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起源于民间,本是伶工乐伎之作,随着文人的介入,逐渐趋于雅化。欧阳修以文人士大夫的身份进行词的创作,推动了词的雅化。本文从欧阳修的言情词,充满士大夫情趣的清雅闲适词,慨叹仕途风波、人生际遇的咏怀词和具有文人气息的民间词几方面来论述欧阳修词是如何体现创作主体高雅情趣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中自然观的发展演变到了北宋时期,在儒释道三家合流的思想背景下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欧阳修文学中的自然观是有着全面启示意义的样本.本文从欧阳修的自然观具有双重性这一观点出发,通过其作品提供的直接线索,以求完成对欧阳修自然观在人生各个阶段发展历程的完整透视.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提出的"诗词分工论"影响了其词的创作特色.欧词的创作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讴歌人性人情;注重审美价值;具有通俗自然、清新流畅的语言风格.这三点都鲜明体现了其词体特征,奠定了有宋一代词风,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气"是中国传统诗学重要的理论范畴,在构建诗学体系中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在词学领域,谢章铤在其"性情说"的基础上,发展前人有关词气的理论成果,形成较为完整的"词气说",将词气理论形态推向成熟。其"词气说"有着独特的内涵,包括和永与豪雅的词人之气、词作内容之气以及和而不促的词作行文之气。"词气说"与贵气、气厚、词量等相关的词学命题联系起来,丰富并拓展了近代词学理论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张惠言既是又是著名经学家,其经学身份对其词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词学理论方面体现在"意内言外"的词学定义和"象理比附"的解词方式,在词作方面体现在重视运用具体意象来传达义理和沉着醇厚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因为被陷"张甥案"、被诬"帷薄不修",使他人生情感出现了波折,据此可以把他的散文分为三个时期。前期以豪壮之气为主要特征,情感不加隐讳,踔厉风发;中期平易流畅、委曲婉转,情感至深且内敛;后期情感表现为在悲凉中寻求豁达,在迁移中截获宁静。  相似文献   

7.
咏雪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领域之一。欧阳修创"禁体",苏轼作"尖叉韵"雪诗,后人争相效仿,甚至有人将"禁体"扩大到词、赋、曲等文体创作之中,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文化现象。将吴应箕的禁体与尖叉韵雪诗置于禁体与尖叉韵雪诗发展史中来考察其继承与发展是很有意义的。特别是从学界不太关注的视角与不太注意的材料来研究禁体雪诗,有利于拓深禁体诗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晏几道,宋小令词代表人物,因一部《小山词》而翘登北宋文坛,与其父并称为"大小晏"。从20世纪80年代到2017年,已有300余篇研究论文,这些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成效。晏几道的文学成就不无例外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研究者或以阶段性总结来概括研究成果,或从文本、艺术手法、体裁演变等角度进行分析,或以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美学等理论介入研究晏几道思想发展、情感转变、人生选择等。其"狷者"人生研究以孔子的"狷"人格分析为基础,从其文学成就和有所不为的处世态度方面来探析晏几道的个性和词作,从而呈现晏几道丰富立体的狷者人生。  相似文献   

9.
王冠 《阅读》2012,(11):12-13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一生酷爱收藏金石书画。在所有的珍藏中,他特别钟爱《正午牡丹》这幅古画。为了这幅画,欧阳修还去请教了当时的副宰相吴育。吴育仔细看了画后,肯定地说:"这画画的是正午的牡丹。"欧阳修眼睛露出惊讶的神色,吴育怎么看出来的呢?吴育看出了欧阳修的心思,就说:"我这不是凭空说的,你看这猫眼,细长如线,这就说明画的是正午的牡丹。"  相似文献   

10.
一般研究认为《醉翁亭记》的主旨是"与民同乐",通过对欧阳修知滁及离滁之后的相关诗文考察,可以发现:《醉翁亭记》中的"太守之乐"不是儒家所倡导的一般意义上的"与民同乐",而是欧阳修被诬贬滁州之后复杂心情的外在表现,欧阳修践行儒家"与民同乐"的理想,更多体现在同年创作的《丰乐亭记》中。  相似文献   

11.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以令人景仰的道德文章成为开风气的一代宗师,时人对其推崇备至,尊为令楷,但是,收在《醉翁琴趣外编》中的二百多首欧公词作,大部分是描写男欢女爱的作品,这同他在诗文中所表现的庄重肃穆的儒者面目大不相同,以至于引起后人争论。不少词论家对这些“侧艳之词”采取否定、怀疑的态度,认为“欧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渺,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更有甚者,据此断定为刘辉伪作(蔡絛《西清诗话》),以至今天我们见不到一部完整的欧阳修词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彬彬儒士与风流公子的双重人格形象呢?本文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是公认的宋代文坛领袖,北宋古文运动的代表。他一生著述颇丰,文章涉及多个领域,作为杰出的应用文写作大家,其应用文占多数。欧阳修不仅从文体形式、文体应用等方面明确了应用文体的基本性质,还构筑了应用文理论的大体框架,主张应用文体应实用、言简、得体。欧阳修的应用文体恪守"明道"、"致用",开创一代文风,有独特的影响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炎《词源》体现了他主要的词学思想,对当时与后代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人对《词源》的研究几乎从未断绝。20世纪之前,《词源》研究着力于考证其版本内容以及与《乐府指迷》的关系,并阐述了其词学理论的承继与开拓,肯定了它在词史上的地位。20世纪以来,《词源》开始进入现代学术研究视界,呈现出繁盛局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主要体现在词旨概论、"雅正"考辨、"清空"释解、价值考量与影响等方面。进入新世纪,张炎《词源》研究接续了20世纪末的余绪,并出现视角多元化与体系化、细化的特点,形成了新的研究态势。  相似文献   

14.
"花间"一派的词作,自流传以来,被世人认为以"金玉满眼"的浓艳为主要格调,在词体上亦仅仅是应制应歌之作,并无太多内涵可言。然而清代常州词派却另出机杼,称"飞卿词全祖《离骚》"。虽然遭到后世的非议,认为过于牵强附会,但究其实质,固然是与常州词派的词学理论有关,可是另一方面,实在是温庭筠之词和屈原在《离骚》中的抒情有共性。后世往往只看到飞卿的浓艳,却看不到华贵背后的清丽,有的时候的确误读了飞卿词作。本文就从常州词派和《白雨斋词话》说开,旨在探讨飞卿词中的托喻以及与屈原《离骚》的继承关系,以期给飞卿词一个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15.
有着奇特生活经历的一代文学宗师欧阳修,不独“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赞,记事似司马迁”。而且,还能以质朴自然的抒情词、短小隽永的景物词、直抒胸臆的咏史词以及细腻执着的阖艳词,使词这一文学艺术形体达到了“闽阖浑曲挚”的艺术境界,为北宋词风的奠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干,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儒家注重学习,十分重视探讨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问题,并最终归纳出颇具特色的"为己之学"。本文从儒家"为己之学"的提出与发展入手,主要论述了儒家"为己之学"追求的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的价值目标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苏轼《蝶恋花·春景》一词之内,交织着伤春与喜夏的双重主题,突破单一"伤春"的书写模式,创造出新的审美范式;剪影与速写的表现手法不仅形成强烈的画面感和戏剧性,并由此构建了该词雅健超脱的品质,具有词人鲜明的个性色彩;词人在借景抒情、即事抒情中,诗性与理性融通,发出超越时空的人生喟叹,寄寓着对人生逆境的感慨和寻求超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辛派词人尊体意识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尊词体是南宋爱国词派辛派词人词学思想中极为重要的内容。这种意识经历了一个由隐而显的过程。这一过程既与词人自身的词体观念密切相关,更是时代风气影响下的词学发展链条上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词学的跨文化与跨学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保持传统民族特色的同时,开辟出词学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元素的结合以及多元化发展,从而使词学的研究成为一个有生命的、开放性的动态体系,在世界文学的大坐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体育领域公共服务存在"一义多词"现象,即"公共体育服务"和"体育公共服务"两个名称共存,同时对公共体育服务的定义也没有统一定论。从公共体育服务的缘起与变迁、术语学确定术语规范的原则对两个名称进行辨析,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规范术语。然后根据术语学对术语定义的标准化的要求,把公共体育服务定义为为满足公民体育需求而生产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