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把“三农”问题解决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关于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问题,可以从三句话中找到答案,一句话是邓小平同志说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第二句话是江泽民同志说的“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第三句话是温家宝总理说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所以我们说:着力推进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考察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一、农村社会建设史实质是党的发展观演变史,历经从"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反哺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变化。二、农村社会建设经历了从尽力满足人民最低生活需要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致力平等社会关系到建构和谐社会、从依靠政治动员到加强社会体制机制建设的过程,反映了建国以来党的农村社会建设思想与实践"扬弃"过程。启示是:新形势下农村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始终把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农村社会建设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3.
从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到2011年“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的转变.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中国农民素质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是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规划的第一项任务,作为贯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方针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意义和农村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责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农村人口众多、…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驱、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导的邓子恢,为改造中国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探索中国合作化道路,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他的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生产力标准,反对急躁冒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原则,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等农业和农村经济思想,将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予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其本质是发展农村生产力,逐步缩小城乡差别,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为此,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坚持”。一是必须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展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农村教育工作中,就是要求我们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宜的新农村教育。具体讲至少包括: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0.
余嘉强在《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三下乡”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根本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涉及“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既要依靠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国家的扶持,也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高校是先进科学与文化的集中地,大学生“三下乡”,能够把党的政策和党的温暖带到农村,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农村经济的基础。文章从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立法与改革的目的入手,阐述现行农村土地管理体系存在侵害农户权益、建设用地供求矛盾突出、土地耕种效益低下、城乡土地市场分割等问题。并提出改革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赋予农民永久的土地使用权,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开征房产税、农村土地使用税及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管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族学校与社区文化互动关系是当前教育改革中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探讨和建构民族学校与社区文化的互动关系,对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理解以及民族文化的可持续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以文献、个案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展开探讨,认为建构民族学校与社区文化互动关系是由学校教育的社会性、文化性以及农牧区中小学文化持续传承所决定的。建构二者的互动关系,是在确立民族学校的文化主体性的前提下,建立二者之间的文化对话和文化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经济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中的一块短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文章从农业发展在土地、劳动力、农业经营组织管理、财政支农资金等供给要素视域入手,通过实证研究,定性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经济改革的对策和建议,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释放新活力。  相似文献   

14.
早期农村现代化的有益探索--民国江西万家埠实验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 30年代 ,江西农村改进社的乡村工作者按照其乡村建设理念 ,在安义县万家埠进行了农业改良、农村教育、农村合作、农村民众运动、农村公共设施和社会保障事业等方面工作的尝试 ,其实践确定了万家埠早期农村现代化的走向和主要内容。万家埠实验区的乡村建设 ,是早期农村现代化的有益探索 ;其农村改革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须总结的教训 ,这些经验与教训对当前中国农村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中小学是我市基础教育的重要基础。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关注并发现我市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推动我市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问题是“三农”核心问题。迄今为止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在不断扩大、强化和稳定农民的土地产权。这一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改革仍不彻底。农村产权制度的不完善及内在矛盾导致农村广泛而持久的土地之争,必须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农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产权,从“两权分离”到“五权合一”。在农地制度改革的同时必须进行社保、财税、行政及乡村社会组织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农村课程改革的困境与出路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泽宇 《教育科学》2007,23(1):29-31
本文根据对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情况的调查,总结分析了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所遇到的诸如课程、教师、学生、评价和资源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并据此提出了农村课改走出困境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给中国乡村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中共在土改过程中通过访贫问苦、诉苦运动、挖苦根等一系列思想层面上的动员方法,以及划成分、斗地主、分果实等实践层面上的动员策略,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土地改革。农民动员不仅推动了土地改革的顺利开展,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而且对乡村权力的重构以及乡村社会权力支配体系的改变影响深远。农民动员策略对我们今天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三农问题”的日益显性化,农村税费改革,尤其是全面取消农业税政策的推行,成为当前减轻农民负担、构建和谐社会扣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政策工具。但是,农村税费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治、经济、社会各层面的配套政策保障实施。笔者以取消农业税为切入点,全面分析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各级政府配套政策措施的局限性,提出了通过构建农村公共财政体制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维护税费改革政策可持续性的预想。  相似文献   

20.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现状不容乐观,仍然会长期面临一些问题,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需要采取发挥政府作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推动农业经营体制的变革、构建农村人才市场、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