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非洲高等教育被认为是全球最国际化同时又是最边缘化的系统。非洲高教国际化有着深远的殖民主义影响,体现出组织上的区域化和全球化、性质上的高度依附、与本土化关系尖锐冲突等特点。这种国际化主要不是非洲自身主动追求的结果,而是殖民时期被占领和被控制、冷战时期被利用以及长期对外财政依赖和知识依赖的结果。为了克服这种被动性,非盟等地区组织较好地发挥了非洲高教国际化的组织和领导作用,并推行了促进能力建设的非洲高教国际化政策。不过,非洲高等教育为本土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这已成为非洲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的本土化表现及主要动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本土化主要表现在"收回教育权运动"之后教会大学相应的"中国化"的内部调整,各大学于上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出现了研究和讲授国学的热潮,部聘教授的主观努力等方面;"本土化"也体现在大学教科书编写和讲授方式的中国化,一些教授对于具有西方文化内涵的讲授内容本身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本土化尝试,以及"传统士人文化"的续存等方面。关于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本土化的原因,不能简单地用清末"中体西学"等概念去作为切入点进行模式化的剖析,应更多从由于"历史惯性"而造成的大学内部教授群体具有的传统士人风骨、"公共智识分子"的特质上去考量其动因;民国时期的民族觉醒、奋起抗敌的政治氛围促使大学本土化进程不断深入,具有远见卓识的大学学人也借助本土化这一过程逐步建立了符合现代需求的人文学科门类。  相似文献   

3.
殖民主义时期,法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实施的教育同化政策对这些法语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长期不利的影响。这些不利的影响主表现为:高等教育成本高昂,入学机会严重不足,科学与技术在高等教育中受到忽视,非洲本土语言在高等教育中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4.
非洲大学联盟(AAU)是由非盟建立的一个区域性的大学协作组织。为了有效整合非洲高等教育资源、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非洲大学联盟于2003年制定了第一个《战略计划(2003~2010)》。2010年在总结第一个战略计划实施的基础上,又制定了第二个《战略计划(2011~2015)》。该计划针对非洲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以促进非洲高等教育本土化与全球化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该计划的实施将对非洲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性的不断增长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特征;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的差异,使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又呈现出趋异的本土化态势;我国高等教育应积极参加到国际化的学习社会中去,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坚持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追求,使高等教育的国际性和本土性在相容中相长.  相似文献   

6.
在非洲高等教育复兴浪潮的推动下,在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实践的呼唤中,非盟提出了《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该战略的目的是在非洲建立一体化的高等教育系统,同时加强非洲高等教育机构的能力,改善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非洲学生和教师的流动。该战略的重点是明确各方政治责任,加强信息交流,构建资格体系,制定最低资格标准,开发合作课程和交流项目。该战略的话语体系体现了对一体化、本土化价值的强调,重视对多方力量的动员,强调战略本身的操作性。该战略执行中面临国家间教育体制的巨大差异、资金短缺和全球化的剧烈冲击等诸多挑战。该战略回避了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系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外来性与本土化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变革的两大特征,并贯穿于高等教育变革过程。在清末新式教育创始阶段,外来性占主导地位。随着民国时期新式教育的发展,外来高等教育制度渐趋本土化,在教育指导思想、招生考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形成新的特征。认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演变的双重特征,有助于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8.
《非洲教育"二·十"行动计划(2006~2015)》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洲教育一体化进程中,非盟出台了《非洲教育"二·十"行动计划(2006~2015)》。该计划主要目的在于开发各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构区域教育一体化的有效机制,使教育完全成为非盟和区域经济共同体的主要议题,大力提高教育绩效,充分实现两性平等。为此,该计划将性别和文化、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教师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发及质量管理确定为优先发展领域。该计划是非洲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推动了非洲各级各类教育后续行动计划的产生,体现了当今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诉求,强调和设想了非洲教育的本土化。这些对于非洲教育实践无疑产生了影响,但目前其影响还不够深入。不过,该计划本身处在动态发展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9.
一、80年代非洲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独立后,尽管非洲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时期,但进入80年代后,非洲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却是异常之多和尖锐。这主要是教育外部环境恶化。非洲大陆目前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一个地区。政治上它一直处于动荡之中,经济发展滞缓,且十分脆弱,文化上受着外来势力的影响和冲击。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也有着内部和外部的因素,情况十分复杂。这些都对非洲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高等教育如何与世界一流大学展开竞争与合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焦点问题,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是否能成功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深入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过程将有利于促使我国高等教育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援助的依赖是非洲高等教育发展的显著特征。世界银行作为非洲最大的多边教育援助机构,其教育政策影响了非洲高等教育的兴衰。非洲高等教育的衰退与世界银行不断变化的政策密切相关,既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的影响。影响路径多样,包括附加贷款条件、提供发展建议、影响其他援助机构、参与决策、召开国际会议、招募非洲专业人员等。21世纪非洲高等教育的复兴需要在外部依赖与自主发展之间寻求适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历史与比较的视角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呈现出新特点 ,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国际化越来越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并进入全球范围内竞争阶段。此外 ,其内容不仅包括人员交流 ,而且还包括课程国际化、跨国教育、建立区域性和全球性协作组织等。国际化主要在高等院校层次展开 ,院校成为实施主体。在许多领域 ,国际化已上升到特定区域范围内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 ,并开始扩大到全球范围 ,追求全球标准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趋于朝高等教育全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The curriculum is a critical element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as a result, I argue for the inclusion of what I refer to as an African epistemic in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a in South Africa. In so doing, attention is directed at the decolonisation of the curriculum in higher education in South Africa, which aims to give indigenous African knowledge systems their rightful place as equally valid ways of knowing among the array of knowledge systems in the world. In developing my argument, I maintain that a critical questioning of the knowledge included in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a in South Africa should be taken up in what I call transformative education discourses that examine the sources of the knowledge that inform what is imposed on or prescribed for curricula in higher education in South Africa, and how these higher educational curricula are implicated in the universalisation of Western and European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14.
15.
ABSTRACT

The 2015–2016 South African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movement proved historical for our country in bringing to our dinner tables: issues of higher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decolonisation; institutional culture(s); curriculum reform; the need to foreground and make inclusive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the coloniality in our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more. Influenced by the emergence of the student movements and the critique they have brought to South African higher education, we bring to the fore the often silent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the purpos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general, and in South Africa especially, as they relate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We propose that the purpos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relation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ought to respond to (1) context, (2) democratic difference, and (3) cosmopolitan perspectives. We argue that discourses, phases and logics about South African higher education have tended to disregard and, at times, blur the context and differences as well as cosmopolitan perspectives. Using the notion of Ubuntu-Currere, we re-imagine how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uld respond to context, difference and cosmopolitanism with examples from the South African higher education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6.
以1994年废除种族隔离政策为分水岭,南非的高等学校分类体系经历了由分化到整合的治理逻辑变迁。1994年之前,南非政府以学生人种、教育属性、语言文化等为维度,将全国高等学校强行区隔,多轨运作,分而治之。1994年之后,南非新政府开始调整高等学校分类体系,以高校学术职能为中心,整合教育资源,致力于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汇贯通。南非的高等学校分类变迁史表明,高校分类必须尊重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坚持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保持不同类型高校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considers how the decisions of the UK government, following the Brexit referendum, may impact on higher education in Africa. Ghana and South Africa are the two countries chosen to exemplify the claim that academic staff in African higher education will lose opportunities to acquire experience in British universities. Academic mobility between Africa and the UK is expected to fall significantly following Brexit.  相似文献   

18.
非洲国家在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方面面临着重大挑战,主要表现为高校缺乏完善的质量保障框架和质量保障能力。除了推进和完善国家层面的质量保障体系之外,在地区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势不可挡和不断加快的时代,非洲还在尝试建设区域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东非一体化的进程下,东非大学理事会推动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框架试点的成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地区合作有助于非洲大陆人力资源的流动,进而可以推动非洲经济的发展和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印度自独立以来就开展与非洲的高等教育合作,合作的基本路径有提供奖学金、远程教育、积极参与非洲高等教育的机构建设、建立卓越中心等。发展至今,印度已经对非建立了多层面的合作网络,合作中突出高等教育能力建设,非洲高等教育的印度模式逐渐显现,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得到重视。基于印度对非高等教育合作的思考,我国对非高等教育合作应该把来华留学与在非洲建立实体机构结合起来,院校之间的合作应尽量领域集中,合作中可利用我国的信息通信技术优势,鼓励中国的智慧教育走出去。此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必须加强中国知识体系的建构,避免西方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