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特德·休斯,二战后英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其自然系列诗歌一直是评论家研究的重点。《雨中之鹰》是特德·休斯的第一部诗集中的其中一首,《鹰的栖息》是动物系列诗歌中的一首。二者都是以鹰为题,并写于同一时代,文章主要就两首诗中鹰的形象的异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夜宿寒山寺》这首诗中,视点使用占领了重要位置,诗人通过时空视点的变换展现了自然有序的时空图景,通过观念视点的移动唤起读者强烈的情感体验,同时知觉视点和叙事视点的交叉运用展现了隐喻蕴含的丰富涵义。从认知诗学解读诗歌视点使读者全景式与诗人对话,实现心理认知和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3.
《黑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美国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它不仅深刻地展现了民族关系这一当时美国社会的热点问题,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是一部成功的叙述作品,这其中视点的使用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作家一方面通过时空视点的选择使其蕴含了丰富的艺术魅力和无限的阅读空间;另一方面知觉视点和观念视点的运用也加大了读者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同时“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两个视点交替使用,全方位地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犹太白人形象.从认知诗学的角度分析作品的视点,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其主题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王佳 《海外英语》2012,(9):229-230
认知诗学致力于探讨语篇的产出和理解过程。从认知诗学角度出发,运用视点理论解读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发现从叙述视点、时空视点、观念视点及知觉视点四个层面分析,读者能更全面地理解作者的心理、叙述策略和文本主题。视点是语篇产出、发展及理解的工具,可为文学语篇多元分析提供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5.
杜甫诗歌《月夜》通过时空视点的建构与转移,使读者与诗中人物近距离接触;采用内视点的叙述角度,借助观察者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闺房思妇的人物刻画,体现了诗人男性潜在意识和对国家的忧患意识.诗歌视点的交错运用及角度转换对理解整个诗篇起到了轴心性作用,奠定了整首诗歌的语言基础和感情基调,揭示出深层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6.
《最后一片叶子》的艺术魅力与视点的恰当处理分不开。从认知诗学角度出发,运用视点理论,从叙述视点、观念视点、时空视点和知觉视点四个层面剖析文本,读者能更全面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视点的转变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进而揭示文本主题。视点解读可为文学作品多元分析开辟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7.
语篇视点与认知诗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前人的研究,以《约翰·安德森,我的爱》为例,采用语篇视点和认知诗学中的图形/背景、隐喻等理论相结合的视角对它进行认知解读,探讨语篇视点与认知诗学的关系。研究认为,视点也属于认知诗学的研究领域,它在认知诗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视点理论对英语诗歌文本的分析。视点为丰富认知诗学的研究范畴,为英语诗歌赏析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英国桂冠诗人泰德.休斯以笔下猛禽凶兽的动物诗著称。他的动物诗歌创作笔触锋利,基调沉郁,形成其独特的粗犷与细腻相结合的风格。休斯的代表作《鹰之栖息》通过对一系列动物的特殊形象的描写,旨在引发人们对动物、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他凭着诗人敏锐的洞察力,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工业文明所产生的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潜在危机,并为人类的发展及其未来感到深深的忧虑,对陷入窘境的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将批判的矛头直指“人类中心主义”;他希望通过一系列动物诗歌创作来歌颂他所崇尚的自然界,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警醒人们应该为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视点以文本解读为核心,将阅读能力与人们的日常认知能力结合起来,这一理念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以此理念为基础,以《新视野大学英语1》中Deep Concern一文为例,从时空视点与时空框架、观念视点与人物态度、叙述视点或知觉视点与主题三个方面来分析语篇视点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乌斯宾斯基的《结构诗学》将视点分为:意识形态层面、话语层面,空间时间的特征描写层面和心理层面,对欧美的结构主义叙事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认识论的角度和美学的角度探讨当代分析美学对艺术的认知价值的讨论,并指出分析美学在此问题上的贡献和局限性。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认知主义立场认为艺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给予受众知识,而强势的反认知主义者则认为艺术不具有任何认知价值;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认知主义立场认为艺术的认知价值在某种条件下与其审美价值密切相关,而温和的反认知主义者虽然承认艺术具有认知价值,但并非艺术的本质价值,也就是说与其审美价值毫不相关。  相似文献   

12.
韩礼德的语篇衔接连贯理论为语篇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存在不足,当代认知语用学理论给我们提供了语篇衔接连贯理论的研究视角。形式上的衔接只是语篇连贯的一个方面,我们还需要借助隐含在显性表述之内的含意,补足语义上的空缺,实现语义的连贯,最终实现语篇的连贯衔接。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委婉语的起源和发展,分析了人们使用委婉语时的心理因素和对社会人际关系的认知,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转喻的理论探究委婉语生成的机制。本文认为委婉语的起源和发展和人们的复杂心理变化和认识发展过程有密切关系。委婉语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更是人类普遍的一种认知方式和表达思想的一种普遍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政治哲学视域下,融入性别视角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存在着以分配为核心的政策模式和以承认为核心的政策模式.在以分配为核心的政策模式中,公共政策的核心在于对一个社会进行权威性的价值分配,但是它没有合理地解决女性作为一个身份群体在文化上的承认问题,甚至忽视了女性主体地位与主体选择的结果.以承认为核心的政策模式是在承认社会中女性群体与男性价值占据主导地位的主流文化的差异基础上进行的,但它往往强化了两性的差异,从而将女性限制在现有的性别分工之中.所以,对性别平等真正有利的政策模式将是以分配为核心的政策模式和以承认为核心的政策模式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政策格局.  相似文献   

15.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育公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正维护的是某一社会共同体的健康存在和正常运转,教育公正作为教育伦理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不仅仅关涉到教育本身的成败,而且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历史上的教育公正观和原则进行考察之后,结合国内教育公正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把教育机制提升到社会公正的层面上来看待,基于一种平等的原则,从维护个人权利的角度出发,来解决今天教育当中存在的不公正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人类最重要的语言形式,能够传达文字所不能传递的感情和思想。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不是孤立存在的,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多种文化的结合体,它同数学、历史、社会学、语言和体育等学科密切相关,它的综合性在完整的教育情境中堪称为学习的基础。音乐的学习是获取更多知识的综合性学习过程。这一过程涵盖着认知、心理活动、情感态度和动觉等多种学习领域。它是一种审美与非审美的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从教育的视野重新审视音乐的重要性,予以其应有的地位,使我们的教育成为一种完全的和完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矛盾修辞法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的运用看似互相矛盾、对立,实际上蕴涵着令人深省的深刻哲理。在文章中运用修辞矛盾修辞法可以产生出人意料和引人入胜两种强烈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8.
空间研究和认知图绘的文化策略是詹姆逊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詹姆逊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学的落脚点。在詹姆逊看来,面对晚期资本主义空间所造成的政治行动困境,我们需要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批判来揭示这一空间隐蔽的压迫性,并通过意识形态积极作用的发挥来开启这一空间所蕴涵的革命性维度,即社会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为转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转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层面上的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概念现象和认知过程。近年来转喻的界定、分类、转喻与隐喻的相互关系以及转喻与语言结构的关系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其简要的梳理对我们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