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余锋  梁亮 《中学理科》2005,(8):8-10
问答题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运用物理概念、规律,采用文字说明、解释、论述物理现象和实际问题的题目.它可以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所以.问答题在初中物理练习中占重要的地位,所占的比例也较大.它也是各类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相似文献   

2.
张北春 《物理教师》2001,22(8):46-46
初中物理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定性说理多,定量研究少.根据这一特点,教材问答题占的比例较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具有重要意义.纵观历年各地中考物理试卷,问答题也是常见的题型之一.现结合2000年各地中考题,浅述几种常见的问答题题型.  相似文献   

3.
问答题在初中物理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正确解答物理问答题不仅能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是发展智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余锋  梁亮 《中学理科》2007,(6):22-23
一、题型分析 问答题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运用物理概念、规律,采用字说明、解释、论述物理现象和实际问题的题目.它可以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字表达能力.所以,问答题在初中物理练习中占重要的地位,所占的比例也较大.它也是各类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问答题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运用物理概念、规律,采用文字说明、解释、论述物理现象和实际问题的题目.它可以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所以,问答题在初中物理练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占的比例也较大.它也是各类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物理课本的练习题、复习题中,问答题占的百分比很大,而如何准确、有效地解释这些问答题,则常是学生最感头痛的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设法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及其科学方法.1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是影响学生说理能力的第一要素 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得不透彻,对提出的问题就说不清,讲不明,回答问题时,就会啰啰嗦嗦,废话连篇,抓不住问题的实质.这是初中学生在解答说理题时司空见惯的现象.例如,学习了比热容的概念后,课文有一段话,要求学生能解释“为什么在太阳光…  相似文献   

7.
丁瑞 《甘肃教育》2008,(1):48-48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特点之一是定性知识多,定量知识少。根据这一特点,课本中安排的问答题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好这一点多提问学生以巩固知识。  相似文献   

8.
徐勇 《物理教师》2005,26(5):30-32
近年来部分省市为更好地考查学生的探究、自学能力和发展能力,其中考物理试题中经常出现一些以高中物理知识为载体而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和物理研究方法考查的考题,不妨称其为“下放题”,此类题目的背景是高中物理中某些与初中物理联系较密切的内容,题型看似“起点”较高,难度较大,但其中所含的物理问题一般并非太难.分析此类问题时关键是需要细心阅读审题,在初中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推断,努力找到知识的“落点”,从而准确分析出问题的答案.本文略举几例加以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哲学理论,其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实践行动联系起来,是一种科学的认识论。初中物理知识和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知行合一”应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践行“知行合一”,可以提升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结合具体实例从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四个方面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践行“知行合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初中物理问答题是物理习题中很重要的类型。人教版初中物理中,问答题在习题中占有较大比例,问答题体现了初中物理教学以定性为主,着重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的。通过问答题习题教学可以发现学生在掌握知识中的错误和缺陷。通过回答题的训练可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和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又可训练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合乎逻辑地阐明物理问题的本质,并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因此,掌握解答问答题的方法,在物理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提倡“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初中物理作为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主要以观察和实验为主.在物理课堂中提到的定律、公式都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演示。并验证其定律、公式的正确性.同时,在初中对于学生而言,物理又是一门相对陌生的学科,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推断能力都有待提高,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知识往往会不知所措,而学生对于比较感性的材料就很容易接受.而在初中物理中加强实验教学就是将书面的知识具体化、实践化,通过与学生一起做实验,让学生很容易明白和掌握物理中的知识点,并达到熟练掌握.  相似文献   

12.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作为创新能力基础,应引起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初中物理电学中有关“短路”的问题是教学中的难点。各地中考试题中有相当一部分电学计算插入了“短路”的知识内容,增大了试题的灵活性及难度,以便考查学生的能力。然而初中学生接触实际电路较少,遇到短路的情况则更少,因此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抽象,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14.
电学量的计算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之一,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电路的结构,画出等效规范的电路图.在教学中给学生总结出一套即符合初中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又简单易行的一般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谈谈用“节点法”画等效电路图.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切实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物理实验越来越得到重视.如果没有实验,就不可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物理知识.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现本人结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陈开友 《云南教育》2005,(29):22-23
初中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和自然界结合得非常紧密,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特点,主要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表达能力”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王汉畅 《物理教师》2001,22(8):26-27
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学生在学习了初中物理课本的第三章光后,已经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射到界面上将发生反射和折射”.但初中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诸多的光学现象,如小孔成像的成因,光的反射、折射尚处于朦胧阶段.因此继“光的传播”内容教学后,教师可安排学生做一些小实验,进行观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极为有利的.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的教学是学生第一次系统的接触物理知识,对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起到了启蒙的作用.老师应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积极性,为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逐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初中学生普遍觉得物理难学。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思维障碍不可忽视。本文试图根据自己多年初中物理教学的经验和体会,从心理学角度作些探讨。一、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思维障碍的主要表现1.前概念的诱惑。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经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接触了大量物理现象,并获得了不少粗糙的感性认识,形成了某些“经验型”的概念———前概念,也叫先入想法。这些前概念有的本质和现象是一致的,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物理学习中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但是,大量前概念不能反映物理现象的本质,是事物外部的、非本…  相似文献   

20.
卢剑辉 《时代教育》2007,(9Z):83-83
物理新课程与老教材相比,更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即在实验教学上。过去,初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解、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的错误倾向。很多教师只注意了“教”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未能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其结果就是出现大量学生“手脑倒置”,“高分低能”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