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天,人多钓鲫。但鲫鱼性温,怕热不怕冷,天凉则在水中摇头摆尾,天热则在水中缩首畏尾。故在夏天钓鲫要注意八钓八不钓。一、钓深水不钓浅水。深水凉,浅水热,夏天鲫鱼在深水里待得多,到浅水的时间很短,故选择深水钓之。钓深水一般在2米左右,如遇酷热的高温天,则宜更深一点。  相似文献   

2.
有两则钓谚是说垂钓深度的:“深水大鱼到,浅水钓鱼苗,不深不浅钓鱼好”,“春钓滩,夏钓潭,冬钓暖”。细心的钓友可能早就看出来了,这两则钓谚有一点点的抵触。那么春钓到底是钓深还是钓滩(浅)?  相似文献   

3.
春钓浅滩     
“九”尽春回,万物复苏。温暖的阳光撒向河面,使得水中许多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开始在水温回升快的浅水区域生长、繁殖:醒来的鱼儿也开始为了弥补自己虚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不得不离开自己的越冬窝点到氧气充足、饵料丰富、温暖的浅水区域去觅食、产卵。春天,垂钓的黄金季节,有经验的钓手在选择钓点时,往往首选浅滩。但并不是所有的浅滩都能钓到鱼,应如何在浅滩进行垂钓呢?  相似文献   

4.
冬钓的一般规律都是钓深水。在多年的冬钓实践中发现以及根据钓友们的经验,得出了冬钓的选点做窝也是多样性的结论:即深水能钓上鱼,浅水也有鱼可钓。 阴钓浅——冬季的浅水(这里指水库0.5~1.5米深度的水域)由于长期沉淀的作用,已形成较清的水势,加上饵料的缺乏,鱼儿拢边  相似文献   

5.
郁文生 《钓鱼》2009,(19):32-32
在我们苏北里下河一带,秋季气候特点是:初秋比较炎热,仲秋忽冷忽热,晚秋不冷不热。从总体上讲,晚秋温度比较适宜,有一种秋高气爽感,人感到很舒适、惬意,可全天候出钓。此时的鲫鱼食欲较旺,它白天大多在浅水区活动、嬉戏、游玩、觅食。古人说的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为此,钓手若在自然水域中垂钓时,应尽可能寻找50~100厘米左右的浅水区域,且在此处做窝垂钓,通常会有较好的钓效。  相似文献   

6.
巧钓落水鱼     
刘汉初 《垂钓》2003,(3):20-21
在施钓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转移钓位、更换饵料、改变钓法、搅动水体等措施加以辅助,也许甲地不行乙地行,素饵不咬荤饵咬,深水“不中”浅水“中”,底钓无鱼浮有鱼……  相似文献   

7.
一、钓位选一钓位设两窝点:除根据季节、气候、水温。气压、水情、鱼情等情况确定正常的钓位外,尚须注重选在同一钓位前方水域中能有两个深浅不同的窝点。浅水窝点主钓中小鱼,深水窝点主钓大鱼。中小鱼栖息地和觅食区:近岸浅水区饵料丰富,尤其是水草区荤素饵料俱全,故大中小鱼均多喜在浅水区觅食。中小鱼警觉性较差、贪食、没记性,虽然也一惊而散,但过一小会儿又会聚回继续觅食,除暴热骤寒、狂风暴雨、缺氧和冬季等情况外,春夏秋三季几乎不离浅水区,浅水区成了中小鱼的栖息地和觅食区,故在浅水区设窝点易钓获较多。浅水窝点水深…  相似文献   

8.
早春五钓     
一、选钓草窝 在水域应尽量挑选稀疏的水草缝隙中或是密草的外缘下钩,两方水草之间、草洞、草眼半深半浅水处所,是天赐钓位(向阳处)。如遇草丛无法下钩时,可用竹竿木棍轻、慢挑开草尖,扒开浮草有盆大的草洞眼做钓窝,向窝内撒下底饵诱鱼。随着早春气温水温日日增高,这些水草处开始有微生物活动繁殖,给鱼儿提供了大量食饵。草窝又是鱼儿躲避天敌攻击和栖息、产卵繁殖后代最好场所,下钩必有收获。忌选钓亮水、光面浅水、阴阳水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邹思全 《钓鱼》2010,(22):42-43
刚拿到邹钓友的这篇稿子的时候,就感觉不对。一琢磨,题目有问题,中晚秋天寒地冻,钓浅水怎么会有收获呢?这是常识啊!带着笑意继续往下看全文,可是文章越看越是心惊肉跳。编辑其实是犯了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鱼儿在水里,不管你什么季节、不管什么气候、不管什么常识!它根据自己的生理需要去确定自己的行为,若是平均温度在30℃的中晚秋,怎么就不能钓浅水呢?钓鱼也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啊!  相似文献   

10.
七八月份,正是大中型水库钓鲤鱼的旺季,每年的这个季节,北方地区的钓鱼人也就开始活跃起来。鲤鱼的习性喜热,所以它的觅食路线这时还是在浅水区域;加之多数钓友的时间都很紧,一般的垂钓也就是1~2天的时间。所以要求必须发窝要快,下面我把我们这里在夏季用玉米粒诱钓鲤鱼的方法介绍给各位钓友。  相似文献   

11.
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经过缺氧少食的冬天困在深水的鲫鱼,逐渐苏醒,并开始向水温较高的近岸浅水游去。近岸浅水,水草丰富,浮游生物、小虾活跃,草种子、庄稼残余颗粒、树叶堆积较多;微波粼粼,溶氧量充足,水温较高,是鲫鱼憩息、聚集、嬉戏、觅食的最佳场所。渔谚:“春钓浅,秋钓深。”  相似文献   

12.
苏宁译 《钓鱼》2007,(8X):56-57
夏天,在浅水带鱼用什么法子最好?此次我们在东京湾见识了一下日本人的钓法。“和假饵钓一样,边扬竿引逗边连续卷绕就有鱼来咬食了。饵钓的话效果最好的就是这种钓法。”  相似文献   

13.
张林 《钓鱼》2008,(3):48-49
鲈鱼是一种在浅水区域活动的掠食性鱼种。在大多数情况下,鲈鱼多是在2.5米左右游弋,所以这是钓手垂钓的最佳水层。水体清澈、表层缺少遮蔽物、水温低等情况都会使得鲈鱼下潜至更深的水层,但大多数的钓鲈高手都认为,鲈鱼在水温10℃时仍旧会停留在常见的水层。  相似文献   

14.
春钓技巧ABC     
春钓钓具钓谚说:“春钓三大巧,软竿、细线、鱼钩小。”春钓宜用手竿,竿宜软,5.4~6.3米长为好。因春天的鱼儿一般个体不大,钓取小鱼,使用软竿方便省力效果好。春钓宜用细线,以进口线1~1.5号的为佳。细线在水中的阻力小,传递信号快,使你能准确判断提竿时机。春钓宜用小钩,以进口钩5~6号的为好。因春天一般鱼儿小,由于水冷和刚开口吃食,嘴又张得小,所以宜用小钩。 春钓浅水春天,万物复苏,许多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先在浅水中开始生长繁殖;加之浅水中氧气较深水丰富,故鱼儿纷纷到浅水区觅食。所以,早春垂钓,必…  相似文献   

15.
一、春暖草先“活”。所谓钓草钓滩,即是在春钓中选择水库周边向阳水域之草隙、草洞中布窝施钓之意。究其原因有二:其一,在春光明媚向阳浅水中,水温回升快,相对比深水区温暖。变温鱼类对此非常敏感,这时它们就不约而同地从越冬深水中追温游向这里,调节体温、活动筋骨、觅食壮体,以准备生儿育女繁殖后代之需。其二,水中浮游生物繁衍早,不同的水草春季也开始萌芽,使水中氧气更加充足,小杂鱼虾甚为活跃,这些都给饥肠辘辘之鱼提供了出游觅食的好机会。故此,春钓中选择岸边浅滩有草水域布窝施钓很有成效。  相似文献   

16.
当进入深秋时,鲈鱼仍旧大量进食,以便为过冬做好准备。而这也就意味着鲈鱼对诱饵的攻击性进一步增强,在回水、浅水区域有多种诱饵可供钓手选择诱钓鲈鱼—泳型路亚是其中之一。在我们进一步讨论之前,我要提醒钓手们,  相似文献   

17.
春钓浅滩     
“九”尽春回,万物复苏。使得水中许多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开始在水温回升快的浅水区域生长、繁殖;鱼儿也开始为弥补自己虚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离开自己的越冬窝点到氧溶充足、饵料丰富、温暖的浅水区域去觅食、交配、产卵。春天是垂钓的黄金季节,经验丰富的钓手在选择钓点时,往往首选浅滩;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浅滩都能钓到鱼,应如何在浅滩进行垂钓呢?钓浅滩选点鱼儿是一种变温性动物,它的体温与水温相差0.5~1℃,对水温十分敏感,因而总是喜欢游到它最适宜的水体中去觅食、嬉戏;河湖、湖泊的浅滩处水浅,水易被太阳晒透,升温较快,鱼儿循温游向浅…  相似文献   

18.
暮春八钓     
一、早晚钓岸边进入暮春,白昼的天气比较炎热,只有早晚空气宜人。这两个时段鱼会由深水区游到岸边觅食,无疑会增加浅水处鱼的密度,此时钓岸边的浅水鱼获必丰。因此,暮春早5~8时,晚4~7时是两个垂钓的最佳时段。二、中午钓深潭暮春的白天尤其是中午,浅水处的水温持续升高,鱼不会继续在岸边停留,便纷纷游向深水区纳凉。此时要根据气温变化和鱼的活动规律,把竿投向远方的深水区。但不必  相似文献   

19.
冬季十钓     
<正>渔谚说:“冬天是淡季,收获难如意”,又说:“寒冬鱼闭嘴,下竿也没戏”,可见冬季垂钓确有一定难度。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只要选择天气、钓时、钓场和钓点,采取适合冬钓的技法,出钓还不至于空手而归,说不定有时还会来个小丰收。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冬季应做到十钓:钓深冬季的深水较之浅水的水温高,鱼趋温避冷,每天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深水里,浅水处基本见不到鱼的身影。所以,  相似文献   

20.
贺建成 《钓鱼》2011,(15):26-27
夏天钓鱼,早晨、中午、傍晚三个时段的钓法和技巧是有区别的。早晨钓鱼,是钓露水出窝鱼,鱼情比较活跃,鱼的肚子特别饿,喜欢趁早来到浅水处觅食,吸取氧气,用长竿短线钓法钓浅水近水,容易得手。中午钓鱼,是钓午睡鱼,高温阳光下不要钓清水,要选择在浑水中开窝,采用丢投饵打窝诱鱼钓法,常能丰收。傍晚钓鱼,是钓归巢鱼,归巢鱼宜看星做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