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府曾被外界传诵为贵族阶级进行家庭教育的典范。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贾雨村就直纳罕:“这样诗礼之家,岂有不善教育之理?别门不知,只说这宁、荣二宅,是最教子有方的。”若从外表看,贾府的家庭教育果如贾雨村所说。然而贾府的家庭教育彻底失败了。“安富尊荣者居多,运筹谋划者竟无一人。”一  相似文献   

2.
历来的《红楼梦》研究者多把贾府败亡的原因归于贾赦贾政的为政贪酷不作为,王熙风居家枉法索贿引出命案而导致朝廷的抄家。还有的研究者大而化之把贾府败亡归于封建官僚政治的腐败的结果。从贾府的收入来源的单一性、有限性与支出消费的多渠道的关系来看,贾家上下几百口人,男女主人,从老到少无一个运筹谋划之人,不事生产、只知浪费奢靡、享乐不已,教育无法,子孙成才者无有,这该是贾府没落败亡的根本原图。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探求一个家族败亡的根源应是《红楼梦》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宁荣二国公所创造的辉煌基业,因其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生活过分奢糜,缺乏运筹谋划之人.造成一代不如一代的颓势,致使贾府由盛而衰,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权势重,善于拍马逢迎主子,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渐次发迹,超越常人,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荣国府、宁国府“安富尊荣”与“不善运筹谋划”中发现贾氏大家族颓败约规律。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及注解是对人生也是对贾府兴衰的真实写照和最好注脚。贾府的好,便是其兴盛的极点;贾府的了。又是其抄家败亡的末日。“好”与“了”之间充满着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能够作为人们的镜鉴,永远启迪世人。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企业秘书人才全新形象的内涵是:秘书是企业创新的操作者,企业管理的运筹者,企业文化的塑造者,其必然性在于: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提升,历史发展的要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电脑》2010,(7):22-24
许多战事,在第一枪打响之前胜负就已见分晓,战场上的厮杀只是帷幄之中运筹的推演。作文也一样,动笔之前通盘周密的谋划是取胜的关键。一些大问题是不能边走边想的。比如立意的确立,文体的选择,材料的筛选,写作“重心”的勘定,  相似文献   

8.
本章原以“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为回目,后半部分入选中学教材后一直以“林黛玉进贾府”为题,而没有采用惯常说法“林黛玉去外婆家”或“林黛玉去舅舅家”。这是为什么?有评论认为是因为贾府对林黛玉冷漠无情,所以采用“进贾府”这个没有多少温情的说法。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欠恰当,贾府Et后对林黛玉热情还是冷漠难以简单下结论,但无论热情抑或冷漠都是以后的事,用将来的感受表达此刻的心理显然犯了颠倒时间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仆人——贾府的气势——《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描写江西李炳兴《林黛玉进贾府》不仅对贾府的典型环境和主要人物作了必要的交代,而且刻画了贾府这个封建社会缩影的衰败景象,抒发了作者的爱与恨,还表现了作者对以宝黛爱情为代表的民主与自由的向往之情。作者的这些思想感...  相似文献   

10.
在贾府能够清醒预见到贾府日后的危机,并有其相应对策,欲挽狂澜于既倒的只有两个人-秦可卿和贾探春。本文从预见时间、角度、解决方法等方面比较其异同,从而体会曹雪芹赋予这两个形象所蕴含的深刻丰富的政治意义、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林黛玉进贾府》以林黛玉的行踪蔓线索,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的人物、环境作了第一次直接描写。这一回里塑造了一个典型环境——贾府。它是《幻楼梦》故事展开的一个基础,是众多人物性格生成的土壤。对课文中人物的剖析大家往往注目较多,而对其中复杂的环境描写,常常是提纲挈领的一笔带过或轻描淡写的附上两句。其实,本课中的环境描写是很值得推究的。这里,笔者作了一叶探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一语文必修(三)的开篇就是《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在《红楼梦》中本身就是作者的血泪之笔,是整部作品的"正文起头处",作者不惜笔墨做了多次暗示:黛玉进了贾府,但她绝不属于贾府的世界,贾府也把她当作"异己者",处处强化她"客"的形象。一"、凤姐"热情背后的言外之意黛玉一进贾府,迎面而来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陌生的亲戚,陌生的外祖母,陌生的宝哥哥,陌生等待自己的"热  相似文献   

13.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以黛玉初进贾府的一天活动为线索,为我们清楚地展示了全书的典型环境,其生动传神的辞令艺术让人获得无尽的审美感受,充分体现了小说艺术美的生动内涵。  相似文献   

14.
《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学习此文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选文选取林黛玉这个独特的视角,介绍贾府内外环境,突出其豪华和富贵,交代了贾府内众多人物,暗示其复杂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不仅详细描述了贾府精美的房舍和布局,而且极力泻染了贾府的尊贵,豪华与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而展示了《红楼梦》一书的典型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病为切入点,分析了林黛玉作为情人、诗人、超世者的独特文化心理构成。以药为线索勾勒了黛玉在贾府地位的变化轨迹。本文注意到贾府中存在大量藏病者这一特殊现象,探讨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7.
试论大学文化建设战略谋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文化建设应当将战略谋划放在首位,立足战略高度,运用战略思维进行整体设计和战略运筹,使大学文化建设成为全面、协调、扎实有效的运行系统。谋划过程中,应当构建目标体系,理清建设思路,对大学文化建设做出全局性、前瞻性和深刻性的设计,要将结构布局的系统安排,文化内涵的多元整合,个性特色的提炼培育以及载体形式的开发与开放运行作为战略谋划的重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18.
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被刻画得极其成功,非常传神。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完全能领略到曹雪芹这位艺术大师在塑造人物方面的高超技艺。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她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深得贾府“老祖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主要从四个角度活灵活现地展示了王熙凤的泼辣和虚伪等性格特征。1.写出场。本文在写人物的出场时,方法不一而足,有的单独出场,有的集体出场;有的预先做介绍,充分铺垫、引起悬念。有的则出场后即以一连串的语言、行动描写让其充分亮相;有的只见其人而不闻其声。王熙凤的出场则是别具一格,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先声夺人:“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  相似文献   

19.
林黛玉丧母后被接进贾府是将其作为陌生人看待的.她不仅不熟悉贾府的环境,亦不认识阖府所有亲眷.凭林黛玉母女同贾府的至亲关系应是府中的常客.故而,对林黛玉详尽介绍人物身份等做法有瞒蔽读者之嫌,不合事体情理.然而又不能对此举轻易作舛误或败笔论,应是大有深意存焉.仔细想来,红楼梦>是社会人生之梦,它是由诸多短梦小梦联缀而成的.对林黛玉进贾府的叙写犹如记述一场小梦,这充分显示出宏著的梦幻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不写之写”指的是不明写,通过暗写或隐伏或侧面或间接的方式去表现人物的艺术手法。这在《红楼梦》中比比皆是,《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回就有典型例证。曹雪芹借黛玉的眼睛领读者看贾府,从她的视角观察一个陌生的世界。根据黛玉的性情和读书经历来看,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小心思就有了逻辑支撑。而黛玉的“步步留心”,正是曹雪芹的用心、匠心所在,作品中人物的表现,都是作者的设计与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