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首先要明确提什么问题,这对课堂教学来说是很重要的。提什么问题,关键是要把握好问题的“度”,即难易程度。如果提出的问题过大、过深、过难,全班学生站起来一大片,就是谁也回答不了。曾听过一节七年级地理“世界人口”,教师在课上用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计算几个国家的人口密度,比较后得出中国的人口密度大。在课快要结  相似文献   

2.
[案例]“绝对值”教学片段(人教版七年级)问题1:师:同学们,资中地处成都和重庆之间。如果我们要在成都或是重庆办某件事情,到哪里更划算呢,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堂是一个有组织的认识过程,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贯穿始终,怎样的提问才最有效呢?笔者试从三个教学片段的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几经周折。本期专题终于面市。 “这期教学专题的话题虽老,但确实会影响一线老师的课堂运作……如何提问。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这是老师教一辈子书都值得好好研究的问题。”一封来自福建的来信添加了我们做本期专题的信心。 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够有效地引起探究兴趣、引发思想碰撞、引导思维方向、反馈学习情况等,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因而在教学中被普遍采用。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索出了许多成功的做法,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但是,诊断现实的课堂,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课堂提问方面尚存在着一些偏差或误区:或貌似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尽情提问,但学生提出的问题却被搁置一边。不予理睬:或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加梳理归纳,逐一解决,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或搞“提问轰炸”。“满堂灌”变身成了“满堂问”,学生仍然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或一味鼓励提出的问题与别人不同。不考虑问题的合理性,致使学生思维偏离“航向”;或提出的问题脱离学生实际,过浅无法引起学生兴趣,过难又让学生思维陷入“僵局”…… 分析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还比较肤浅。对教材的钻研特别是整体钻研不够透彻,对学情了解不够,没有真正把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心理需求和情绪状态,在提问的技术、策略和路径上也还需要改进。研究来自一线教师的实践性智慧,剪辑他们来自亲身实践的体验和感悟,意在引起大家思想的共鸣和情感酌交流;呈现他们在实践中的成功课例,展示他们的操作策略和行动路径,意在为大家提供技术上的启迪和支持,使我们的专题真切服务于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需要和专业成长需要,这,就是本期专题的策划意图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和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提问不很重视,随意性很大。主要表现在:一是过于简单缺乏思考性;二是细而碎缺乏整体性;三是提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前很多地区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对知识重难点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而且学习动力不足,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达标,提问式教学方法作为新型的教学方法,可以针对当前数学课堂的不良现状进行改善。通过对提问式教学的研究,为其在数学课堂上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类教学是我校的省级课题.由于它照顾到了班中好、中、差各个不同程度的学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对于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行之有效.而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因此,从数学课堂是特点出发,为落实分类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驱动力。恰当而富有艺术的提问,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  相似文献   

9.
课堂提问与启发式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与课堂提问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常规的教学手段,也是有效的学生思维训练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课堂提问与高阶思维的关联之上的,需要从小学生数学高阶思维特征出发。教师在提问的设计上应做好视角的转变和形式的优化,要重视理答,耐心等待、提供支架,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脚手架。  相似文献   

11.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教学不再是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唯一的教学活动,不再是“我教,你学”的过程,而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和情感交融的探究知识的环境。因此,21世纪的教师队伍要以新的角色站在课堂教学上,要以平等中的首席,以教学活动中的设计者、组织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13.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手段。因此,课堂提问对一节课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设计课堂提问,教师必须把握六"要"四"度"。下面,笔者就此详细进行阐述。一、六"要"1.要目的明确,按需设问。课堂提问必须以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为指南,根据教学的要求,设计目标明确、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如课前测评中的摸底提问、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触类旁通的发散性提问、归纳总结的聚敛性  相似文献   

14.
透视课堂提问:“专家”与“新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源起《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在1999年第10期和2000年第1~2合期上先后刊发了张蕴禄老师的《能否少问学生几个”为什么”》和郑毓信老师的《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和直觉能力———由<能否少问学生几个”为什么”>引出的思考》两篇文章,分别对涉及课堂提问的某些内容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或观点.笔者也曾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产生过浓厚兴趣,做过一些有关的调查统计工作.在上述讨论的激发下,我重新继续了这一工作,从一个新的角度获得了一些结论,在此把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提出来,作为对课堂提问这一问题的一个不成熟的透视,以期引起大家的讨论.2.国内…  相似文献   

15.
【情景再现】某年轻女教师在为一年级孩子上“认识8”时,为突出新意,一开课便在柔美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将双手交叉上举,做出数字8的象形。师:你们看,这像什么数(树)?生:像杨树。师:不对。生:李树。师:看我的双手弯弯曲曲,像什么数?生:榕树。师:(着急地)不是这个树,是那个数!(生茫然)师:想想我们前几节课学过什么数,猜猜今天要学什么数?生:哦,是8。【诊断】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本无可厚非,但未经细致考究的提问设计带来了歧义,将数学课堂的“数学味道”变得全无。数学课堂中的问题必须有“数学的味道”,否则,学生的回馈将是泛学科的“发散”,学…  相似文献   

16.
现象一:问得太浅。没有思考性案例“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片段教师用课件出示一些电器价格:小天鹅洗衣机1980元.海信彩电2560元.格力空调2650元.美的消毒柜390元.美的电磁炉480元。师:谁能把这些电器价格读给大家听?(生读)  相似文献   

17.
刚接近一年级新生,一张白纸,怎样描绘?身上多了一份责任。“说教”是需要但不是全部,“训练”也需要但容易让学生造成厌倦感。怎样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与途径呢?除了教学理论的有效运用,还应多从学生的年龄这个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多用一些“哄”孩子的小技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能力可能会更有效。下面是我所进行的一些教学尝试,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教学方式。“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问得到广泛的运用。提问以问题为载体,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提问的水平。从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教师提出的很多问题只是针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采取提问式教学,线下课堂 线上互动混合教学模式,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组织多种形式课堂互动,对于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行研究。通过教学实践,采用提问式教学法,最终形成独创“三为一学”的教学理念:以教督学,以考促学,通过评让学生想学,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心。课堂数据能更客观、科学的反应教学效果,并指导后续教学,为课堂信息化提供支持。团队教师从 2019 年开始,逐渐将这一理论分别应用到《复变函数》《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数学建模》课程得到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说明该理论真实有效。现将该理论推广到《线性代数》课程并得到相关数据,再一次证明理论有效。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进入竞技状态,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反思我们的教学,课堂提问的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2、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3、抢时间赶进度,不安排学生应有的思维空间。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缺少“时间差”,导致师生思维的不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