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隐喻的基本概念和翻译的性质、任务以及翻译和隐喻的关系着手,探讨了隐喻和翻译的共性,信息交流过程中隐喻对翻译的影响,说明了翻译过程中隐喻问题的探讨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在英汉隐喻互译中,译者应力求沟通不同文化的人群对事物的认知,求同存异,增进读者对异语文化的了解,促进不同文化人群间的交流,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  相似文献   

2.
隐喻所包含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对翻译的影响不可以一言概括之,中西方学者在隐喻翻译方面的见解既有共识也有分歧,但既然翻译的初衷是交流不同文化中本来存在的东西,那么在隐喻翻译中还是提倡采用外国化的处理方式保留它本来文化中的内涵。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分析隐喻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由于英汉两种背景的不同,使得隐喻翻译过程中折射出了不同文化和思维之间的特点。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对中国古诗的隐喻翻译进行初步探讨,旨在分析中国古诗的翻译策略,体现英汉两种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和思维都具有隐喻的特点。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文化反映和思维方式。本文探讨了英汉隐喻之间对应的三种类型:完全对应关系、不对应关系和部分对应关系,指出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将会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隐喻中的英汉两种语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对英汉文化隐喻进行比较分析并就其翻译进行探讨,主张采用异化手段对文化隐喻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翻译,这样有助于源语言文化的保留,也有助于跨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我们生活中常出现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体系必有不同的隐喻表达方法。中英亦是如此。人们喜欢用自己的思维习惯来理解不同文化中的隐喻含义,故歧义和误解在所难免。人们将更多地注意力放在了笔译过程中隐喻处理,其实对于隐喻而言,口头上的表达更为广泛一些,故充分了解如何将隐喻理解和翻译成为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中英同声传译及口译过程中隐喻的翻译策略,以便促进两种文化间交流和了解,帮助口译员在时间和任务压力极大的情况下,有效的转变思路,寻找出更好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隐喻翻译是文化与文化的对话,是跨文化的交流。作为隐喻翻译的中介,译者必须熟悉和了解“多元文化”的因素,才能做到对隐喻翻译的“忠实”和“通顺”.本文从隐喻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入手,着眼于隐喻翻译中的多元文化制约因素,以期探讨跨文化视域下隐喻翻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吸收了各个民族的不同文化。汉英语中许多词汇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隐喻是汉英语中的普遍语言现象,汉英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因而在隐喻使用上也有较大差异。为通过翻译有效地传递隐喻中的文化信息,人们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意识到汉英语中隐喻的重合方面,还应注重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本文就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运用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
张圣军 《考试周刊》2008,(15):198-199
现代隐喻学认为人类的语言和思维都具有隐喻性.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更反映着人类的文化特征和思维方式,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中.本文对英语和汉语中的隐喻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将会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渊源,在语言上可以表现为隐喻思维的不同。而翻译则是一种跨语言的文化移植与交流活动。本文基于隐喻概念与经验的结构化理论发展过程,从隐喻思维在中国传统的女性常用名字、越剧表现的文化范式与唐诗杜甫的《月夜》的意境等三个方面的运用入手,探讨民族文化的可译性与文化移植问题,以及在隐喻思维下的跨文化翻译与交流。  相似文献   

1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感受外部世界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在翻译过程中,隐喻的翻译无处不在。本文从中英认知差异的角度对隐喻翻译作了阐述和解读,并以身体部位的隐喻为例,探讨了隐喻翻译当中共有隐喻的翻译方法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部分不同的隐喻和完全不同的隐喻的翻译方法。以此提高隐喻翻译的文化语用价值,达到翻译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刘赢 《文教资料》2013,(35):42-44
小说《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将人物的人名、绰号同人物本身以及作品主题联系起来,形成了人名、绰号隐喻,这些隐喻的翻译对文化传播意义深远.本文从概念隐喻论出发,结合文学语境和文化语境探讨《红楼梦》人名、绰号隐喻的形成机制,并针对隐喻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不同理解情况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李娜 《英语辅导》2014,(2):176-179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在本质上更是人类形成对周围世界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手段的过程。中西方背景下,英汉语言的隐喻现象与文化密不可分。翻译不仅是语际间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转换。因此,在认知隐喻的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应从认知的角度分析隐喻所蕴含的文化信息,确定相应的翻译策略,实现源语文本及文化信息的准确传递。  相似文献   

14.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隐喻,隐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隐喻是根植于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着文化。因此,要想准确地翻译不同文化中的隐喻,首先必须清楚隐喻所涉及的文化背景。本文着重阐述英汉文化在隐喻翻译理解中的重要性,目的是使译者在隐喻翻译的过程中加强对不同社会文化的重视,最终达到对英汉隐喻贴切的理解和表达。  相似文献   

15.
随着隐喻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从理论到具体策略全面探讨隐喻的翻译。其中,由英国翻译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提出的七种翻译方法被广泛采用。从纽马克翻译策略角度看《围城》英译本中隐喻翻译的得失,在理解隐喻含义的基础上,赏析优秀译文并改译问题译文,为其他隐喻翻译提供借鉴,促进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英汉隐喻的比较及翻译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和思维都具有隐喻的特点.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文化反映和思维方式,广泛存在于英语和汉语中.深入探讨英汉隐喻之间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运用恰当的策略,将会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传播和交流.  相似文献   

17.
翻译活动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避免源语的语义流失和语义误译而实现语义和语用信息最自然的等值是翻译过程中很重要的问题。本文利用框架语义理论、五行学说及隐喻和转喻理论对《红楼梦》人体词多版本的翻译提出了质疑,希望能引起同行的兴趣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邓梅 《文教资料》2006,(23):116-117
隐喻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但不同的语言有不同文化背景,使得英汉隐喻在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商标是商品的外衣,在商标翻译过程中,要使译名商标发挥与原商标同等的效力,文化因素不可忽略。而动物词在各个民族中特有的文化内涵本质上就是一种隐喻。本文从动物隐喻的角度探讨了一些带有特殊文化内涵的动物名商标的翻译,以引起人们对跨文化商标翻译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现代国际商务交流实际上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翻译进行的跨文化商务活动。而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文化的差异往往造成一些信息的变化和流失,带来误解甚至造成生意失败。翻译人员必须在翻译的过程中从文化角度入手,充分考虑对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尊重对方国家的风俗习惯。首先对商务英语翻译的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进一步探讨实现信息对等和增强文化色彩应当遵循的方式方法,以利于促成国际商务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依据,对英汉两种语言在隐喻翻译方面的文化异同进行分析,探讨英语隐喻在翻译过程中在保持功能对等的原则和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