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曾国藩认为家兴则国旺,家败则国衰。因此他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将调和家庭关系、整饬家庭生活等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家书形式将其家训思想予以呈现。曾国藩家训因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先辈传世家训的影响,达到了中国传统仕宦家训的巅峰,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哲理,被后世文人贤士奉为教子圭臬。曾国藩以训诫族中子弟为己任,要求子弟要遵行以"孝悌"为本的传家之道、以"勤俭"为基的兴家之本和以"谦敬"为要的待人之道,以达到家族长存、国家兴盛的目的。将曾国藩家训中的德育思想合理运用于当代家庭教育中,不仅能够培养孩子正确的伦理观和道德观,而且能促使孩子构建起合理的劳动观和消费观。  相似文献   

2.
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外交往事务的重要参与者,他的华夷思想在其处理对外交往事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概括来说,林则徐的华夷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天朝上国”思想、“柔夷”思想、“夷分良莠”思想和“师夷以制夷”思想。林则徐的华夷思想相较于传统华夷观念已经有了变化,但他对西方的认识始终未能摆脱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这使他的华夷思想既具有开放性,又具有保守性。  相似文献   

3.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家训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伦理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传统家训所蕴含的治家、教子、立身、处世等十六个方面的丰富内容,同时剖析了其中的槽粕及局限性,较全面地分析、归纳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传统家训的五个鲜明特点。作者认为批判地继承这笔丰富的伦理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及道德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家训诗文书法美育思想述论陈水根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清王朝的大臣,曾组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在政治上需要批判处很多。他留下了很多著作,其中《教子书》、《与弟书》集中反映了他的家训思想。在他的家训思想中,有很多关于诗文、...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中国古代家训发展的繁荣时期,而家训思想作为一种深入到家庭中的封建意识形态,最根本的目的是按照传统社会的礼法制度、伦理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对家族子弟进行教化,规劝子孙要恪守儒家伦理纲常,并为建立维护统治阶级利益需要的社会秩序服务。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外生书》集中体现了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和"勉志力行"的家训思想。他勉励后辈"志存高远",在品德培养上主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在治学上提倡"学以广才",希望子弟通过静心学习和广泛咨询来增长才能,成为国之"重器",以济世安民。诸葛亮的家训思想是其宝贵人生经验的升华,备受后人推崇,不仅成为帝王教子的指导思想,也被许多文人士大夫传承,对当代面临生存困境的中国人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开启中国近代史的鸦片战争中,林则徐是坚定的抵抗派,他可说是一个民族英雄。但是满清的道光皇帝被英军炮舰吓破了胆,加上投降派乘机诬陷,林则徐不但被革职,而且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被充军到新疆的伊犁。7月初,林则徐由西安启程赴伊犁时写了两首与家人  相似文献   

8.
传统家训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形成和繁盛起来的一种家庭教育形式,主要是指父祖对子孙、家人对家人、族长对族长的直接训示、亲自教诲,其主要内容是人生教育和伦理教育。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百科全书。传统家训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但关于我国传统家训的研究则起步较晚。相关著作直到80年代末才开始出现,至今为止,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家训的辑录著述,多是从史书、典籍中爬梳钩沉,再现前人家训的内容,并对其加以汇编、注释。  相似文献   

9.
林则徐爱国主义思想述略孙秀丽,王景山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在灿若群星的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者的行列中,因为有了他才显得更加耀目辉煌,令人感奋不已。他领导的禁烟抗英斗争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起了先驱者的作...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试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保持曾氏家族的长盛不衰,曾国藩十分注视家庭教育。他认为要使家道不衰,官职、财富并不是长期起作用的穗定因素,家道要兴旺,必须靠贤子弟。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渊源深厚,一是受中国传统家训化的影响;二是曾氏家族的耕读家风;三是传统的儒家思想,这也是其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渊源。由此,决定了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内容的广泛、深刻。  相似文献   

11.
用家训家风训诫亲人、子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家训"的地位非常重要。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家风,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有特点的部分之一。探究中职教材中优良的家训家风,借助语文课堂,重塑中职学生家训家风意识,传承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2.
家训是指我国古代家庭内部长辈对晚辈的垂诫和训示,是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时期开始,在士大夫阶层逐渐形成家训传统,之后不断发展,出现了大量家训著作。我国古代家训重视品德培养和人伦道德教育,通过规范子弟的日常行为,加强责任意识。家训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家训文学是封建官僚士大夫教诲其子孙后代立身处世的读物,它集思想性与文学性于一体,大多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注重以事证理,用简洁的语言阐明儒学经义.其中劝诫子女、兄弟、家人尊奉节俭、清廉、薄葬的思想内容是家训文学比较集中表现的文学思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家训文化——“俭文化”,是家训文学宝库中着力渲染且极具特色的部分.本文归纳了家训文学中俭文化思想的具体体现:俭是立身之本、俭是为官之道,节俭办丧事,清白遗子孙等四个方面的准则.在国家大力提倡节俭、反对奢靡之风的形势下,俭文化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初期的一位伟大爱国者、卓越政治家和进步思想家。他首先挺身而出,举起了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旗帜,并且在反侵略斗争中睁眼看世界,是近代中国最早注意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人物。研究林则徐的对外开放思想,可以为当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考察、探讨了林则徐在江苏任职期间的货币思想和实践,认为林则徐在江苏期间的货币思想有不少闪光点。洋钱对中国来说是一种新事物,林则徐对洋钱的青睐和仿造,体现了他开眼看世界和"师夷"的兆头。由于朝廷的昏庸、保守,使传统货币改革难于起步。涉及货币的有关实践,体现林则徐办事之周密、认真,体现其实事求是的为官作风,也体现其体察民情、访求民意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一、曾氏家训的内容和发展历史 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大特色。在我国古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代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训、庭浩、家法等,主要是指父祖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的直接训示、亲自教诲,也包括兄长对弟妹的劝勉,夫妻间的嘱托。总之,它是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中国的传统家训源远流长,流传最早的家训可追述到流传甚广的周公、孔子等的口头家训。  相似文献   

17.
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社会动荡、理学兴起、宗族组织迅速发展。虽然封建社会已经开始走向衰落,但传统家训却进入了一个更为完善、定型并走向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家训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注重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教育,仕宦家训大量涌现,更加强调家长率先垂范、治家公正,更加重视家风的传承;同时,“治生”、“制用”家训大大拓宽了家训领域,而全面系统、切于实用的居家指导型家训更是开了新生面。通过家族组织实施家训教化是教化途径的新变化。在教化方式等方面,则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更加注重可操作性和子弟品德养成培养;开明、平等、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训喻方式获得了发展;更强调以惩罚手段辅助教育;诗训教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在反对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林则徐致力于了解夷情,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经济思想、法律知识等;同时,也向西方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开创了中国近代初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因此,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接受外来新事物,介绍西方情况,吸收外来文化,开启了中国近代的维新思潮,是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实践者。林则徐对西方世界的认识及实践活动,林则徐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值得学术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林则徐作为一个民族英雄的经典,单一形象被广为宣传,但是其思想的其他方面往往被忽视,特别是对外贸易思想.林则徐的奏章、私函、日记等文字记录,显现林则徐很早就认识到了正当对外贸易与经济数据统计的重要性,其思想和觉悟的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其所处时代.但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局限,造成他的认识无法公开表达,更无法成为推动当时中国现代化改革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典籍中,“家训”一类的著作、文章非常引人注目。它是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耀眼夺目的文化遗产。“家训”,简言之就是父祖对家人和子孙后代的训示、教诲。“家训”是个统称,不同的人写的家训有不同的名称。有的叫“家训”,也有的叫“家诫”或“家戒”,还有的叫“家规”“家教”“家范”“宗范”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