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市民”的嬗变 市民者,城市居民也,并不单单指在封建社会打入下层的人民,也包括知识阶层——高层次的知识市民即受市民现实功利化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范围更大一点,城市内除“父母官”之外的各色人等都属于市民范畴。本文所说的市民即是广义的大众市民范畴。 “三言”“二拍”为我们展现了已经作为一个独立阶层登上历史舞台的市民的众生相。作者不约而同把兴趣放在普通市民及其身边的琐事上,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将笔触伸向平凡的城市生活。他们第一次真实而全面地描绘出一个市民的世界,为市井细民写心,为市井细民立传。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章回说部的两大“奇书”。这两部杰作,都有其历史原型,又都经历过民间艺术的长期加工,最后完成于文人作家之手。它们出现在同一时代,并为文坛双星而同耀后世。人们常把它们并提,却很少将它们放在一起比较研究。事实上,这两部小说之间,有着许多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诸如:两书的作者是否都是罗贯中?它们问世时间谁先谁后?主要倾向是否都是“为市井细民写心”或者“颂扬忠义”?如此等等。探索这些课题,运用比较的方法去综合研究这两部作品,应当说是一条可行的途径。现仅就管见所及,试从人物形象出发,将《三国》和  相似文献   

3.
近代文人的入世之心更切 ,风气也更为败坏。其急于入世 ,多是为了名利 ,“入世”即“入仕” ,首要之务是“附势” ,于是形成了以权要为中心的若干文人集团。一旦入世受挫 ,文人或消沉 ,或愤激 ,甚或颠狂。尽管近代文人中不乏仁人志士 ,他们代表了近代文人的主流 ,但众多庸碌之辈却最终使他们的努力付诸东流  相似文献   

4.
宋代文人俗词的兴起与发展和市井俗曲密切相关,曲的词化与词的曲化充分反映了二者之间的亲密关系,词人或者就市井流行音乐填词,或者模仿市井俗曲的语言和情调进行创作,虽然词的语言和情趣都有悖于正统意识观念,但却体现出一种雅词所不具备的审美特色-俗中带雅,这种现象受到浓厚的市井俗文化氛围与词人“游戏为词”创作态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们曾经彼此陌生,只因文学,走得更近。我们也终究要分开,就让文学留住那淡淡的记忆吧。有人说: “我写不出来,但我明白。”这也许是文学的独特魅力。文学并不只属于文人,它属于每一个人,属于那些已经分开的人们。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尊师重教的传统可谓深入人心。除了那些老掉牙的例证之外,我还可以举出一个更深刻的例子来证明,那就是人们对于教师教育行为中的过失,往往采取了包容的态度,说“心是好的,只是方法不对”,或者说是“好心办了坏事”。我的一个孩子读小学时,写了一篇题为《我们的老师》的作文,却不敢交上去。问之,原来是写一位教师上课时用竹扫把赶打学生的事,并说这全是事实,绝无半句虚假。她问我能不能写。我说要写也写得,但你不能写好的事情吗?她说不,就要写这个,看来意见还挺大;但又不敢交上去,怎么办,我便启发她,那就想个办法,让教师看了作文以后…  相似文献   

7.
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感情是金锦散文创作的主要内容,呈现出作家浓郁的民间情怀,这一方面是由于作家鲁西南农村的成长经历,另一方面则因为其与市井细民的密不可分。在其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作家又接受了现代文明的洗礼,树立了牢固的知识分子意识,又使其散文超越了"民间"的局限而具有了开放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在漫长的人生起跑线上,并没有人向我们发出那激动人心的起跑令,但我们四周,却处处是无声的“起跑”信号。一次“起跑”就意味着肌肉与力量的凝聚,一次“起跑”就冲起了拼搏与意志的最高极限,一次“起跑”就牵动起无数爱我们人的心。这无数次“起跑”,也将回答出人生的某种问题吧!  相似文献   

9.
一篇写人的作文生动不生动,感人不感人,关键是“这个人物”写没写活。也就是说有没有捕捉到“这个人物”的“一刹那”,并在这“一刹那”中给人物“拍摄”几个“特写镜头”,让读者的心受到震动。因此,我们作文时,一定要捕捉住人物的“一刹那”,写得生动具体,写得活灵活现,打动人心。在这方面,很多课文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0.
老派文人与老文人的内涵截然不同,老文人是一个时间概念,它指向的是人的资历;老派的文人是指向品位上的,它指称的是一个人内在的质地。真正的老派文人就是个人道德高尚、学问渊博而又活得非常有个性的那一类文人。老派文人追求内在的功夫,他们不慕虚荣,更不屑于向权势者献媚。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时尚文人向别人炫耀“某某学者为我写过评论”、“某某领导和我共进过晚餐”,但是这一切绝对不会发生在老派文人身上。  相似文献   

11.
写字,看似简单的笔画累积,实际却能反映出人的个性与特点。对于我们小学教师来说,培养学生写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但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那我们教师该如何做才能让学生做到笔笔认真,字字  相似文献   

12.
贾谊的处世态度因政治际遇的变化而表现出动态的发展过程。入仕前的贾谊在处世心态上还处在模糊性阶段,入仕初比较顺利之时,他表现出强烈的功业意识和进取心态,实现自我的价值追求,但却同时吸纳了老庄道学逍遥自由,置生死、荣辱、祸福于身外的处世哲学,从而表现出处世态度的二重性和心灵的复杂性。这种矛盾心态因此后中国历史的固有特征而不断体现在后代士人知识分子的生活之中。这种延绵构成了古代士人知识分子的代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经历了日记起步、写话等训练后,同学们似乎已经觉得写作文不是那么难了。是啊,作文不就是用笔“说”话吗?只不过用笔“说”的文字比用嘴说的话语要简洁些、更有层次些!但是,当我们对写作文不再感到那么陌生的时候,却发现作文又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那就是:明明用嘴说出来的是一件很精彩的事,我们用笔“说”出来的却只有寥寥几句话;明明在眼中是一处很优美的风景,我们用笔“绘”出来的却只有单调的轮廓。那么,怎样解决这面临的困惑,登上写作的新高度呢?其实,我们可以调动身上的五员大将——眼、耳、鼻、舌、心来写活文章!请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五员大将”有什么能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帮你看清事物的颜色、形状,看清人物的动作、神态;耳朵能帮你听清大自然里许多事物发出的声音;鼻子能帮你闻清不同东西的气味;舌头可以帮你尝出事物的酸甜苦辣;“心”这员大将的作用就更大了,虽然它无法直接接触到任何事物,但它却可以帮你感受到各种情感。如果在写作文时,把这“五员大将”的能耐展示出来,那你的作文就再也不愁写不具体、写不生动了!很多同学都爱吃一种食物,它的名字虽然不好听,但吃起来却是又美又香,那就是——臭豆腐。你运用这“五员大将”来试一试吧!当你还没走...  相似文献   

14.
在文人的心灵上,有什么比遭到戏谑和厌鄙更痛心的呢?元代的文人墨客就无奈地承受着极端的戏谑和厌鄙。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记载,当时“人有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尽管作者认为这是出于“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的戏谑之词,但不管怎么说也能看出当时社会对“儒”鄙夷的意味。更何况郑所南《心史》尚言此为元朝之制呢(郑作“七猎八民”)!考诸史籍,元代文人等知识分子处于“儒人颠倒不如人”的社会地位确是一种事实。他们不仅要交纳历朝政府作为经济  相似文献   

15.
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不仅塑造了一个十分丰满的“曾国藩形象”,更是从这一人物形象身上展现了一种“曾国藩现象”;这种“现象”蕴涵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为他人谋事可以高瞻远瞩、精到细密,一旦返诸自身便缺少主见、畏首畏尾。形成这一特点的缘由,乃是因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孔孟名教的浸润下,一门心思所想的都是为皇上“尽忠”,从来不曾有“自主”意识,这无论是对文学人物还是历史人物来说都是同一的,也正是这种同一性映照出一种历史定律。借鉴到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超越这种历史定律,造就具有自主意识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写春游、秋游或写景时常会说“我看见了什么,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之类的话,但很少写我觉得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我感受到了什么,我的感觉怎么样。说得严重一些,我们在写这类作文时,往往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忘记了自己作为一个参加活动的人的感觉的存在。这句话或许不太好懂,说得简单一点,我们写这类作文时,不仅要告诉读者我看见了什么,还要告诉读者,我感觉到了什么,我的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我们或者会说:“啊呀,那是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我完成作业就够啦。”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很难写好作文,自然,每一次写作文时,不…  相似文献   

17.
古代的那些文人骚客已随历史的烟尘淡淡远去,然而他们那发自内心的文字却使他们得到了永生。透过那用血泪写成的诗作,我们看见了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触摸到他们苦痛的灵魂。元镇和秦观,一唐一宋,但命运遭际都曾把他们打入悲苦的绝境之中。每每读到《踏莎行》与《得乐天书》,心总是沉沉的。这两首诗都写在他们谪居之时,又都是写接到远方友人书信后内心激起的波澜。不同的是,元稹是哭泣,秦观是恨,而且,他们把自己的情感都写到极致。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让人怦然心动的文章。作者写的是班里新转来的一个小男生,女生背后叫他为“班草”。他是一个很可爱的男孩,文静而聪慧,在人们看来是个很阳光的男孩。“我”对他的好感油然而生,但“我”恪守生活信条,就是保持距离,这样才有充实的美感。作者写“我”对他的暗恋,在内心被他的优雅的素质所感染,在这种柏拉图式、唯美主义式的爱意中产生一种美感。作者对此写得很细致动人。作者对“我”和他的交往时写道:“他为人很随和,你跟他说话,他都带着满脸的笑,像小男孩似的望着你,可我却不敢看着他那充满阳光和笑意的眸子。”作者写女孩子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全文无一字提及“伤害”,但我们却能感受到“我”心的伤痛和满脸泪水的分量。在养狗问题上,“我”与家人几番冲突,最终未能留下小狗。作者把这种冲突写得既曲折,又充满无奈,让人见出作者的功底。  相似文献   

20.
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为巩固其统治地位而对知识分子实行有效笼络的重要手段之一。这里结合清朝的科举制度,就这一“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入仕”制度作一简单的介绍。一般讲来,完整的科举考试包括童试、乡试、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