合的思想了.  相似文献   

5.
从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发现数学教材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最明显的表现在于教材里多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也就是说新教材已将部分奥数知识引入课堂教学,内容题型虽然不多,对师生却是一个挑战。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学会"数学广角"里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成为我们数学老师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谈谈本人在"数学广角"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教师在教学中不好把握。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妨从以下方面进行解读.一、读懂教材内容教师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读懂了教材,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一般来讲,在读教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独有的内容。教材从二年级开始设置"数学广角"单元;小学阶段共设9个单元。这9个单元所选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编排中注重以学生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为基本形式,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在研究整套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中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策略一:直观操作,自主探究,自我体验数学思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P117例1及相关练习题。[教材简析]"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数学广角主要是通过简单的实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设计]1.学问在手中。这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因为生活中经常见到,难点就是使学生理解间隔数跟节点之间的关系,如何突破这个瓶颈,让学生轻松愉快掌握这个知识呢?我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单元,主要内容是植树问题,旨在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新增加的板块,这块新内容的教学,许多教师都感到比较迷茫,"数学广角"究竟应该如何去教学呢?一、恰当要求,把握目标每一册数学广角单元的安排,主要都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者介绍一些  相似文献   

11.
“田忌赛马”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单元中的内容。因为本课时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我就特意听了两节同样的课。发现在教学“数学游戏”(如下图)时。教师对题意的理解出现了不同。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材分析本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例4的内容——探讨田忌赛马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三年级时初步接触了可能性、排列和搭配相关知识,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二、学情分析“田忌赛马”是一个经典应用“运筹”的故事,大多数学生了解这一故事,  相似文献   

13.
<正>一、引言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的知识素材.教材分析是教师利用教材实施教学、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关键环节.不等式是七年级数学知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对于后续知识学习也有着重要作用,事实上,不等式也是高中阶段处理优化问题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对七年级人教版教材"不等式"一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数学思想等方面的分析,对教学提出相关建议.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不等式及其解的概念,注重类比教学法的运用,加强不等式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4.
谢小环 《广西教育》2013,(29):39-39
"数学广角"是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在教材中独立安排的一个单元,其往往蕴涵着奥数知识,对师生而言都具有挑战性,所以,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数学广角"的知识,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在提高课堂实效性上下功夫。笔者将从三方面谈谈如何让"数学广角"的课堂更具实效性。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浓厚,思维也会非常活跃,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倘若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思维将处在低谷状态。试想,一个不进行思维活动的学生在课堂上和一个"木偶"有什么两样?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15.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新设的一个单元,本文在研读《标准》和相应的实验教材的越础上.对“数学广角”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一些分析和梳理.结合一些教师的实践.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作初步的探讨和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等量代换"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例2,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代数  相似文献   

17.
<正>"因数与倍数"的知识,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今年,我所带的学生升入五年级,我也就随着介入了五年级数学的教学中,进而在教学中涉及了"因数与倍数"的问题。教学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遇到了困惑。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时,学生学习了利用乘法算式找因数,在第三单元教学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求公因数时课本给出的方法是列举法。以找12和18的公因数为例,先用想乘法算式的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正>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在期末复习单元都安排“数的世界”“图形王国”“统计天地”和“应用广角”等内容板块,引导学生对一学期以来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其中“应用广角”板块,旨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实际应用中深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下面就以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单元的“应用广角”为例,探讨如何从真实的生活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0.
吴小燕 《考试周刊》2013,(16):64-65
<正>一、课前准备"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尝试。本课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学习中我安排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感知排列组合的知识。基于对本教材的深入研究,结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理念,我确定了第一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