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性和理性,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两种方式。实际生活中,二者多是重叠、交叉、混合地存在于人们的思维方式之中。但经过长时间的认识实践,不同的认识方式会给人留下某种属于经验的(受益)或教训的(受损)深刻印痕,于是便会逐渐形成一个人认识方式的基本风格:或偏于感性,或偏于理性。  相似文献   

2.
"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蔷 《江西教育》2004,(8):31-32
“比较法”,是把彼此有一定联系或者有相同条件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加以比较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区别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特点、本质及其规律。在语义教学中,比较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把两个以上的问题、两种以上的观点、两篇以上的文章……相提并  相似文献   

3.
对比和衬托作为隐喻艺术思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创作中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隐喻价值。对比是通过对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中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对照、比较,突出其中某一事物或某一方面的特点,鲜明地反映某种思想、突出某种主题,一般分为外部对比法和内部对比法。艺术衬托则是利用事物之间相近似或相对立的事物作陪衬,从而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具体可以分为正衬和反衬。  相似文献   

4.
陈雪花 《学语文》2007,(4):6-46
文学作品总要塑造人物,表达情感。对比是描写人物、表达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用得好,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个性更突出,情感更强烈,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什么叫"对比"呢?对比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互相对立或在某些方面极不相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对照,以说明事物的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5.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我党1942年延安整风时的重要学习文件。它是一篇复杂而又典型的议论文.从结构看,引论、本论、结论皆备而明显;从论证看,正反对比论证尤其突出,从语言看,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据此,本文的精讲导读可按以下顺序进行。一、读课文,列提纲,从结构中理解正反对比论证的反复性。提示:为了深刻地区别事物的本质,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观点,让好的显得更好,让坏的显得更坏,作者往往把两个矛盾的事物或二种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加以对照,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对比。革命导师列宁曾在《孟什维克的策略纲领》一文中,对如何对比的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必须  相似文献   

6.
一枝所谓正反对比,就是把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中彼此矛盾的两个方面放置在一起对照来写的方法。它可以使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刚与柔、真与假等在比较中得以鉴别,十分鲜明地揭示出所描写事物或者所议论对象的外在特征或内在本质,因而有利于更突出、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旨。其形式主要有两种:  相似文献   

7.
一技 所谓正反对比,就是把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中彼此矛盾的两个方面放置在一起对照来写的方法。它可以使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刚与柔、真与假等在比较中得以鉴别,十分鲜明地揭示出所描写事物或者所议论对象的外在特征或内在本质,因而有利于更突出、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旨。其形式主要有两种:  相似文献   

8.
对比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事物或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对比的过程能使人们清晰辨别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客观事物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有相似处又有相异点.通过对比,既可以具体地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又可以具体地了解事物之间的相异性.而且对比  相似文献   

9.
对比趣话     
对比,又叫“对照”。指的是把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比较,突显事物特征。运用对比,可以使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也可以使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一般来说,运用对比手法,能够使作的思想感情更加明确地表达出来,从而也让读有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0.
对比是一种为了突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 ,将相近、相关的事物或现象放在一起 ,对照着进行观察 ,通过辨异求同或同中求异的比较 ,使事物的性质、状态或特征更鲜明突出 ,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对比实验”就是将“对比”和“实验”这两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 ,通过实验进行对比 ,或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 ,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巩固化学知识无疑可起到特殊的作用。一个理想的对比实验 ,要做到科学性、新颖性、简捷性的统一 ,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好化学知识、培养实验能力 ,还可以帮助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事物的特殊性是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本质,不了解各种具体事物包含有何种特殊矛盾,就无从区别事物,就不能发现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也就找不到解决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对照比较,是确定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逻辑方法。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区分事物开始的,而要区分,首先就得对照比较。物理教学中的对照比较法,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列出同类、相似或相反事物的概念及其知识——  相似文献   

12.
冯玲玲 《考试周刊》2012,(80):48-48
何为对照?对照即把两种相差、相反、相关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差、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照,使之相反相成.以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特征,也称对比。对照手法的运用.可以鲜明地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受,收到突出事物本质、表达鲜明爱憎感情的效果。本文将以《巴黎圣母院》为例,共同探讨、体味对照或对比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及其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比是人们认识事物和现象常用的一种科学思维方式。通过对比,可以清晰地发现认识对象的异同与联系,从而加深对认识对象的了解。本文以《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为例,将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进行对比,将数字相同而排列顺序不同的数对进行对比,将数对与图形进行对比,让学习走向深刻。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常遇到“类比“”比较“”对比”概念,这三个概念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它们的相似之处是:都有甲、乙两种事物或某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在文中同时出现,构成两相对照或比较,它们在本质上或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这三者虽然“神似”或“形似”,但从着眼点、适用  相似文献   

15.
陆军  张善贤 《物理教师》2008,29(11):21-22
根据两个研究对象在某些属性或特征的相似或相同,从而推断出这两个研究对象在其他属性或特征上也可能相类似的研究方法,我们称之为类比方法.这种方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之一,也是人们广泛使用的推理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对比法是我们作文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法。这种技法的特点是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人物,或同一事物、人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作对照,互相比较,以达到鲜明地表达思想,说明问题的目的。作文时巧妙运用对比这种写作手法,将对比的双方放在一起,形成具体的对照、比较,或造成相互的烘托、映衬,这样不仅可以突出事物或人物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7.
<正>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的方法,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因此,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比单从正面说理,论证更有力,观点更鲜明。  相似文献   

18.
比较,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非对立的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事物的异同、优劣或高下,帮助人们准确区别事物,认识事物。我们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集中起来有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叫做比较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教给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能打开思路的闸门,可以连点成线,组线成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并有所领悟,有所发现;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辨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迁移思维能力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比较阅读的重点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它有两种类型,即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比较阅读的教学有…  相似文献   

19.
1 归纳推理的含义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由个别的事物开始,进而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又以普遍规律为指导,返回来更深刻地认识个别的事物.[1]按照这样的规律,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其中,归纳方法在人们由个别上升到普遍的认识过程中就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比又叫对照比较,它是把两个事物或人物、一个事物或人物的两个侧面摆在一起,通过比较说明问题的一种方法.为了把事物的特点、人物的性格反映得更清楚、更明白,写文章常常要用到对比的方法,尤其是在小说中,对比描写能为刻划人物和推动情节服务.巧用对比,使所刻划的人物形神毕肖,活灵活现.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中,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描写,尤其是抓住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特点进行对比,使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而活泼,给人印象深刻.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对课文运用对比进行分析,学生明白易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