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厚康 《阅读》2006,(11):16-16
老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个学期刚刚学过的《“你必须反这条鱼放掉”》《狼和鹿》《放飞蜻蜓》等课吗?它们都是告诉我们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明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篇与动物有关的章《珍珠鸟》,请大家回家预习。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的扩张不仅带来了都市文化与市民文化的颠覆,更影响了处于传统观照下的乡村社会,一种崭新的后乡村文化因此而产生.本文从"城市的异化与人的片断化"、"精神家园"的永久丢失、主体地位的确证与消解三个角度出发,详细的阐述了小说<怀念狼>所具有的后乡村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顾石红 《阅读》2006,(9):17-18
学习了《变色龙》这篇课后,小书虫对“变色龙”这个神奇的精灵很是着迷。变色龙怎么会变色?为什么要变色呢?小书虫很想研究研究这些问题。回到家,小书虫迫不及待地查起了资料。嗬,收获还真不少!第二天,小书虫就把自己的发现介绍了给大家。  相似文献   

4.
从女性主义角度来分析安吉拉·卡特的《与狼为伴》中穿插的四个故事,可以揭示作者是有意穿插进这四个故事的,并且,故事的排列顺序也不是随意的。它是同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相一致的。此外,通过解读四个故事中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可以说明女性主义的发展过程.并且指出卡特心中的男性、女性关系是一个双方和谐相处、雌雄同体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杨淑 《阅读》2009,(3):16-18
四(2)班教室里笑声不断,热闹非凡。他们在干什么?原来他们正在交流《燕子》一文的阅读体会呢!  相似文献   

6.
村上春树(1949-)和夏目漱石(1867-1916)作为相隔大半个世纪的备受瞩目的作家,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两位作家的生活体验中都经历过"孤独",并将"孤独"一词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孤独"的角度入手,具体分析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孤独"。《挪威的森林》中通过细节描绘所流露出的多是普通人的孤独。而《心》则反映了明治时期日本近代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8.
朱志军 《阅读》2009,(6):16-16
同学们,读了《海底世界》,你一定觉得课文写得挺有趣吧? 有趣的开头——“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开头提出了一个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激发了我们的兴趣。是呀,海底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往下读吧。  相似文献   

9.
万进 《阅读》2010,(10):16-17
万老师 您好!课文《牛郎织女》的结尾这样写道:“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每逢这一天,喜鹊也似乎少了许多,据说它们都到天河那儿搭桥去了。”  相似文献   

10.
《荒原狼》作为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浓郁的象征意味在当时那个信仰缺失的时代引导人们探寻精神出路.庄子思想对黑塞影响较深,这在《荒原狼》中的文化反思、人性批判和生死思索等方面均有体现.可以说,《荒原狼》彰显出黑塞利用东方哲学来解决西方精神危机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1.
狼与狗     
一只骨瘦如柴的狼,因狗总是跟它过不去,好久没有找到吃的了,这天,狼遇到了一只高大威猛但正巧迷了路的狗。狼真恨不得扑上去把它撕成碎片,但又寻思自己不是对手,于是狼满脸堆笑,向狗讨教生活之道,话中充满了恭维,诸如仁兄保养得好,显得年轻,真令人羡慕云云。  相似文献   

12.
李小芳 《阅读》2010,(3):15-16
小雅同学:你好!对于你提出的问题,回答如下:《雪儿》这篇课文确实写得很美。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分享它的美吧。  相似文献   

13.
姜平 《阅读》2011,(11):18-18
《石榴》这篇课文按照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成熟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生长的全过程,语言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14.
陆友松 《阅读》2006,(4):18-19
小书虫特喜欢语,在语学习中对诗又情有独钟。这不,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诵读着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相似文献   

15.
16.
课文的结尾     
诸子语 《阅读》2012,(12):20-21
同学们,在学习课文时,你有没有注意结尾呢?其实,课文的结尾形式多样,含义深刻,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全面地理解课文。那么,课文的结尾一般有哪些特点呢? 概括全文 课文《九寨沟》是这样结尾的:“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这就是对课文主要内容——九寨沟自然美景的总结概括。再比如课文《开天辟地》,“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一结尾也是对全文的总括。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并置,在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小说的比较分析中,揭示了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外在地表现为英雄人物形象的死亡和人物形象的平面化,内在地表现为理性意识的消失与精神憧憬的返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新编实用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优点和缺点。就如何使用本教材提出了具体的看法,即对教材中的对话、课文讲授、听力和翻译练习等进行判析,取其精华,为己所用。力求对如何使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教材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9.
珠子 《阅读》2012,(4):19-19
学习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我们不禁为文中母子间的深情所触动,所感动。是啊,古今中外,人们世世代代赞美母亲,歌颂母爱,还将每年5月的第2个星期日设为“母亲节”。  相似文献   

20.
感谢小露珠     
徐继立 《阅读》2012,(11):18-18
课文《小露珠》形象地描写了动物和植物们喜欢、感谢小露珠的情景。小露珠从何而来?动、植物们为什么感谢小露珠?让我们走近小露珠,一起来认识这个可爱的小精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