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道教规模辨析张泽洪唐代是道教的兴盛发展时期,李唐王朝的尊崇,奠立了道教相当于国教的地位,这是道教学界所普遍认同的历史事实。但《新唐书·百官志》"崇玄署"条记载唐代道观、道士数说:"天下观一千六百八十七,道士七百七十六,女官九百八十八。"当代一些研...  相似文献   

2.
徐中舒论古代四川经济文化四川是古代中国的一个经济文化区,但是它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与其它地区,尤其是与中原地区没有联系的。四川的地形,山高水急,唐代诗人李白形容它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样过分的夸大,既不是事实,实际上这样艰险的环境,也不能限...  相似文献   

3.
清明与扫墓     
清明与扫墓杨安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描写清明时节的情景,诗中写道:"清明时节,细雨绵绵,看到家家扫墓祭祖的景况,路上行人心头涌起无限惆怅,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清明扫墓祭祖的风俗。中国古代大...  相似文献   

4.
说“文化寻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文化寻根”田毅鹏90年代,伴随着信息革命的浪潮,面向21世纪的人类在走向全球化时代,构建"世界文化"的同时,也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本土化"──"文化寻根"热潮。从文化学角度讲,所谓"寻根",是指人类对其祖先、族群、祖国、语言、宗教等基础文化结构所产...  相似文献   

5.
唐代夫妻分葬现象论析——以墓志铭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墓志材料,探讨了影响唐代夫妻分葬的文化现象,大致因素有:宗教信仰、妇女结婚后无子嗣、打搅亡灵禁忌、再嫁、占卜和时辰禁忌等。可见,唐代在夫妻合葬这一主流文化背景下,仍然存在着诸多次文化潜流,它们对主流文化的冲撞,形成了唐代夫妻关系和丧葬文化的多元性局面。  相似文献   

6.
书法家与酒     
书法家与酒潘银良我国古代不少著名的诗人都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象三国时"对酒当歌"的曹操,东晋"把酒话桑麻"的陶渊明;更有人称"诗仙"加"酒仙"的唐代大诗人李白,他的豪饮与诗兴似乎是密不可分的,怪不得杜甫说他"斗酒诗百篇"呢!其实,古代不少书法家,尤其...  相似文献   

7.
唐代的击鞠游戏与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击鞠游戏与政治武原唐代是我国体育文化史上的黄金时期,从宫廷到民间,流行有击鞠、角抵、蹴鞠、拔河、武术等许多运动项目。其中击鞠在国都长安最为兴盛。从政治文化学的视点观照一下就不难发现,击鞠与唐代政治的关系显得特别密切,透过去鞠这一体育文化现象,我...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中国服饰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继承了魏晋时期那种打破礼教束缚、崇尚新奇的审美标准,吸收了异域服饰的精华,形成辉煌灿烂的服饰文化。其中首饰文化是唐代服饰文化中最具光彩的组成部分。簪、钗是唐代普遍使用的头饰用具,不仅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而且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编後     
编後距今已是一千二百零八年以前的唐贞元五年,刚满十八岁的诗人白居易来到长安。当时担任著作郎之职的顾况读到白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句,为之叹服,并打趣我们的诗人,说"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唐代长安的物价究竟如何,因此"居易"还是"居大不易",且不...  相似文献   

10.
唐代道教养生论著简介李文遴,李文斌健康长寿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这种本能和欲望,是人类养生文化产生的原动力。我国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发展到唐代达到了繁盛阶段。唐代养生学包括儒、道、佛各界人士的论述。这时的养生家们一方面四处游说,一方面著述立说,不但使养生...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的“德本论”及其现实意义谢洪恩,段培基我国自古以来就被世界誉为"礼义之邦",不同时代的古人,从各自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提炼出了许多优秀的伦理思想,创造出了丰富的道德文化财富。本文仅就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德本论"谈谈我们的看法。一所谓"德本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代石经简说华文我国古代经籍在版刻本流传以前,有着一个长时期的"石经"刻本时代,其用意在于统一各种传写文字的分歧,作为各封建王朝立于学官各经的国家定本和考试时所凭以依据的法定本。从唐代以后,由于版刻技术的兴起,监本作为国家法定本,可以颁行天下,使...  相似文献   

13.
雍容华贵 仪态万方──唐代妇女的风采姚敏杰一唐代妇女雍容华贵、仪态万方的风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饰的开放性特点。但和其它文化形态一样,唐代妇女服饰的开放性,也经历了与社会、时代同步协调的发展变化过程。最能表现唐代妇女时代风采的是裙衫的翻新变化。高宗...  相似文献   

14.
唐代的茶道     
唐代的茶道谭前学饮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最初,茶仅被当作一种药材使用,也不叫茶,而被称为"苦茶"。茶从药用过渡为一种饮料,大约是在西汉。三国时期,至少在江南一带,饮茶的习惯就已形成。至魏晋南北朝时,饮茶之风在上层贵族中已成为一种嗜好,并已开始用茶...  相似文献   

15.
颠张狂素爱美酒李祥林在中国书法艺术领域,一说起草书,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唐代书坛上的两位大家──"颠张狂素"。"颠张"者,文人张旭也,旭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金吾长史,工书,精通楷法,草书最为知名,有"草圣"之称。张之草书作品,见于宋《淳化阁帖...  相似文献   

16.
孔子何以“不知老之将至”牛致功唐代的杜甫说过:"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人们慢慢地就把七十岁视为古稀之年了。在古代,限于科学的发展水平和生活条件,人们的平均年龄较低,能活到七十岁当然值得庆幸了。孔子活了七十三岁,在春秋末年堪称高寿。后来,孔子被尊为圣...  相似文献   

17.
“海”里也有文化光华商品经济被国人称之为"海",知识分子经商,称之为文人"下海"。言下之意,似乎是知识分子悲壮地告别了延续人类文化的使命,走向了一个与文化无关的蛮荒领域。"海"里有没有文化?我的浅见是:海里也有文化。商品经济的本质就是尊重经济发展的自...  相似文献   

18.
唐诗与茶事     
从文化诗学的角度看,诗歌不仅是审美的,也是历史的,它是历史记录的一种方式。将唐代诗歌作为一个文化窗口,可以窥探到这一时期发生在茶事与茶学观念上的重要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9.
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向近代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向近代化转型杨宪邦从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时期开始,中国封建社会"天崩地解"、"狂飙突进",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近代。社会实践发生亘古未有的剧变。与此相适应,中国文化结构由基层经中层到上层,即由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吴宓与中国传统文化韩星,仵埂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有一位名副其实的"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就是吴宓先生。1919年爆发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口号的实质是试图从思想上挖去封建专制的根基。但也不能否认,从这一口号导致的对传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