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逸铭  王瀚迪  朱虹 《软科学》2023,(3):11-17+24
基于2009—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考察了地方官员更替对于辖区数字鸿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官员更替能够弥合地区数字鸿沟,其政策效应存在一定滞后性;官员更替对于数字鸿沟的影响只在有制度供给的地区有效,制度环境对官员更替的影响存在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接近退休、任期较长、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官员更替时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李后建  张宗益 《科学学研究》2014,(5):744-753,755,757
利用大样本微观企业数据,从官员激励视角研究了现行官员任期制度安排下,地方官员任期、腐败对辖区内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从而为地方官员治理、腐败治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来自转型国家的微观证据。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地方官员任期和腐败分别与企业研发投入呈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即适当延长官员任期和适度的腐败水平皆有利于促进辖区企业研发投入,而过长的任期和过高水平的腐败则会抑制辖区内企业研发投入,特别地,官员任期会负向调节腐败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官员任期、腐败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会随着市场化进程、产业性质和所有制类型的差异而发生显著变化。本文的结论对于促进地方官员治理、腐败治理和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9,(10)
以2010~2015年中国90个经开区数据为样本,研究了官员任期、晋升压力与经开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与省市主政官员的研究相似,经开区一把手官员任期较短、更替频繁,样本经开区官员平均任期2.56年,任期现象与晋升指挥棒下官员的晋升竞赛有关。二是官员任期与总量经济指标正相关,与经济增长率负相关,晋升压力与经济增长率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一方面从官员治理的角度验证了经开区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暗含这种晋升竞赛将影响官员任期,助推官员的短视行为,不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8—2015年省委书记和省长异地交流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官员异地交流对辖区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履新地任期满5年的地方官员,异地交流当年对辖区技术创新有积极的正面影响;在履新地任期不满5年的地方官员,异地交流当年对辖区技术创新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官员异地交流的技术创新效应无论正负,都因专利类型、交流频率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日益重视,官员异地交流对区域创新的正面影响得到显著提升。本文的结论经多种检验比较稳健,为进一步理解地方官员治理和区域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李后建 《科研管理》2018,39(11):158-165
利用官员更替数据匹配世界银行提供的关于中国企业营商环境质量调查数据,旨在从实证的角度探究官员更替、银行授信和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官员更替和银行授信都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官员更替这种强烈的外生冲击会强化银行授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影响。不过,官员更替和银行授信对规模不同企业的研发投入的直接和交互影响存在着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丰富和完善官员更替制度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杜博士  吕健 《科研管理》2022,43(6):178-185
以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为样本,选取地方官员调整这一独特视角,利用2007-2016年间各城市市长数据,结合各城市三种类型专利申请受理数,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系统地考察了官员调整对辖区内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官员调整有助于地方的技术创新,能够使辖区内的专利申请数增加0.231个百分点,且这种影响具有超前效应。当新任市长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或为非本地籍贯时,官员调整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当新任市长未临近退休时,官员调整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当离任市长为长期任职时,官员调整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官员调整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来自于集中换届期;进入经济结构性减速时期之后,官员调整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此外,官员调整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还表现出地域差异,即这种促进作用在普通地级市中表现得较弱。本文对于从地方官员调整视角和微观层面理解技术创新及地方政府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高级化将是必然的趋势,它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中国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中,地方官员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定量识别地方官员的影响?本文以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标志,构造了1992-2007年间中国省委书记省长与其相匹配的面板数据.用计量模型方法,从个人特征(企业背景、专业禀赋)方面定量识别了地方官员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个人特征的地方官员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企业背景的地方官员的影响通常是通过控制变量发挥作用才显著的;专业禀赋的地方官员的影响不需要控制变量的作用就显著了,而在稳健性分析中,情况则相反.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今后在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中,如何激励地方官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中国金融发展和管理逐步由中央集权向地方分权化的典型事实,利用2009—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准确度量金融分权和地方官员激励程度的基础上,从地方官员激励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式金融分权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式金融分权和地方官员激励均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投入的增长;在金融分权程度越高的地区,地方官员激励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抑制效应越显著,即金融分权通过强化地方官员激励抑制了企业创新投入;在不同特征企业中,中国式金融分权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抑制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未来进一步合理化金融分权、完善官员激励机制并着力提升企业实力,对于规避金融分权对创新投入的抑制效应、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汪涛  颜建国  王魁 《科研管理》2021,42(3):46-60
中国企业产能过剩的成因一直是经济学界的热门研究问题。但是,以往研究大多站在宏观行业视角或者政府视角,鲜有从企业微观视角来研究中国企业产能过剩的前因。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观和制度理论的整合视角,研究了民营制造企业的政企关系如何影响其产能利用率。基于对2005年世界银行的中国营商环境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民营制造企业的政企关系与其产能利用率之间具有U型关系。研究还发现这种U型关系在地方经济增速趋势较差时期,以及企业内部治理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更加显著。本文研究丰富了有关中国企业产能过剩的研究,对微观企业与宏观政策制定者都有着较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8,(5):10-13
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度了中国各省的产能利用率情况,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着产能过剩,相比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产能利用率更为不足。实证分析发现,地方获得的来自中央的转移支付越多,产能利用率越低,产能过剩越严重;地方的市场分割不一定会抑制产能利用率,但是地方市场分割会加剧转移支付对产能利用率的抑制作用,产能过剩也会越严重。实证结论可以为中国产能越治理越过剩现象提供一个良好的解释视角。研究结果表明,建立透明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合理使用转移支付资金,以及打破地方市场分割,加快市场一体化建设对化解我国各地产能过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黄菁菁  原毅军 《科学学研究》2018,36(6):1143-1152
构建了用于分析协同创新促进技术升级的跨层次模型,并考察了地方官员变更在其中的效应。基于2001-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技术升级有积极作用,政府、金融机构资金则呈现消极作用;区域创新主体协调互动能显著的产生促进技术升级的协同创新效应;地方官员变更会削减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加剧金融机构资金的负面影响,但能缓解政府资金干预的消极作用;协同创新效果和地方官员变更效应具有地区差异:沿海地区的政府、金融机构资金使用效率高,对技术升级有积极影响,官员变更效应不显著;内陆地区的政府、金融机构资金对技术升级无显著积极作用,区域协同创新的效果受到地方官员变更的显著干扰。  相似文献   

12.
基于测算的中国31个省40个工业行业的动态产能利用率,利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工业产能的影响,并探讨异质性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样本期间,"一带一路"倡议尚未对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表现出明显的缓解作用。与轻工业、非高污染行业相比,重工业、高污染行业受"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相对更大。以国有产权为代表的政府干预进一步强化了倡议对重点省份产能利用率的抑制影响,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化解过剩产能有积极作用,是提高"一带一路"倡议重点省份产能利用率的重要微观基础。结论启示:发挥高生产率企业在"一带一路"中的产能推动作用,进一步明确政府政策指导与市场配置资源的界限,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化解当前产能过剩问题、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3.
剖析了地方政府之间"为增长而竞争"与"为创新而竞争"对地方政府官员晋升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00-2014年中国省级地方政府省长与省委书记的相关数据,采用面板Probit模型,实证考察了"为增长而竞争"与"为创新而竞争"对省级地方政府主要官员政治晋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各地方政府之间"为增长而竞争"对官员政治晋升的影响效应是不显著的,而"为创新而竞争"则能够显著促进官员的政治晋升,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彭山桂  孙昊  王健  吴群 《资源科学》2021,43(1):134-147
在中国,官员的治理水平是理解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而土地出让是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将两者放在同一视域中加以考察,研究官员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有利于从“人本”视角深化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形成机理的认识。本文利用官员交流网络选择并构建样本数据集,采用城市—时间—官员的“三维”固定效应模型分离出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中的官员个人效应,并基于官员特征视角分析了官员个人效应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①官员个人效应是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形成机理中重要的、富有差异的影响因素;②官员学历、平均任期长度、国土系统工作经历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具有全局影响。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学历高、平均任期长、具有国土系统工作经历的官员更倾向于抑制土地出让总量、压低住宅用地出让价格以及提升工业用地出让价格;③官员基层、高层党委政府的工作经历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具有差异性的局部影响。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垂直交流官员更倾向于增加土地出让总量,从基层提拔的官员更倾向于推升住宅用地出让价格及压低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应注意不同特征的官员在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中体现出的差异化的个人效应,从“人本”视角出发,可以通过适当的安排,发挥官员个人效应,促进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调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晋升锦标赛下,官员在有限任期内存在晋升预期差异,由此导致的短视行为的变化可能对创新产出造成影响。然而现有文献并未从官员晋升动机视角深入研究城市创新的制度动因,也未曾厘清官员任期等政治体制对创新活动的具体影响机制。本文利用2004—2016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多元统计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官员任期如何通过经济增长目标影响城市创新的机制路径,并从土地财政、环境治理视角提出了新机制路径。研究发现:(1)相对于市长,市委书记任期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更大,且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2)市委书记的更替显著抑制了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3)机制分析发现,市委书记的任期通过动态影响经济增长目标制定,土地财政依赖以及环境治理水平进而对城市创新产生影响。譬如当经济增长目标越高,官员越倾向于采用短视的扩张策略刺激经济,进而减少对创新活动的投入;(4)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市场化条件较好,东部以及城市规模较大的地区,市委书记任期对创新的U型特征仍然显著。本文建议政府在推进财政分权体制改革时,应采用因地制宜的推进方式,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地结合起来。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晋升锦标赛理论的经验证据,有助于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03—2016年中国地级市数据,利用官员任期考察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科技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多维绩效考核下,地方官员在任期内会策略性“安排”政府科技支出,官员任期和地方政府科技支出呈U形关系,转折点出现在官员上任的第5~6年。此外,在晋升激励下,地方政府在科技支出方面存在显著的互补型策略互动,且在官员第一任期时的政府科技支出反应系数明显高于官员第二任期时的科技支出反应系数,即在官员晋升激励更强的时期,地方政府科技支出竞争更激烈,说明在相对绩效考核方式下,地方官员会围绕科技创新展开标尺竞争,提高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改善政府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17.
于斌斌  吴银忠 《软科学》2023,(2):122-129
构建了一个关于人力资本升级化解产能过剩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升级对工业产能过剩的化解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形成存在显著的动态性与空间性特征;(2)促进人力资本升级有助于化解工业产能过剩,尤其是知识人力资本与技术人力资本的升级,但健康人力资本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3)周边地区人力资本升级的“侵蚀效应”不利于本地区工业产能过剩的化解;(4)人力资本升级对工业产能过剩的化解效应总体上呈现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阶梯型趋势。  相似文献   

18.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2,(11):46-47
正古代不许官员在辖区买房在古代,朝廷对官员最奇怪的约束是:在地方当一把手的,不许在辖区买房,也不许娶辖区以内的女人当老婆。明朝不光限制官员在任职所在地买房,而且不让他们在任职所在地有房,凡是行政长官,必须在衙门里居住,即使他们外面有窝,也得让它空着。明朝之所以禁止官员在辖区置业和娶  相似文献   

19.
工业设计服务业创业导向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云  郭雯 《科学学研究》2011,29(12):1875-1883
 创业导向是战略管理和创业研究的交叉研究领域。对创业导向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我国转型期经济为背景,以工业设计服务业为调查对象,样本来自北京、西安等15个城市127家工业设计服务企业,从外部环境因素、企业内部因素和战略因素三方面构建了创业导向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工具的多样化、政策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和网络合作都有利于提高工业设计服务业创业导向水平;企业规模与企业年龄均与创业导向呈负相关关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创业导向水平高于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设计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与创业导向正相关;设计人员的更替频率与创业导向呈倒置的U型关系;金融资本获得对创业导向各维度的影响作用不同。最后对促进我国工业设计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协整法测度了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产能过剩的程度,并通过面板模型检验了技术进步对中国产能过剩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的作用。研究显示:一是制造业中各类技术行业在近几年均呈现产能过剩趋势,且中技术行业的产能过剩较高、低技术行业更为严重。二是技术进步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化解产能过剩。技术进步推动中技术行业产能利用率的作用最大,对低技术行业的作用次之,而对高技术行业的作用最弱。政府干预会改变技术进步对产能利用率的作用,体制性产能过剩在技术进步角度仍然适用。三是政府干预的作用路径符合平滑转移过程,政府干预超过门槛值后,技术进步对产能利用率的正向作用将不断弱化,并会逆向转化。此外,产能过剩也会随着经济周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