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目的:探讨NF-кB在肝癌介入治疗后肿瘤组织和癌旁肝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变化特点。方法:建立VX2肝癌模型兔59只,分为A组(肝癌组)29只,B组(肝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介入组)30只、C组(对照组)20只,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的NF-кB表达。结果:A组肝癌组织与癌旁肝组织NF-κB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4%(21/29)、37.9%(11/29),肝癌介入治疗后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NF-κB阳性表达率82.4%(24/30)、60%(18/30),C组NF-κB阳性表达率为10%(2/20),各组与对照比较,除A组癌旁肝组织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癌旁组织,其内NF-кB的表达水平尚处于较低水平,介入治疗后的癌旁肝组织的脂肪变性及炎性反应等因素可能会导致NF-κB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和探讨梓醇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小鼠子宫内膜炎的保护机制。创新点:首次证明梓醇对LPS刺激的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症和LPS诱导的小鼠子宫内膜炎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抑制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炎症信号通路有关。方法:通过LPS的诱导,分别建立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炎症模型和小鼠子宫内膜体内炎症模型,设置不同梓醇作用浓度梯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TLR4/NF-κB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梓醇可以显著抑制TLR4和p65 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降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以及趋化因子CXCL8和CXCL5的表达,同时降低子宫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水平。通过在体内外炎症模型中加入梓醇,可以显著降低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有效保护小鼠体内子宫内膜的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3.
细胞在静息状态下,NF-κB与一组抑制蛋白IκB家族成员结合而存在于细胞质中.在诱导因子刺激下,IκB磷酸化、泛素化,随后被蛋白水解酶体降解,释放NF-κB,使之进入细胞核结合DNA,调节多种基因的表达,NF-κB在免疫系统和炎症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NF-κB信号调节通路的研究将为炎症性疾病开发特殊的治疗方法提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4.
目的:硫化氢(H_2S)具有抗氧化和抗炎反应的作用,但是在DS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中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本文采用小鼠和人结肠上皮细胞系Caco-2为实验模型,研究了H_2S在DSS诱导的炎症模型中的缓解效果。创新点:(1)本研究采用体内和体外模型分别对H_2S对DSS诱导的炎症缓解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H_2S具有抗炎作用;(2)本研究发现H_2S能够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从而对炎症起到缓解作用。方法:采用DSS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腹腔注射H_2S供体硫化氢钠(NaHS);采用DSS诱导Caco-2炎症,然后处理H_2S供体NaHS。收集小鼠结肠组织和细胞,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炎症基因和NF-κB表达情况。结论:H_2S对DSS诱导的体内和体外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了NF-κB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芍总甙对实验性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M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白芍总甙处理组(B组),每组10只。M组大鼠予56°白酒连续灌胃4周制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B组在白酒灌胃基础上给予白芍总甙0.4mg/100g体重灌胃;N组予生理盐水灌胃。第4周末处死大鼠后检测血清ALT、AST、γ-GT、SOD、MDA水平,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细胞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肝细胞核中NF-κB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γ-GT、MDA水平明显升高;白芍总甙处理组大鼠血清ALT、AST、γ-GT、MDA轻度升高,但明显低于模型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水平明显降低,白芍总甙处理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模型组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等改变均较白芍总甙处理组及对照组明显。白芍总甙处理组NF-κB的表达低于模型组。结论:白芍能改善肝功能,对实验性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NF-κB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肺组织NF-κB的表达,研究羟乙基淀粉130/0.4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30~280 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乳酸林格氏液复苏组(RL组)、6%羟乙基淀粉130/0.4复苏组(HES组),按照Wiggers改良法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于复苏后1 h、2 h4、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肺组织NF-κB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RL组与HES组肺组织NF-κB免疫组化染色细胞核阳性百分率较C组明显升高,RL组升高的程度较HES组明显(P〈0.01).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显示:HES组比RL组的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6%羟乙基淀粉130/0.4复苏失血性休克可以抑制肺组织NF-κB活性,减轻休克及复苏过程造成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苯丁酸钠(SPB)联合奥沙利铂(L-OHP)诱导HT29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结肠癌HT2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奥沙利铂组、苯丁酸钠(1 mmoL/L)+奥沙利铂组、苯丁酸钠(2 mmoL/L)+奥沙利铂组,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核转录因子NK-κB的表达。结果:苯丁酸钠能降低奥沙利铂诱导的HT29细胞存活率,随着其浓度增高,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0.01),细胞中Caspase-3蛋白和NK-κB蛋白表达则逐渐降低(P<0.05),均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苯丁酸钠(SPB)联合奥沙利铂(L-OHP)可诱导HT29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和NK-κB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在病理本质上是一种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其发生发展伴随着炎症反应,其中一个重要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是一类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参与了炎症和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另外,NF-κB信号途径在胰岛素抵抗发生机制中有着非常重要作用.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与炎症反应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文章就NF-KB在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甘草酸能否激活体外鸡巨噬细胞并增强其免疫和吞噬杀菌功能。创新点:甘草酸通过核因子κB(NF-κB)和c-Jun氨基端激酶(JNK)信号通路提高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产生量,增强了其吞噬和杀菌的功能。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甘草酸(0、12.5、25、50、100、200、400和800μg/ml)处理鸡巨噬细胞系HD11,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 CR)和一氧化氮及过氧化氢测定试剂盒评价甘草酸对鸡巨噬细胞活化和免疫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涂板计数法测定鸡巨噬细胞吞噬和杀菌能力。结论:甘草酸通过NF-κB和JNK信号通路激活鸡巨噬细胞,提高免疫细胞因子等基因的表达水平和NO及H_2O_2的产生量,从而增强了鸡巨噬细胞吞噬和清除胞内沙门氏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线粒体内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与脂多糖(LPS)诱导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之间的关系。创新点:(1)LPS诱导后,线粒体中NF-κB的增加导致细胞凋亡;(2)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1(ANT1)活性决定线粒体中NF-κB的水平。方法:通过MTT和Hoechst 33342染色来测定药物对PC12细胞的作用;用电子显微镜和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检测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量ANT1、脂质过氧化物和抗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F-κB的相对表达水平。结论:(1)在LPS诱导的神经元细胞损伤后的细胞凋亡期间,NF-κB通过摄取ANT1在线粒体中被激活;(2)神经生长因子(NGF)不仅降低NF-κB活性,还降低ANT1活性,进而使得线粒体中NF-κB的表达水平下降,并抑制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哮喘大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表达及嗜酸性粒细胞(EOS)在气道局部浸润的影响。方法:复制哮喘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NF-κBp65亚基及Eotaxin蛋白活性;细胞分类计数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EOS的绝对计数和百分比;病理学方法观察气道炎症程度。结果:哮喘组肺组织NF-κBp65(0.256±0.063)及Eotaxin(0.197±0.055)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为0.015±0.006,0.034±0.008)(均为P〈0.01)。Egb组肺组织NF-κBp65(0.104±0.056)及Eotaxin(0.115±0.010)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哮喘组(均为P〈0.01);Egb组BALF中EOS的绝对计数和百分比均低于哮喘组(均为P〈0.01);光镜下观察Egb组气道炎症较哮喘组显著减轻。结论:哮喘组肺组织NF-κBp65及Eotaxin表达显著增强,Egb能有效抑制哮喘大鼠肺组织NF-κBp65的活性从而抑制Eotaxin的转录合成,减少EOS在局部的浸润,减轻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2.
大鼠哮喘模型中嗜酸性粒细胞上前列腺素D2受体改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哮喘模型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上前列腺素D2(PGD2)受体改变,了解其对EOS的调控作用。方法:动物模型复制:20只雄性SD清洁级大鼠,随机分2组(A组:卵白蛋白(OVA)激发组,B组:应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组,为正常对照组),雾化诱喘。测定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BALF)的EOS,并用放射配体分析其外周血EOS上的PGD2受体。结果:B组外周血和BALF的EOS计数较正常组显著增加,(外周血0.48±0.01和0.12±0.03(×10^9/L),BALF:1.21±0.47和0.39±0.24(×10^7/L));外周血EOS上CRTH2受体结合容量和总结合比正常对照组和增加(fmol/10^6细胞)(CRTH 2分别为:313.58±86.17和121.32±69.88;DP总结合分别为449.19±121.49和298.85±79.64)(P〈0.01),DP1无显著性差异(A组180.72±47.44和B组198.68±87.22)(P〉0.05)。结论:在大鼠哮喘模型中外周血和BALF中EOS绝对值增高,其表面DP总结合显著增加,主要与CRTH2受体(DP2)显著增加有关,DP1受体结合容量无显著改变,CRTH2结合容量增加可能与哮喘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将10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32例正常肝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性肝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Survivin可作为判断原发性肝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IL-4mRNA和IL-4蛋白在哮喘大鼠CD34^+细胞中的转录表达及孟鲁司特(montelukast,MK)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哮喘组、MK组和正常对照组。用卵白蛋白制备大鼠哮喘模型。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中IL-4和γ-干扰素(IFN-γ)浓度;用MiniMACS磁珠分选系统分离骨髓CD34^+细胞;采用SYBRGREEN I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测定CD34^+细胞中IL-4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CD34+细胞中IL-4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哮喘组骨髓CD34+细胞中IL-4mR.NA和IL-4蛋白的表达量高于其它各组(p〈0.01);哮喘组除了IFN-1水平低外,IL-4浓度和嗜酸性粒细胞(EOS)绝对值都是三组中最高的(P〈0.01);除哮喘组外,其余组的各项指标相近(P〉0.05)。IL-4mRNA表达量与IL-4浓度、Eos绝对值呈正相关(P〈0.01),与IFN-γ浓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哮喘大鼠骨髓CD34^+细胞中IL-4 mKNA的表达增强;孟鲁司特可以下调IL-4mRNA的表达。可能成为其抑制哮喘气道炎症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研究血管性痴呆与颈动脉血管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VD组34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全部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比较各项观察指标。结果:VD组双侧颈总动脉及双侧颈内动脉的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值均数比正常对照组要大,且VD组左颈总动脉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值以及左颈内动脉阻力指数(RI)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双侧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均数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的血运情况可能与VD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比较多种模式联合镇痛与单纯术后镇痛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入院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多种模式联合镇痛组(A组)及单纯术后镇痛组(B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静息痛的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与B组患者术后72 h内各时间段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内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种模式联合镇痛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及促进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主动活动是有效、安全的。具有使用安全、副作用少、易于推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60例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布托啡诺+丙泊酚组(A组)、舒芬太尼+丙泊酚组(B组)、单纯丙泊酚组(C组),每组20例。观察记录各组术前、术中、术后3min的SBP、DBP、HR、Sp02,同时记录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用量。结果与术前比较,三组患者术中SBP、DBP下降、HR.减慢(P〈0.05),与C组比较,A、B组患者术后3minSBP、DBP下降、HR减慢明显(P〈0.05),且A组与B组比较,各时间点的SBP、DBP、H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唤醒时间短于B、C组(P〈0.05),丙泊酚用量A、B组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麻醉,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麻醉效果确切,术毕苏醒迅速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