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外语阅读中的词汇知识的解读,本文探讨外语环境下英语词汇知识(接受性词汇和产出性词汇)与外语阅读能力的关系,希望该研究结果能为外语词汇教学(非英语专业)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词汇的不同纬度知识与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不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中国学习者口笔语语料库中3553篇英语专业学生作文的统计分析,研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动词的频率特征.结果显示学习者常用词汇动词使用比例偏高和低频词使用比例偏低.研究在对比英语本族语者动词使用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学习者词汇动词使用情况频率表,给计划性词汇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都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从袖珍型电子词典的排版、页面设计以及其微观结构包括音节、标音法、释义及排列、例证、语用信息和文化因素等方面对现今市场上几大著名品牌的袖珍电子词典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这些词典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学习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受到理论和实践上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探讨数字化学习的发展,此研究从上网行为、学习支持服务、学习资源和学习认知四方面对307位学习者的数字化学习需求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调查表明:学习者对数字化学习的需求意愿强烈,认可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不方便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意愿的主要因素.未来应加大“微课”化资源建设,采用O2O和P2P等学习法,实现PC端、手机微信和APP三位一体式数字化学习.  相似文献   

5.
针对同一母语背景、不同二语水平学习者的中介语进行对比研究 (CIA),从我国二语学习者议论文写作角度出发,借助<中国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WECCL)探究其产出性词汇的习得状况,结果表明:在二语写作中,我国二语学习者的产出性词汇随着年级的增长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不呈线性发展趋势;对于我国二语学习者来说,"词汇高原"现象的确存在,一般出现在大学二至三年级期间.  相似文献   

6.
非英语专业新生在实施网络自主学习后的产出性词汇水平与实验班相比较,实验班在类符、词比及词频分布(除次1 000词外)上与对照班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产出性词汇水平与写作水平关系密切,学习者的词汇产出能力直接影响其作文质量.研究证明了网络自主学习对学习者的词汇习得及产出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词汇习得研究已经成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核心之一。尽管已有一些学者认识到二语词汇习得理论构建的重要性,但该理论框架目前尚无建构。文章探讨中国学习者学习英语过程中词汇学习的目标与范畴,试图为二语词汇习得理论的构建做出初步的探索。通过对词汇学习的目标与范畴的研究,还可以使非良构知识的词汇系统的结构、规律明示化,进而改善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策略、促进词汇教学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考察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的语音短时记忆与外语词汇习得的关系.结果表明:(1)语音短时记忆对初学者和初中被试具有最强的预测作用.虽然长时语音和词汇-语义知识开始对初中被试的词汇习得具有一定的预测力,但语音短时记忆的预测力仍旧是最强的.(2)长时语音和词汇语义知识则是预测熟练学习者外语词汇习得的唯一因素.由此可见,语音短时记忆与词汇习得之间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动态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感作为一种人类共有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在人类认知过程中通过和语言的结合会呈现出不同的通感意象。研究发现汉英通感的认知结构共性多于差异,语言选择条件的限制是由本体喻体各自拥有的语义特征和人类的认知经验所决定的。作为隐喻性认知的通感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能将生理、心理、情感和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生成多维感知和立体审美的语言意象。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接收信息的能力较强,但书面表达、产出信息的能力较弱。词汇习得直接影响学生语言表达的质量,并影响学生语言产出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文章通过一项实验研究,探讨词汇教学中“语块”学习对提高学习者语言产出能力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此研究是对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母语依赖观念的实证研究,对象为广西环江县壮族和毛南族中学生。研究发现:(1)少数民族学生中广泛存在民族语单母语、汉语单母语、民汉双母语等不同情形的母语现象;(2)英语学习过程中母语依赖观念普遍存在,且程度较高,其中以英语作文时的母语依赖程度最高,母语依赖成为一种有益的学习方法;(3)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绝大多数希望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对民族语的期待极低,同时没有学生期待全英语教学,即对母语尤其是汉语的依赖与期待远远高于对民族语的依赖与期待。这些发现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某外语学院英语专业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为受试,考察焦虑与英语听力理解的关系,以及性别和英语水平对焦虑程度的高低和焦虑与英语听力理解的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1)性别和英语水平对EFL学习者的听力焦虑没有独立和交互作用。(2)在二年级学生中EFL听力焦虑与语音识别负相关,在四年级学生中无相关。(3)EFL听力焦虑与听细节、听大意、推测和听力总体能力之间有负相关,并且性别和英语水平不会改变这一关系。(4)EFL听力焦虑与听大意、听力总体能力、推测、听细节、语音识别的相关程度依次降低,听力技能难度越高,相关程度越密切,这一结论不受性别和英语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旨在调查语言水平与习语类型对中国EFL学生理解英语习语的影响。结论是:语言水平对学习者理解英语习语有显著影响,和中等水平学习者相比,高等水平学习者理解三种习语的总体表现都更好;习语类型对学习者理解英语习语结果也有影响,正式习语理解成功率最高,其次是非正式习语,最低是俚语。也有其他因素影响学习者理解英语习语的结果:如习语的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之间的联系、与母语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习语涉及到的心理意象等等。  相似文献   

14.
英语教师身份认同反映英语教师对自身、英语教学及其社会地位的态度与期待,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为主要方法,对283名中学英语教师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英语教师身份认同观主要包含五大核心观念:教师职业价值观、教学信念拓展观、自身语言能力提升观、英语教学改革观和教学科研进修观;英语教师身份认同对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起到积极作用,提高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水平是促进其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朱梅花 《海外英语》2012,(19):48-50
As increasingly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students study abroad,Chinese students’classrooms behavious have captured attention.In addition to analyz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learners’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WTC) in second language(L2),the paper also aims to examine validity of the heuristic model of MacIntyre et al.(1998) in this particular context.Results show that interlocutor,topic and conversational context are the three main situational variables found to affect the Chinese learners’L2 WTC.  相似文献   

16.
17.
本研究采用IRs、问卷调查和译文分析相结合的三元数据分析模式,对译出翻译过程中所使用的策略能力作了深入分析。本研究发现:1)译出翻译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策略能力包括存储与提取策略、去桎化策略、文本语境化策略以及可接受性迁移策略四类策略能力;2)这些策略能力不是平行关系,而是存在层级性的,译者所运用的策略层级越高,其译文质量越高;3)不同组别在翻译策略使用上是存在差异的,而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译者是否注意到汉英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和文化的差异,能否从句法、语用、篇章等宏观层面整体把握信息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张鑫 《海外英语》2011,(11):148-150
Pronunciation often gets ignored over grammar and vocabulary in EFL programs.However,words stressed incorrectly or with inappropriate pitch or intonation will impede the learner in getting the intended message across.Phonology,then,should be an integral part of any EFL lesson.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of Chinese students and aiming to present a procedural approach for incorporating phonological elements into an EFL syllabus.  相似文献   

19.
Writing is often a massive challenge for the learners who study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Many EFL practitioners are searching for solutions to help learners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ir writing. In this auto-ethnographic study, two narratives are discussed. In the first narrative, the primary challenges of EFL writing encountered by a cohort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Australia are narrated and then exam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hinese EFL researcher. In the second narrative, the author’s personal experiences of EFL writing are recounted, with a focus on dialogical awareness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an EFL writer.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for EFL learners between English learning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is discussed. In conclusion, the author reflects upon a dialogic model of EFL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 and calls for the setting up of interactive contact zones to help the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earners in their EFL writing practices as well as in EFL teaching and 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