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如何导入课题,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如何设计板书,如何就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作出相应的评价或点拨等都属于课堂教学范围。教学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调整课堂结构,生成别样的  相似文献   

2.
稿源采珠     
江苏周燕谈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在整个教学进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悉心捕捉,小心把握。若能谨慎地、智慧地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细节,那"生命"就会不断地给课堂生成智慧,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课堂就将成为人间最美好的诗歌。1、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每一位老师,都希望在课上出现亮点,并苦苦地追求亮点,其实亮点就在课堂的不经意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其实,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面对突然"生成"的资源,教师要以有价值、有创见的情境为契机,善于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从而达成教学目标,获得教学成功.  相似文献   

4.
陈静 《考试周刊》2014,(74):148-148
<正>1.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和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探究合作和对话交流的过程中,临时出现的、教师课前未曾预设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当课堂上出现这些的非预期性的"动态生成"时,不能因害怕自己的教学思路会被打乱而加以扼制,因为这些"新情况"如果很好地加以利用,则会成为课堂探究新的动力,所以要提高教育智慧,将这些"节外生枝"加以灵活处理和整合,使之成为新的、具有连续性的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无论教师预设得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课堂生成包括"意料生成"和"意外生成",两者彼此交叉呈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点击"生成资源,以此巧妙改变教学预案,把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刷新"出精彩纷呈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即在师生、生生合作探究与互动交流过程中,课堂生成超出教师的预设,产生新的问题。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往往会因教学环境、学习主体以及学习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教师根据课堂出现的不同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可让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生命体的课堂教学中,从生命的角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其间学生表现出来的许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更是我们无法预料的,而这些生成资源往往就是课堂教学的契机,乃至整节课的亮点。因此教师要关注细节,善于运用智慧,根据课堂特定的情况,因势利导,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那么,教师应如何关注生成这一细节,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  相似文献   

9.
闵俊兰 《快乐阅读》2011,(22):130-131
课堂上复杂多变,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始料不及的情况。教师要善于处理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问题,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笔者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通过精心预设、营造氛围、以疑激疑、"制造矛盾"、有意留白等手法处理动态生成的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朱莉珍 《教师》2011,(9):22-23
课堂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师课前准备再充分,对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事件难以预料,因此决定了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必然性。所谓“动态生成”就是对教学过程中生动可变性的概括。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所以教师不仅需要课前的精心预设,还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整甚至重新设置教学,使课堂教学不再是配合老师的"演出",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从而使课堂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重在探讨预设与生成的教学误区以及教学中如何对预设的内容和目标做出有价值的生成,进而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2.
教学活动是一个通过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动态生成的过程,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定的轨道进行,而必然会出现无数的不确定性,它们超越预设,游离于计划之外,成为"生成性资源".生成性教学理解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诚的态度和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心向与学生就相关课题进行平等对话,并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感受、兴趣与需要等作出的及时价值判断,对教学行为与思路作出机智性调整,以使教学对话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的教学形态.概而言之,它是一种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而教学中的生成更多地是学生主动思考的结果,是学生智慧火花的展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复杂多变的教学中运用自身的智慧,灵活的调控课堂生成,提升课堂教学效益,这是我们教师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但动态生成的如果不能把握一定的"度"和"量",也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的现象。【案例一】调控生成,脱离了目标一位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口算",学生计算44+38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后,在全班汇报交流时出现了6种口算方法。生1:我是先算40+30=70,再算4+8=12,最后算12+70=82。  相似文献   

14.
胡志新 《化学教与学》2013,(11):48-49,18
精心预设的课堂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师既定的教学目标,但是会使得课堂教学不可避免地走向模式化,会缺乏些智慧与灵气.动态生成的课堂,必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活”的课堂.生成的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更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是把握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让预设与生成两相媲美.  相似文献   

15.
金立梅 《考试周刊》2015,(1):134-135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每位教师都非常熟悉的一句话,课堂教学通常是由一个个细节串联而成的。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关注教学细节研究,是对课堂实践的一种更完美的追求。关注细节,教师就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践新课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捕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每一个细节,忽视对这些最细微环节的处理,会导致出现种种问题,课堂教学因此而不完美。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先设定的要求.”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忠实执行教案的过程,课堂评价时总是考虑教学是否完成了教案中的预设过程,尤其是执教公开课时,教师们普遍害怕课堂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让自己下不了台.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参与课堂活动,在开展合作、对话、探究、交流的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信息会层出不穷,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也会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开放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教学不再按照预设的路线前进.这就要求教师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数学课堂教学,它要求我们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的动态变化新特点.本文结合课例分析,阐述一个普通教师对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在忙碌中结束了,静下心来翻看这个学期写的教学反思,发现有许多讲的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遗憾,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应对课堂上出现的生成。"有效处理生成"是新课改以来受到越来越多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课堂生成是课堂教学从教师本位向学生主体转变的必然产物。合理的预设能够有效地处理生成。充分的预设的确能让教师的教学更加"心中有底",把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预判,是降低教师课堂驾驭难度的好办法,但预设不是解决生成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堂是一个生成性的课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教师巧妙利用好动态生成进行教学,则会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无论老师预设得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灵动的课堂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也孕含了丰富的生成性。所以课堂追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精妙的教学艺术。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为教师所运用。《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是这样给"追问"下定义的:"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它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组成部分。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对主体学习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