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休眠机制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省能量、提高网络寿命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同时也带来了端到端延迟性能的下降.尤其对于低占空比无线传感器网络,不同路由方法对网络性能特别是延迟性能的影响很大.提出一种基于随机调度的分布式逐跳路由方法:根据邻居节点的位置信息及其随机调度种子信息,在下一跳选择中以前进距离与延迟之比作为转发测度.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显示,对比已有方法,该方法在端到端分组投递延迟和转发跳数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移动汇聚节点能减轻静态汇聚节点带来的传输热点问题, 从而有效延长网络寿命, 但也带来路由结构不易维护的问题.为设计可靠高效的路由协议, 提出一种基于拓扑信息的可调节的路由协议ALFRP, 该协议通过局部洪泛来更新路由结构.为克服潜在更新开销较大的问题, 协议通过路径延伸比参数控制洪泛的范围, 从而均衡路由更新开销与数据传输开销.为进一步降低路由更新开销和平衡节点负载, ALFRP使用了锚节点链和全网路由树周期轮换的设计思想.仿真结果显示, 与现有前沿工作相比, ALFRP在保证全网数据可靠和高效传输的同时, 可降低近50%的总路由更新开销, 同时明显延长网络的生存寿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汇聚节点放置问题. 通过将无限的搜索空间划分为有限的"通讯交集",在量级上降低了问题的复杂度. 基于这样的理念,建立了基于网格的线性优化模型,并由仿真试验验证了此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适用于无线多跳网络的基于地理位置的多阶邻节点辅助的编码感知路由协议(LFCR).LFCR基于数据流间编码思想,借助地理位置信息,在建立路由时,综合考虑编码机会和传输能够带来的数据包正向前进位移,在创造具有编码机会路径时,避免了路由过度绕远.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经典编码路由协议COPE,LFCR能够显著提高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802.11s无线Mesh网络中协作多样性感知的路由度量,并提出了适应无线Mesh网络特点的协作式路由协议(CDARP)与协作媒体访问控制协议(CMAC).通过构建协作虚拟节点、计算协作链路度量,CDARP-CMAC能够选择最合理的路径进行协作数据传输.实验结果表明,与最优路径的协作机制相比,CDARP-CMAC协议提高了网络有效吞吐量5%~13%;同时降低了数据包丢包率5%~10%.  相似文献   

6.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有着严格的能量限制,目前已有的许多路由协议假定了节点知道网络的全局信息或者让节点根据路由表进行路由。这些方式均会使网络产生较多的通信负荷,增大能量开销。结合多源单汇路由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几种局部路由算法。该算法中,节点仅根据目标节点与邻居节点的地理位置、剩余能量等信息,决定下一跳节点,最终建立到达目的节点的路径。本文首次引入了带约束后跳发射的思想,并将这种后跳发射与已有的算法相结合得到新的后跳路由算法。计算机仿真实验表明,在有数据融合的网络中,带约束的后跳-为难度路由算法使得网络的生存时间最长,较其余算法增加了网络11%和14%的工作周期数。最后又将局部路由算法进行合理改进,得到最小化平均为难度的算法,应用于无数据融合的网络中,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7.
在利用多个传感器的观测数据对环境信息进行整体估值的网络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中央基站的控制方案.通过最小化代价函数的方法,生成一个最优化的决策序列.在传感器数量未知的情况下,该决策序列能够在保证环境信息观测精度的前提下,使网络中正常工作的传感器数量收敛于最小值,从而使得网络中的能量利用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针对Ad Hoc网络的黑洞攻击问题,基于AODV协议提出一种采用"逆向逐节点验证"的解决方案.本方案使用控制报文和数据报文检查网络中是否存在黑洞节点,确定黑洞节点的位置并进行排除.中间节点也对可疑节点进行验证,将黑洞攻击危害降到最低.与现有其他方案的比较表明,改进的方案在有效抵御针对Ad Hoc网络黑洞攻击的同时,具有更低的网络开销和网络延迟.  相似文献   

9.
由于无线网状网具有多网卡多信道,节点移动性低等特性,使用传统的基于最短路径的移动Ad Hoc网络路由协议并不能获得良好的性能。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线网状网路由协议――MEIL算法,通过引入链路干扰度,节点负载度等概念,综合考虑了无线信道的丢包率,链路干扰以及节点的负载等多种重要因素,来确定路由判据,选择链路质量好、干扰小、负载轻的路径来传输数据,有效地提高了网络吞吐量。仿真结果表明,MEIL算法比AODV路由协议和DSDV+ETX算法更适用于无线网状网,在各种业务环境下其吞吐量,时延,到达报文量等性能均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首先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中几种MAC协议和数据流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空闲状态的带宽动态分配策略.该策略依据节点空闲状态,将越忙的节点设置的级别越高,使其具有高的竞争机会,从而能优先调度高级别节点的分组,使WSN在一定网络负荷下丢包数更低,能有效缓解某些节点的拥塞,更有利于节能.  相似文献   

11.
传感器节点要存储感知数据、系统配置数据、任务文件等信息,而文件系统可将各类信息以文件形式进行透明的组织管理,并提供统一的用户接口. 本文通过改进日志文件结构实现了一种适合资源受限无线传感器节点的轻量级文件系统,利用节点EEPROM存储部分文件信息实现O(1)时间复杂度的文件访问. 实验表明,与已有类似文件系统相比,该系统对RAM空间静态占用小(不足150字节),缩短了文件访问时间,并能提供文件目录管理与文件恢复等扩展功能.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架构的地下停车场诱导信息系统—UPIS. 系统利用超声检测技术检测车位状态,并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叠加移动3G网络的无线通信架构进行数据传输. 针对地下停车场快速变化的无线信道环境,提出基于TDMA调度的无线通信协议CMesh,用以提高地下停车场内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的生存周期,并且提供可靠的无线数据传输. 描述系统的整体架构,并对CMesh的能量感知路由与TDMA调度机制进行介绍与分析. 通过原型系统实验与实际环境部署,评估了系统的丢包率与能量开销. 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性能能够满足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由于机会路由能够利用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和有损特性,因此一直是提高无线网络路由性能的一个很有效的途径。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无线多跳网络能量高效机会路由算法,该算法使得智能体能够通过训练学习最优的路由策略,以通过机会路由的方式减少传输时间,同时平衡能耗延长网络寿命。此外,本算法还可以极大地缓解冷启动问题并获得较好的初始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高性能移动终端的快速更新及先进的无线网络接入技术,不但繁荣了全球移动互联网服务广度,而且提升了全球移动互联网的服务水平,体现了“无处不在的网络,无所不能的业务”.由于无线Mesh网络与传统的网络技术相比有诸多优点,使之成为当前无线网络接入技术的研究主流.本文首先简介了无线Mesh网络结构、特点、安全性.然后从路由与信道分配方面对无线Mesh网络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最后总结了无线Mesh网络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时间同步技术是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 wsn)许多关键技术实现的基础.文章分析了时间同步方法的重要性和设计时间同步机制关注的性能指标,总结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时间同步技术方法,描述了各自的工作原理以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加权DV-Hop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点自身定位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传感器网络资源受限,定位算法需要综合考虑定位精度、通信、计算开销等方面因素.主要通过对DV-Hop算法的分析,提出了加权定位算法,采用信标节点对未知节点的不同影响力来确定加权因子,以提高定位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简单,无额外通信开销,定位精度较极大似然估计算法高,具有普遍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基于802.16j的无线中继网络中,考虑路由和调度的联合优化问题,最小化系统总调度时间. 首先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建立路由,进行链路业务速率分配,然后基于平移和交换思想提出一种链路调度算法. 理论分析证明所提算法的性能在最坏情况下,不会超过最优性能的1.5倍. 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平均性能非常接近最优性能.  相似文献   

18.
结合网络整体的能耗动态变化情况,提出一种新的节点能耗模型(ECM模型),并基于多路径技术和ECM设计了一种新的多径能量路由协议(MPER协议).通过NS2对比仿真MPER协议和AODV协议,其结果为,MPER协议较AODV协议在能量的使用效率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有效延长了网络生存时间,且在网络成功发送的数据包、网络延时以及分组投递率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和应用以及目前的研究情况,分析了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使用嵌入式服务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然后对嵌入式服务器的硬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校实验中心的监测要求,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验中心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低成本、易部署、无人值守的特点,将大量传感器节点部署在各个实验室,对安全设施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等进行监控.在详细描述系统体系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通信与组网、管理与基础服务、智能信息处理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