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节目曾就成都市一位居民因为邻居们打麻将声影响休息和生活一事进行了调查访问,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一起由室内生活噪声引发纠纷的典型案件。可见,噪声无处不在,即使是躲在家里,依然不得清静。相关调查发现,当室内的噪声强度持续超过30分贝,即相当于低声耳语的声音时,人的正常睡眠就会受到干扰;而持续生活在7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人的听力和健康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里生活,噪声是令人们头疼的污染之一,它已经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并称世界“四大公害”。人若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会严重影响听力,甚至会引起神经衰弱、头疼和血压升高等。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耳膜破裂出血。如果超过180分贝,那将会让人死亡。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及其思想,而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具体的环境之中。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特定下的工作,人们的思想行为随着环境的变化,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不考虑人们身临其中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正流言:降噪耳机为了实现降噪效果,主动发射声波抵消噪声,对听力损伤其实更大。真相:传统的密闭式耳机只能实现对中高频声音的降噪,要实现对中低频声音的降噪很困难。为此,人们研发出了降噪耳机。它的原理是发出与噪声相位相反的声音,在耳内与噪声形成干涉而使其抵消。事实上,降噪耳机对听力有好处。这是由于听觉有掩蔽效应,在一个比较吵的环境里,比如噪声环境  相似文献   

5.
<正>在排队时,我们通常讲究"先来后到",先来者先得。但最近一位丹麦的科学家却认为,我们应该遵从"后来者先得"的秩序。这种违反我们直觉的想法真的能行得通吗?这位科学家举了一个具体事例来说明。每当苹果新产品上市时,总是会有人半夜三更就去排队,生怕买不到,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人都半夜三更去排队,并且队伍排得很长。如果规定每次最先接受服务的是排在队伍最后的那一位,那么人们就不会再积极地赶早去排队,而是  相似文献   

6.
大脑的忠告     
我是人的大脑。而人们都希望我好使,从而精力充沛、身体健康、工作与生活顺利。恰恰是相当多的人不懂得如何保护我,不会科学健康地使用我,以致脑力日趋低下,越着急越跟不上趟。所以我郑重向人们忠告,要科学地保护我。 1.不能荒芜了我我的工作能力也需经过锻炼才能逐步建立与增强。正如科学家们“出门便乘车的贵族们在太久太久了之后,双腿一定会显示退化”的预言那样,我若经常闲置也必然荒芜。人就会变得无知  相似文献   

7.
李壮 《科教文汇》2011,(5):113-113,120
听力在外语习得的四个基本技能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越来越重视听力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在言语交际中,听话人如何透过句子的表面意义去理解说话人真正的交际意义是交际顺利进行的要素。因此,本文将讨论合作原则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悠扬悦耳的钢琴声,低沉纤柔的二胡声,清脆婉转的笛子声……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然而,声音也有对人类不利的一面。噪声和污水、废气一起被公认为是现代社会污染环境的三大公害。物体的振动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机械纵波,一般叫声波,声波的能流密度叫声强。如果声波的声强太大,或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波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听起来就是噪声了。因此要减少噪声的污染,首先得尽量防止振动,减少它产生的声强。为此,材料科学家们正在致力于寻找一种“哑巴”金属,即能防振和减振的金属。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和科学家(或曰科学工作者)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人们把鲜花、掌声和荣誉献给了科学家。这是应该的,但这并不是无条件的。科学家是一种社会角色,又是一种社会职业。科学家有科学家的职业道德,人们对于科学家这种社角色的社会期望。科学家不违反科学家的职业道德,人们有理由希望科学家的言行符合人们对科学家这种社会角色的社会期望。有些科学家的言行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但也有一些科家的言行辜负了人们的期望。我们不认为政治权力都是同科学道德冲突的,但我们必须承认政治权力有时是同科学道德冲突的。当…  相似文献   

10.
噪声对人听力的损伤是众所周知的,近年来噪声对人体其它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因此对我们接触噪声的工人做了脑血流描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是包头轨枕厂轨枕车间长期接受噪声的工人,年龄18~60岁。男121名,女39名。现场噪声强度和噪声频谱测定:利用效正过的ND—Z型生级计和倍频程虑波器。检查仪器使用的是吉林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IX—74A型晶体管血流图仪,配合使用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68722型心电图机作为描记部分。血流图仪定标选择0.1Ω档,心电图机导程选择开关拨至I导程。…  相似文献   

11.
汽车噪声污染是汽车的第二大公害,通常是指频率和声强杂乱无章且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人身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必须加强对汽车噪声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吗?     
正人活到一百五十岁,世界会怎样?有科学家认为,人类的年龄极限在120~130岁之间,但是,将其提高到150岁并非是荒诞不经的想法。但另一些人认为,人类活到150岁,现在可能不太现实。哪怕人们普遍都能活过100岁,对于社会而言都是极大考验。为了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人们可能要工作到80岁左右,这意味着老人仍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适应能力。如果人们普遍长寿,世界人口将越来越多。科学家预计,在50~100年后,全球人  相似文献   

13.
2005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全世界的噪声污染情况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近20年来,全世界噪声污染有增无减。尽管噪声污染和大气污染、水污染并列为三大污染,但是,噪声污染却往往被人们忽视。这是因为,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伤害不是立竿见影,而是经过若干年后才通过听力减退或失聪等某些病症表现出来。据耳科专家称,大部分听力不好或失聪患者的致病原因就是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导致。为此,专家警告:噪声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韩吉辰 《知识窗》2005,(12):54-55
传统声、光、电的"定身法" 人们最早实现的"定身法",是通过物理方法,即声、光、电的强刺激来达到的.噪声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污染,使人听力减退、烦躁不安、失眠健忘,严重时使人昏迷.科学家利用这原理制出噪声弹,用来对付劫持人质的暴徒.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有人质,不能用枪射击.噪声弹的强大声波可以使在场的人质、暴徒同时休克,但不伤害性命,人苏醒后没有任何副作用.几年前德国发生一起暴力劫机事件,警方投出5颗噪声弹,几声巨响之后,机上人员全部昏迷,警方乘机解救人质,抓捕暴徒.  相似文献   

15.
《科学生活》2007,(4):29-29
定义:我国对于低频噪声的声音频率范围定为20~200赫,其中对人体影响较为明显的频率为30~50赫。·声源:主要是电脑、电梯、变压器、中央空调(包括冷却塔)及交通车辆。·危害:长期生活在低频噪声环境中,人的听力和神经系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是不可逆转的器质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人的遗传基因是与生俱来的。它决定着人的性格、体貌,甚至生老病死。但科学家们发现,基因的功能也会因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发生转化。  相似文献   

17.
一提到噪声,我们就感到十分讨厌,因为它让我们耳根不得清净,令我们心烦意躁。但是,科学家认为,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法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充电T恤衫,它可以在噪音环境下发电,为用户的随身小电器充电。  相似文献   

18.
《科学生活》2014,(5):54-55
大多数人认为下午锻炼最有益 一天中是否有个最佳锻炼时间?人们不锻炼的借口有很多,排在前两位的常常是没效果和没时间。所以对很多人来说,最佳的运动时间就是最方便的时间,或者是与安排得密密麻麻的时间表不冲突的时间。对锻炼以及锻炼时机的研究越来越多,但至今仍然有限,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19.
讨厌的蟑螂喜欢在人们的厨房里钻来钻去,偷吃并污染人们的食物,这迫使人们把这些坏蛋和老鼠一起,列进了严打的黑名单。但科学家们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它们的细致追踪和深入研究。科学家发现,蟑螂非常特别,不仅仅是坏蛋,还是——  相似文献   

20.
现在,油价不断攀升,很多有车一族发牢骚说看来以后得骑马去上班了.世界各地也真有一些行为艺术家骑马上街,但骑马或者用马车真的比汽车更环保、无污染吗? 在有汽车之前,美国的一切运输都靠马.马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到了19世纪末,纽约市已经有20万匹马,平均每17个人就有一匹马.但也正因为马太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