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在革兰氏染色中采用正丙醇代替95%酒精脱色,解决了因脱色时间过长和老龄菌体染色假阴性问题,并对培养基的制作、化学药剂杀菌试验方法作了一些新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作者经过对比试验,研究了菌龄、涂片厚度、媒染时间、脱色时间的变化对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革兰氏染色时,大肠杆菌培养24h左右为宜,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15h左右为宜;涂片厚度应均匀薄片;媒染时间控制在60s;脱色时间应严格控制在25—30s。  相似文献   

3.
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革兰氏染色实验的教学效果,应用革兰氏染色法,探讨了菌种的菌龄、细菌涂片厚度、碘液媒染时间和乙醇脱色时间对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获得正确染色结果的条件为:首先将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在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分别培养22~25h、13~17h和18~24h;然后是制作细菌涂片时,取菌量要少于1/3环,涂菌稀薄、均匀;最后是染色。染色的第一步是用草酸铵结晶紫初染60s,再用碘液媒染60s,最后乙醇脱色时间是关键,应严格控制在30~45s为宜。只有控制好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各个环节,才能得到正确的染色结果。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学实验中革兰氏染色两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革兰氏染色三步法和四步法进行了试验比较,发现三步法染色过程操作简单,脱色时间易于掌握,便于学生操作和控制,且染色效果较好,明显提高了实验效率,值得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革兰氏染色实验的教学效果,应用革兰氏染色三步法,探讨了菌龄、涂片厚度、媒染时间和脱色、复染时间对染色结果的影响,并进行了革兰氏染色三步法与四步法的比较试验。获得正确染色结果的条件为:首先将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在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分别培养22~25 h、13~17 h和18~24 h;其次是做涂片时,取菌量要少于1/3环,涂菌稀薄、均匀;最后是染色。而染色的第1步是用结晶紫初染60 s;再用碘液媒染60~90 s;第3步用碱性品红乙醇溶液脱色、复染60~120 s。革兰氏染色三步法,基本原理没有改变,只是将四步法中乙醇退色和番红复染的两步合并在一步中进行,从而达到减少操作,提高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结合1例色素浓重的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合并黑色素细胞瘤样本,对优化葡萄膜色素性肿瘤样本脱色素及免疫组化染色处理的方法进行探索。临床获得的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合并黑色素细胞瘤石蜡组织标本,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草酸溶液进行脱色素处理,并进行Ki67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标本切片脱蜡后使用多聚甲醛或福尔马林后固定,再以质量分数为1%高锰酸钾/质量分数为2%草酸溶液进行脱色素处理能得到满意的HE(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在脱色素之前进行抗原修复,继而经后固定后进行脱色素处理的组织切片,脱色素结果较好且保持了组织的抗原性。对于色素沉重牢固的葡萄膜色素性肿瘤,在脱色素处理前或者抗原修复后,增加后固定步骤,并使用较高浓度的高锰酸钾/草酸溶液,能得到较好的脱色素效果,且可保持组织的抗原性和切片的完整。  相似文献   

7.
过去,在冰冻切片时,运用HE染色,要用两种染料。并且,对H(苏木精)染色后既要脱色又要兰化等履行这些不可缺少的步骤。近来,我们采取了甲苯胺兰一次性染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的基础上,对制备的凝胶进行快速染色-水洗脱色及提高灵敏度的探讨,建立改良的SDS-PAGE染色-脱色法。与传统的方法比较,快速法在不影响检测灵敏度的情况下,大大缩短了分析所需时间,整个分析过程只需40~60min,并且降低了实验成本,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提高灵敏度法可检测到0.1~0.5μg蛋白/条带。  相似文献   

9.
锦/氨纶织物具有抗酸碱性、耐汗酸侵蚀、耐盐分和耐摩擦等综合优点,是服装加工类重要的材料,但是锦/氨纶织物存在染色上的牢度不高的通病,这不仅会造成锦/氨纶织物在使用中脱色,更容易形成锦/氨纶织物类纺织产品市场份额的下降,需要对锦/氨纶织物的染色加以重点研究.本研究以锦/氨纶织物的染色加工工艺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变换染色剂种类、染色次数、染色方式等参数的基础上,对锦/氨纶织物实现染色高牢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研究秀珍菇胞外多糖活性炭脱色工艺。以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活性炭用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pH等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秀珍菇胞外多糖活性炭脱色的最佳工艺:活性炭用量1.6%、脱色时间70 min、脱色温度70℃,pH3。在此条件下,色素的脱除率为80.5%,多糖的保留率为84.8%,该工艺适合秀珍菇胞外多糖脱色。  相似文献   

11.
用泔水油制出的生物柴油因色泽较深极大地影响了产品的外观和品质,本实验以泔水油两步法制得的生物柴油为样品,探索氧化脱色和吸附脱色条件。结果表明,活性白土吸附脱色时最佳条件为:脱色剂用量为样品质量10%,脱色温度为70℃,脱色时间10 min,脱色率为67.26%。双氧水氧化脱色时最佳条件为:脱色剂用量为样品质量3%,脱色温度80℃,脱色时间30 min;脱色率为51.28%。  相似文献   

12.
蚕蛹水解液的脱酸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蚕蛹中提取复合氨基酸的研究综观国内外文献报道主要在国内展开.我们深入分析了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蚕蛹水解液肥酸、脱色的试验工作,现愿以我们的实验结果为整个研究工作添上一笔.一、脱色研究蚕蛹水解液带有很深的酱油色,并有很浓的嗅味,在所见过的各篇报道大多采用活性炭脱色.我们采用了三种树脂和两种活性炭分别对水解液进行脱色,并用7520#分光光度计测定脱色液透光率鉴定脱色效果,并对二个较好的脱色剂作正交试验得出影响脱色效果和脱色过程中氨基酸损失的主要因素,选出最佳脱色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铝阳极和不锈钢阴极的电化学体系中,在恒电流模式下,考察了.活性生红M-3BE模拟废水脱色过程及能耗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电流密度、电解液初始pH值、氯化钠电解质浓度、温度、染料浓度对染料溶液脱色效率影响较大;电流密度、电解液初始pH值、氯化钠与硫酸钠电解质浓度、温度对脱色过程能耗影响显著。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染料溶液脱色率可达到98%,能耗117.75kwh/(kg dye)。在不同pH的范围内,活性红M~3BE表现的脱色机理不同,pH4~8为混凝与阴极还原脱色共同作用,pH小于4和大于9则表现为阴极还原脱色为主,且低pH下能耗较低。氯化钠既有助于提高染料废水的脱水效率,又有助于降低脱色过程中的能耗。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两种改性硅藻土吸附剂,并采用溶液脱色和柱色谱脱色两种工艺,对两种吸附剂的脱色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活性染料溶液而言,升高染液温度有利于提高阳离子改性硅藻土的脱色效果;染液为中性时,阳离子改性硅藻土的脱色效果较差,升高与降低染液pH值均有利于提高阳离子改性硅藻土的脱色效果。与阴离子交换树脂改性硅藻土相比,阳离子树脂改性硅藻土对活性染料溶液的脱色效果较好,脱色成本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5.
将盐泽螺旋藻和细菌混合固定化,比较对亚甲基兰的脱色情况.结果表明:单独固定化藻对亚甲基兰作用4d,脱色率达到80.9%,而在混合固定化条件下,24h即超过了单一固定化藻的脱色效果,脱色率达到83%,作用4d后脱色率达到92.9%.可以认为细菌的加入提高了盐泽螺旋藻对亚甲基兰的抗毒性,并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固定化盐泽螺旋藻对亚甲基兰的脱色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木糖醇发酵液脱色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用活性碳对木糖醇发酵液的分批脱色 .通过考察活性碳用量、p H值、温度、接触时间对木糖醇发酵液的脱色效果及木糖醇回收率的影响 ,确定最佳脱色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真菌Trametes sp.MA-X01所产漆酶对不同种类染料的脱色作用,考察反应体系中不同条件对脱色效率的影响;方法:以3种类型(偶氮类、杂环类、三苯甲烷类)6种染料为研究对象,分别是偶氮类染料伊文思蓝、酸性铬蓝K、杂环类染料酸性红94、碱性红2,三苯甲烷类染料亮绿SF、孔雀石绿。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反应体系中添加不同介体、反应温度、给酶量和染料质量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真菌Trametes sp.MA-X01所产漆酶对不同结构的染料均有较好的脱色作用。在相同的条件下,反应体系中加入介体ABTS可以提高脱色效率;反应温度40℃时的脱色效果最好。但该酶对不同染料的降解能力不同,反应24h,伊文思蓝的脱色率为80.31%,酸性铬兰K的脱色率为59.77%,酸性红94的脱色率为47.19%,碱性红2的脱色率为30.77%,孔雀石绿的脱色率为91.24%,亮绿SF的脱色率为89.09%;结论:真菌Trametes sp.MA-X01所产漆酶对不同结构染料均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在纺织染料废水以及环境污染物降解等方面有着较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活性紫为模型染料,讨论了芬顿氧化脱色过程中散射和染料中间体对反应速率常数和脱色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参数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脱色体系的残留色度是由游离染料、两种中间体及散射四部分组成.若采用传统的测定反应速率常数和脱色率的方法,散射及中间产物的存在将导致较大的系统误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从总残留色度中区分出散射及中间产物所占比例后,所得脱色率和反应速率常数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味精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色素和类黑色素会带入麸酸中,因而需要使用活性炭对其进行脱色精制。文章研究了磷酸法颗粒活性炭对麸酸脱色及酸碱再生效果的影响,分析不同孔径分布的磷酸法颗粒炭对麸酸中和脱色及酸碱再生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常规吸附检测项目探索麸酸脱色及酸碱再生的适宜性。结果表明: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亚基蓝吸附值、高碘与麸酸中和液脱色及酸碱再生效果未呈正相关关系。YL-600-2大孔径型磷酸法颗粒活性炭比YL-600-1高比表面积型的活性炭更适合用于麸酸中和液的脱色和酸碱再生;通过颗粒活性炭的脱色、再生模拟实验获得适宜的颗粒活性炭的孔径范围。以上结果对味精生产厂家进行颗粒活性炭替代粉状活性炭的再生利用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糖浆或回溶糖浆用离子交换法脱色,已经在糖厂或精炼糖厂中应用。法国的传统离子交换法脱色是在80—90℃下,在雷利特C、182(3A2/D)树脂上进行,其新方向是用聚苯乙烯为基体的大孔树脂雷利特D、181和D、182,为使脱色更完全,还混合以丙烯酸为基体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雷利特D、171和雷利特A、685树脂使用。日本奥尔加诺式离子交换脱色装置,采用多孔性强碱氯型阴离子交换树脂AmberliteIRA—401或AmberliteIRA—900。美国所用糖浆脱色树脂与日本奥尔加诺式装置相同。离子交换法脱色,国外均用于糖浆,是否能用于清汁呢?国外均使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脱色,弱碱性阴树脂是否也可使用呢?脱色树脂的再生,国外采用食盐为再生剂,还有没有更好的再生剂可供采用呢?这样一系列问题,促使我们对离子交换法蔗汁脱色进行了一些粗浅的试验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