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叙事学角度分析了井上靖的代表作《敦煌》中的人物,认为《敦煌》在故事情节发展上呈现二元式叙事结构。在话语故事时,文本着力表现人物各自所承担的角色功能以及相互关系,同时,文本中的类型化的人物还承担了一定的道德寓意。  相似文献   

2.
托妮·莫里森的《慈悲》全面描写了北美殖民地初期黑人奴隶、印第安土著人和白人契约工的生活,也充分表明了莫里森超越种族界定的立场。主要分析了小说中丽贝卡、弗洛伦斯和莉娜这三位女性所遭受的不同形式的背叛,并借用萨特的自欺的自我认知理论,指出所谓的背叛其实是她们放弃自我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德国文论学家伊瑟尔的召唤结构为主要理论框架,对托尼·莫里森的新作《慈悲》从叙事视角、叙事语言、意象意境层共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而透析这部小说无限深邃和宽广的内蕴,展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中对小说人物分析提出了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在小说中的运用,本文试用他本人在小说人物方面的文艺理论来解析他的杰作<霍华德庄园>中的人物创作.  相似文献   

5.
《宠儿》和《慈悲》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莫里森从女性奴隶母亲的角度描写了奴隶的真实内部生活,揭示了掩盖黑人真正历史的沉重黑幕,唤起黑人群体正视历史,探索了非裔女性如何更好地确立自身的身份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卢俊青 《海外英语》2011,(13):228-229
在父权制社会中,姐妹情谊是广大黑人女性谋生存、求发展的保证。《爱》和《慈悲》中都描述了女仆与女主人之间的姐妹情谊。但在两部作品中,建立姐妹情谊的女性的种族不同,姐妹情谊的结局也不同。此外,《爱》中还描写了黑人女孩希德和克丽斯廷的姐妹情谊;《慈悲》则还描述了印第安土著女奴莉娜对黑人女奴弗洛伦斯的姐妹情谊。通过对比研究两部作品中的姐妹情谊,表明广大女性建立姐妹情谊时要超越阶级、种族局限。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词话》是一部描写世俗生活的巨著,既有现实主义描写,又充满了因果轮回、天命观念的唯心主义思想痕迹。其中功能型人物僧、道、术士在文中发挥了重要的叙事学功能,对构建框架、情节展开、人物塑造及作品创作意图的阐释都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孔雀东南飞》普遍的主题理解,即将焦母与刘兄作为封建礼教的代表,将刘兰芝焦仲卿作为批判封建礼教的承载者这一观点,通过文本细读,分析诗歌人物的情感,发掘了人物潜藏的伦理认知,包括对待婆婆与母亲、对待兄长的伦理规范认知。进而确定诗歌主旨的实现方式并非外在的批判对象——反抗者形式,而是内在的人物情感意愿——人物理性冲突形式。  相似文献   

9.
托尼.莫里森的新作《慈悲》符合"回旋曲式"模式,在小说12章中奇数章形成小说主题,偶数章成为"插部",二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探索母爱、情人之爱与社会和谐之爱的新的道路,从而体现作者对爱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10.
认知叙事学作为经典叙事学的跨学科延伸,致力于建构叙事阅读的普遍理论,读者对人物的认知过程研究是认知叙事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重点介绍三类人物认知理论,即人物思维风格的认知研究、人物思维的认知过程及综合的人物认知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们既可用认知理论来深入研究人物的思维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叙事交流的效果,也可以用认知理论来研究读者对人物及其思维的认知过程.前一种方法是对修辞叙事理论的丰富,后一种方法则是认知诗学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在《慈悲》中,莫里森用了大量篇幅描写人物和集体遭受的心理创伤,这对人物性格刻画和彰显文章主题具有重要作用。事实上,小说中的每个人物或多或少在成长过程中都经历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也都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机制。为此,基于创伤理论视角,文章旨在剖析十七世纪的美国社会遭受的个体心理创伤、集体心理创伤和创伤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拟从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认知结构入手,探讨人们基于网络的学习中获取知识或信息和途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主体认知结构所表现出的诸种理论导向及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琪 《培训与研究》2009,26(6):121-123
对读者需要的重视是翻译中引入接受美学后的重大变化之一。读者对译文的接受度是翻译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志。习语作为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在翻译时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文章从五个方面探讨了习语中读者接受下的翻译策略的运用,指出翻译的目标应是实现译文与目标读者的接受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苏童的小说塑造了众多的底层人物形象,文章通过对其小说中的底层人物命运的分析,揭示苏童小说中底层人物在生存困境中孤独与抗争的姿态,进而探究苏童小说中人物形象类型化的原因。苏童小说中的人物类型化形成了苏童小说的独特氛围,孤独、虚无是苏童小说的底色。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考虑认知语言学语言观、理论假设及其“社会”转向的基础上提出系统建立体验认知教学模式的六大互动、融合实践方案:调用学习者原有知识并适时开展具身体验性课堂活动;运用百科知识探究语言理据进行有效词汇-短语教学;基于象征性假设和基础身体经验解释抽象语法现象;利用概念化和识解方式培养学生对意义建构过程和多样化表达的把握;基于具体使用实例和真实情景培养学习者语用能力;统筹语言、文化和认知三大因素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继而从外语课堂教学“实战”角度出发,以实际教学实例为媒介,初步建立一套“去高深化”、“去理想化”和实践性强的体验认知教学模式。希翼以此弥补以往教学过程中忽视语言教学认知基础的不足、填补国内CL指导下系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17.
福建省“善恩园”是以无偿代养因父母服刑而流落社会的未成年人为主的民间慈善组织之一,它在资金筹措、人员构成、与政府部门关系、“家庭”、学校教育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识。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部分组成。阅读理解监控是应用于阅读理解活动中的认知监控。应用元认知理论指导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分析元认知能力与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的关系,通过国外近年来较有影响的阅读理解监控教学模式,探索和发展大学英语阅读元认知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诗歌意象建构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意象在诗歌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读的欣赏过程实际上是意象意义的建构过程,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隐喻和转喻是解读的关键。本从Jakobson的结构主义理论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转喻和空间合成理论,对意象并置产生的实时意义建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回顾过去,学界对词义演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成果颇丰。但相关研究仍存在可改良之处:缺乏对词义建构模式及意义演变机制的探究。本研究于认知视域下总结归纳出了汉语词意义建构模式和意义演变机制,并展现出了"红"、"白"等词意义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