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元光(657——711)作为“开漳圣王”,千百年来一直为民间所祀奉。然其生平事迹,由于史无立传,故鲜为人知。现有陈元光的记述,仅见于地方志书,族谱之类及民间故老的口头相传。最早用诗的形式来记述陈元光的业绩,当属宋代晋江人吕shu了。吕shu(?——1070),字季玉,在仁宗景祐年(1034)中进士后,曾知漳浦县,《威惠庙》一诗就是写于任上的。诗云:  相似文献   

2.
陈元光族姓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元光(657—711)被称为“开漳圣王”.系第一任漳州刺史。自漳民渡台以后,陈姓在台蔚为大族.有“陈林半天下”之说,而陈元光开漳功绩遂洋溢于闽台两地,威惠庙之建比比皆是。顾陈元光事迹。新旧《唐书》皆付阙如。是以宋漳浦知县吕璹有“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之叹。无征不信,清版府县方志取《颖川陈氏开漳世谱》资料,益之以《白石丁氏古谱》构成唐代漳史框架,详实均未惬人意,疑义百端.而后世撰修志,陈陈相因,守旧弥笃,莫敢细考核实,遂使陈元光族属家世成为千古之谜。以讹传讹,可叹也已!  相似文献   

3.
陈元光墓位于漳州城郊浦南镇石鼓山上。陈元光(65年—71年),字廷炬,号龙湖,河南固始人。唐总章二年(669年)随父亲陈政领兵入闽。陈政病殁于云霄任上,陈元光接替父职,平息绥安之乱。唐垂拱二年(686年),陈元光上《请建州县表》,建置漳州郡,首任刺吏。陈元光厉行法治,重垦荒,兴水利,使漳州日臻繁荣。唐景云二年(711年),陈元光殉难于征绥战中,就地安葬于绥安溪大峙原。贞元二年(786年)移葬于石鼓山。墓碑书刻“唐开漳陈将军墓”,墓前有石羊、石虎及华表柱各一对。附近“五叠石”上镌刻有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侍郎蔡世远撰写的《修墓记》。1961…  相似文献   

4.
陈元光(657——711年),字廷炬,号龙湖。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唐朝开漳刺史、正议大夫、岭南行军总管。陈元光将军自未弱冠之年即随父率众南下乎抚蛮獠啸乱,直至殉职,始终坚守闽南戍地,长达四十二载。其间平定闽粤,创辟州县,倡兴庠序,屯垦安民,堪称四大历史功绩,累受朝廷封赏,深受百姓爱戴。终因保卫社稷,为国捐躯,百姓哀之。事闻于朝,即于次年(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诏增秩赐谥,立祠祀奉。自唐至清,累有封赠,漳民咸尊为“开漳圣王”。陈元光出生名门望族。祖父陈犊,字克耕,为唐开国元勋。父陈政,字一民,以功累升为戎卫左郎将、归德将军。陈元光自幼聪颖好学,少时并好骑射,因受家庭教育熏陶,终成文武全才。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陈元光十三岁,领乡荐第一。是  相似文献   

5.
陈元光是闽南民系的共同信仰。陈元光入闽应是经沙县、永安一带进入九龙江上游到达华安九龙山再到漳浦、云霄,而陈元光开漳的影响范围远至虔州(赣州)、潮阳,但由于历史原因,"唐史无人修其列传"。在今天的龙岩市新罗区、漳平市仍保留着"圣王文化"信仰,而龙岩方言的许多语音、词汇源自陈元光祖居地固始。  相似文献   

6.
陈元光故事的演变史极具地方名人故事演变特色。唐代关于"陈元光"的史料较为稀少;宋代陈元光故事初现雏形;明代陈元光武功故事基本定型;清人学风严谨,剔除了地方志中严重背离历史事实的记载,至清末民初,陈元光已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将军。  相似文献   

7.
宫调问题向来复杂,各家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的认识也多有抵牾。本文从律高不同以及均调名与律调名称谓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中吕调在不同文献记载中名称的变化。《唐会要》中有时号称谓的燕乐调是按照古律(唐开元、天宝时期律高)的均调名来记述的,因此黄钟羽就没有被称为中吕调。  相似文献   

8.
路工先生发掘的吕天成《曲品》万历庚戌稿本(以下简称“稿本”),是近年来古典戏曲研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成果。晚明戏曲家吕天成(1580——1618)的《曲品》二卷,刻本早已失传,向以钞本传世。一  相似文献   

9.
提要:陈元光(657-711)被称为“开漳圣王”,系第一任漳州刺史。自漳民渡台以后,陈姓在台蔚为大族,有“陈林半天下”之说,而陈元光开漳功绩遂洋溢于闽台两地,威惠庙之建比比皆是。顾陈元光事迹,新旧《唐书》皆付阙如。是以宋漳浦知县吕王寿有“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之叹。无征不信,清版府县方志取《颖川陈氏开漳世谱》资料,益之以《白石丁氏古谱》构成唐代漳史框架,详实均未惬人意,疑义百端,而后世撰文修志,陈陈相因,守旧弥笃,莫敢细考核实,遂使陈元光族属家世成为千古之谜,以讹传讹,可叹也已!  相似文献   

10.
河老人是特指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从河南中州率领七千官兵及移民进入闽南的特称。他们来到漳州之后,平定了“蛮獠”土著的对抗,采取了民族融合政策,开拓了包括苦草镇(今龙岩市新罗区与漳平市)的闽西南蛮荒僻地,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教育传统,请建龙岩县的建置。后来以陈氏家族为代表的中原移民便落籍为龙岩居民。本文以较为翔实的史料记述了陈元光亲临龙岩巡狩,陈晌在龙岩新罗区恢复新罗县建制。陈酆请建龙岩县并改辖漳州府,陈谟、陈泳开辟移居龙岩,直到陈吉甫镇守龙岩龙门里……等,陈元光以下六代人一代又一代地在龙岩耕耘着。五代时期王潮王审知也是河老人,他们率领数万人经闽西入闽。陈、王家族率队对龙岩的开发,成为开创龙岩文明史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明日     
=G全中速【明」,认侯茄可伶曲(妙”}。述} S5 55尹产~-、、. 6。6 32 5 5 6 1 6 5 32留吕吕翻吕.吕目吕吕目吕吕留吕曰吕二吕吕吕吕留目吕留留厂、l 1 5 10) 1 3 2 16—一,-于/一、、1 5 6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c’61一复厂、5 6 53矛户、2 2 3 21 -昌‘吕二吕吕尸~~-待  相似文献   

12.
<正>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其中的吕碧城(一说庐隐)、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1883年—1943年),安徽省旌德县人。吕碧城家学渊源,12岁时,她诗词书画的水平已经很高了,当时有"才子"美称的著名诗人樊增祥读了吕碧城的诗词,不禁拍案叫绝。1904年至1908年期间,吕碧城担任《大公报》主笔,发表了大量尊重女权、倡导妇女解放的诗词杂文。吕碧城两度周游世界,写了大量描述西方风土人情的诗词,脍炙人口,传诵一时。她的诗词造诣深厚,尤擅填词,字字  相似文献   

13.
北宋一朝 ,能与四川峨眉“三苏”相提并肩者 ,只有陕西的蓝田“四吕”。以蓝田“四吕”在当时的地位、人品、学术成就而言 ,又决不在“三苏”之下。蓝田四吕出身于关中世代诗书之家 ,祖父通 ,曾做过太常博士 ;其父 艹贲 ,为比部郎中。吕 艹贲 共有六个儿子 ,其中五子登科 ,荣获进士及第出身 ;又其中四人成大家 ,《宋史》为之列传 ,这就是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 ,被尊称为“吕氏四贤”。再其中大忠、大钧、大临都曾师从关学开山祖师张载 ,故又有“蓝田三吕”的称谓。这在中国古代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吕大忠 ,字进伯 (一作晋伯 ) ,是…  相似文献   

14.
当代学者关于陈元光籍贯问题的争论,前后持续30余年,形成了30余篇专题论文,但是迄今仍难以形成定论。而现存史籍中关于陈元光籍贯的记载,按照时间先后分别为唐代岭南说、河东说,明代光州说、光州固始说,清代揭阳说、弋阳说,诸说形成时间跨度很大,且相关史籍的记载不乏自相矛盾之处,使得这一问题益发复杂。而学者们对陈元光相关史事、论著及相关陈氏族谱的考订,使得陈元光籍贯与事迹之间的错位更加明显,对于如何以最少的"错误"、最小的"误差"完整书写陈政、陈元光父子开漳、治漳事迹,增加了不少难度。  相似文献   

15.
松州书院     
正松州书院位于漳州市浦南镇松州村,由首任漳州刺史陈元光(657年~711年)创办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关于书院的历史,一般认为,书院始  相似文献   

16.
唐初名将陈元光是开发潮州,创建漳州的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然而他的籍贯至今尚无定论,一说揭阳人,一说属八乡贵人村人,甚至说陈元光是岭南土酋。文章以古揭阳的历史沿革说明陈元光并非八乡山土著而是出自河南。河南何处?文章列举了以往三种说法,都一一加以否定.另立光州说。陈元光及其所领58姓军多数定居漳、潮,蕃衍后代并播迁至台湾和海外。他们为开发祖国南疆.建设繁荣昌盛的漳州、潮州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闽粤、台湾及东南亚各国华侨多崇祀三山国王,但三山国王是人是神,怎样形成却鲜为人知。本文依据唐初陈元光题壁诗认为,三山神是魏晋南北朝时人,因有功于隋,而受封(可能曾被职为揭阳驻守),但他们鉴于隋杨广的暴政退而隐于三山之中,以后还常出以救人急难,传说甚多,逐广为崇奉,历代统治者也加以利用,才由勇士而变为山神。这件事自元起,海内外皆有庙记记述,可为佐证。  相似文献   

18.
陈元光是唐朝初年率众入闽、开发漳州的“开漳圣王”,相传他也是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由于他生于广东揭阳,死在福建漳州,主要活动在八闽地区,所以其生平事迹多不为中土人士所知。但在闽台和海外地区,则是一个被神化了的人物。1990年12月,漳州还专门举办了一个国际学术讨论会来纪念这位对开发漳州有特殊贡献的人。陈元光无疑是豫闽台关系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对他的历史进行研究显然是有必要的。 本文仅将陈元光及与豫闽台关系相关的四个问题提出来讨论,不当之处,敬请陈氏宗亲和海内外学人指正。  相似文献   

19.
元和六年 《岳州圣安寺无姓名和尚碑》(卷六) 《碑阴记》(同上) (记》云:“弘农公自余杭命以行状来,怀远师自长沙以传来,使余为碑。既书其辞,故又假其阴以记。”弘农公,指杨凭,元和四年七月自京兆尹贬临贺尉,是年迁余杭长史。 《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卷九) 《祭吕衡州温文》(卷四十)  相似文献   

20.
陈元光是初唐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他领光州乡荐第一之年,一般认为是在其13岁时。若采信传统的说法,不仅造成对陈元光诗文文本理解的偏误,且不符合唐代进士科举的史实。本文经过对材料的重新分析和考证,确认陈元光12岁领光州乡荐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