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放学后,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做值日,教师在教室里写随笔.写着写着笔不出水了,教师想去拿讲台上的墨水.这时一个小男孩手疾眼快地想从讲台上拿一瓶墨水给老师,不料,他失手把瓶子掉在地上,墨水洒得满地都是.  相似文献   

2.
模仿     
一天放学后,我无意间瞥了一眼教室,发现有一个女生正站在讲台上认真地模仿着我残留在黑板上的粉笔字。那是一篇课文的题目,那个女生已仿照着我的笔迹写了五遍了,有的字已写到了真伪难辨的程度。我十分汗颜,想:早知如此,该把那几个字写得更好一些啊!  相似文献   

3.
作课上,我走上了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作题:《假如……》。随后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会想到什么?学生立刻活跃起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接着,我告诉他们看到了这个题目,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下课铃响后,学生纷纷交上了自己的作。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众多教师不再呆板地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走下了讲台。从一定程度上说,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是件好事。至少,教师走到了学生中间,便于进行交流和合作。相对于以讲台作“阵地”,以讲桌作“扶手”的呈现“师道尊严”的教学,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然而,当我们在听课时看过了许多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之后,就会觉得,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令人称道,也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让人忧虑。因此,值得我们思考和讨论的是,教师走下讲台做什么?  相似文献   

5.
肖华 《教育文汇》2005,(7):39-40
某小学,上课预备铃响过,一位语文教师匆忙走上讲台。他习惯性地扫视一圈.略一低头,发现讲台上有一只黑漆漆的瓶子;再一看,原来里面挤着一个个小蝌蚪。我想不少教师都遇到过类似的棘手事,而处理方式不一。那么,这位老师该会有什么“招”呢?请看这位老师在一篇“教育叙事”中所记——  相似文献   

6.
任密 《上海教育》2006,(9B):30-30
《上海教育》是我职业路上的领航员。她引导着我从一名想做不会做、想写不会写的年轻教师成长为能想会做、能做会写的青年教师。  相似文献   

7.
于细微处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年轻的特级教师异地讲课.阶梯教室里坐满了学生以及慕名而来的观摩教师,大家都想一睹这位年轻特级教师的风采。上课铃响起,只见一位相貌平平、腋下夹着讲义的小个子老师,快步走向讲台。他远没有人们想像中的那么儒雅倜傥.台下一阵嘘声。年轻人站在讲台上,平和友善地环顾有些躁动的听众,宣布“上课”,全体学生起立;有一些观摩教师睨着眼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教师示意大家坐下。当他要放下讲义时,发现讲桌上有一层淡淡的粉笔灰,他迅速走下讲台,  相似文献   

8.
讲台啊讲台     
讲台啊讲台,一块隆起于教室一端的小小的平台,一张教桌,一块黑板,一只教鞭。你的构成,虽然这样简单,却被赋予了极为丰富的内涵。 多少年来,人们一提起学校,总把讲台看作典型的标志;歌颂教师,总把讲台看作他们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所在;许多教师抒发情怀,也必然谈起讲台。 笔者也曾在讲台上有过艰辛的付出,从不否认讲台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并曾用最美好的语言歌颂过讲台。记得20世纪80年代我写的一首题为《讲台放歌》的诗中有这样几节:“上讲台啊,话讲台,讲台宽阔连天外,满腹话儿如黄河水,不尽心潮滚滚来。…  相似文献   

9.
王艳芳 《师道》2006,(1):39-39
我拿着一大叠绘画纸走进教室,放在讲台上。拔出钢笔套,一滴墨水不小心滴在一张绘画纸上。“哎呀,老师不小心将墨水滴在稿纸上了,这可怎么办?谁能帮老师想一个好办法?”“老师,赶快重新换一张纸。”前排的小姑娘着急地说。“老师,赶快用粉笔把墨水吸掉!”一个小机灵鬼说着就要去找粉笔。哈哈!他们不知道这是我精心导演的小品。我马上接着说道:“在大家眼中,滴上墨水的纸就变成了一张废纸,就应该扔掉;而在老师眼中,它却可以成为一幅很美的图画,不信你们仔细看!”我侧着脸用嘴轻轻一吹,稿纸上凝重的那一团墨竟可以吹成树枝状,很有动感。孩子们…  相似文献   

10.
曾听过这样一堂课:教师一脸严肃地站在讲台上,先是5分钟的提问。学生一个个站起来背单词环节,背不出来的学生不许坐下,然后是讲解语言点。教师在黑板上一条条地写,讲解一点写一点,学生在下面“刷刷”地记着笔记,鸦雀无声。整堂课教师滔滔不绝地讲着,学生不停地记着,还有学生干脆不记,就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语文教师,要想一支粉笔写春秋,站稳三尺讲台,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作为教坛一员,我敢为天下先,特总结一些教学心得,与诸位方家分享,同时也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刘奔海 《河北教育》2006,(10):48-48
转眼,离开您已经二十多年了,您还记得我吗?我是您的学生刘奔海:二十多年来,求学、工作、奔波!我一直没有再去看过您,您身体可好?前几天听一位小学同学谈起您,说您还在三尺讲台上辛勤地耕耘,我突然想给您写一封信,表达我的思念和敬意。  相似文献   

13.
开学初,我班转来一名新生。在一次上课时,我为了了解他的学习情况,让他到黑板前听写生字。他显得很害怕,在黑板的右下角写了我所念的字。可是,当我们共同检查时,就连我在讲台上也要认真辨认,更不要说坐在后面的学生了,因为他写的字比钢笔字大不了多少。问其原因,他哭着说:“我从一年级到三年级从来没有到黑板上写过字,不知道在黑板上怎样写。”  相似文献   

14.
当第一天走上讲台时,我对自己说:不要做自己憎恶的人!那一天,我明确了自己对自身教师生涯的定位:我希望自己能通过内在的努力,做一个与众不同的教师,一个真正的教师。十年来,这句内心深处的话成为我的道德律令,让我在讲台上一路踉跄着走来,辛酸而沉重。  相似文献   

15.
当我第一次登上讲台,面对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才19岁。那时热血涌动的感觉现在仿佛还在。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我在讲台上已经度过了27个春秋。27年中,我满腔激情地扑在教学上。身为初二年级语文组备课组长的我,曾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性的作文大赛,并多次获奖。现在我登上讲台,感触还是和当年一样,常常因为上了一节好课可以乐得晚上睡不着觉;常常因为学生的文章获奖而喜不自胜。27年的讲台生涯使我从弱冠少年变成了持重的中年人,但激情一点都没有改变。要想当一名好教师,就要热爱教育事业这一神圣的职业;要想当一名好教师,就…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中的“圆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夹着早已准备好的讲义走进教室,突然发觉讲台“不翼而飞”了。学生看出了我的疑惑.忙说:“讲台坏了,拿去修理了。”我一下慌了神,讲义放在哪里呢?以前我总要把讲义放在讲台上,按照备课时设定的思路、流程讲课。如果讲累了.我还可以将身子往讲台靠一靠.或暂用双手撑一撑,也不会有损教师的尊严。  相似文献   

17.
心的启迪     
我们常说:“教师辛勤地耕耘在三尺讲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是的,每一位教师都挚爱着属于自己的这一份事业,坚守着这一份责任。  相似文献   

18.
讲台上的教师形象 一次听课,有位青年教师把手抄在裤兜里就进了教室,手也不拿出来就开始讲课。看上去他对教材相当熟悉了,但我们听课的人坐在下边怎么看怎么不顺眼。难道这种形象就表示老师很有学问吗?这不能不让我们想说,一位教师是不是也应该注意他在讲台上的形象呢?  相似文献   

19.
那天的阳光很明亮,窗外的树叶绿得近乎透明,阳光在一条条叶脉中跃动流转。老师只提了一台录音机走进教室,对我们说今天上最后一堂语文课,大家听着音乐写作文,想些什么就写什么,写完了送到讲台上来。  相似文献   

20.
1991年8月,初为人师的我,踌躇满志地登上了少年时代就崇敬的三尺讲台。实现了当一名教师的夙愿。我满腔热情地工作着,全力想把教育教学工作搞好。可事与愿违,我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方法不受学生欢迎。面对学生的质疑责难,我陷入了困境。然而,让我摆脱这一困境的竟是《河南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