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书籍装帧是书籍存在和视觉传递的重要形式.书籍装帧艺术随着书籍的演变而逐步发展,纵观书籍装帧的发展史,不同时期的书籍,有不同的装帧概念与艺术形式语言.本文简要介绍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详细阐释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封面设计、色彩设计、版式设计、插图设计的艺术形式关系,体味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视觉艺术要素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是中国书籍装帧的黄金时代,书籍装帧开始打破单一的面貌,呈现出风格多样、富于变化的艺术特点,本文试图对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进行重点审视,探寻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风格,挖掘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逸伦 《文教资料》2013,(22):62-63,69
书籍装帧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受社会发展状况和经济技术条件的影响,不同的历史时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演变基于传统的历史与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和审美观念的提高,书籍装帧由单一的封面设计发展到书籍各部分的设计,涵盖书籍整体策划与设计制作的整个过程。本文简要论述了我国书籍装帧的历史及现代书籍装帧的设计原则、设计要素。  相似文献   

4.
书籍装帧艺术和书籍几乎同时起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不言而喻,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一步步的发展。中国传统书籍装帧艺术在书籍装帧设计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古至今,中国书籍装帧艺术在无数次的演变过程中,渐渐形成了具有古朴、简洁、典雅、实用的东方特色。书籍装帧艺术的任务是对书籍的结构与形态进行设计。本文就是通过对中国传统书籍装帧手法的分析和探讨,旨在阐述中国书籍装帧艺术设计正与时俱进的向着一个可持续性的方向不断发展,在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时,不仅应在对本土艺术语言继承的基础上,而且也应吸收外来文化,在世界全球化的艺术大环境作用下进行对现代审美趋势和现代艺术实验性的探索发现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好的书籍装帧让人有一种纯净、朴实和完美绝伦的感觉享受。书籍装帧设计创造要适应大众需要,创作核心要以社会效益为根本,不仅可以让书籍装帧设计充满丰富的文化意义,还可以对国家文化与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让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让人们的心灵与生活得到更多的满足。在书籍装帧设计思维上可以吸收借鉴各国优秀设计文化,并与中华民族的自身特色相结合,根据书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美术编辑与文字编辑的合作性、局部和整体的统一性、材料和形式的统一性、艺术性与功能性的结合性的设计原则,体现书籍装帧设计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6.
张亮 《时代教育》2014,(11):277-278
在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中,书籍装帧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书籍装帧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书籍装帧设计的一般程序,使学生具备设计书籍封面和书籍整体设计的能力,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性思维。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简要总结出书籍装帧设计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书籍装帧设计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书籍装帧的设计水平不仅是决定书籍整体艺术水准的因素,还是书籍是否畅销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首先给出了书籍装帧设计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一个科学、合理的书籍装帧设计水平的评判模型,并结合实例分析,找出影响书籍装帧设计水平主要因素,实践表明该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书籍装帧历史悠久,但读者对此了解甚少,文章对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封面、环衬、扉页、目录、内文版式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装帧设计在促进文化思想的沟通和交流以及人类社会文明过程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如何通过定量分析表征书籍装帧设计的水平,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所构建的书籍装帧设计水平层次结构模型中各指标的重要性系数进行了定量确定,为书籍装帧设计综合评价奠定了可靠数据基础,也为设计者进行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对书籍装帧设计进行简要的现状分析,提出将生态学引入书籍设计的全新思路。在构建书籍装帧生态设计的设计原则基础上,对本学科实践中的基本的技术手法进行分析,倡导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书籍装帧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1.
南阳汉画像石构图疏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主题浪漫,以其泼辣、豪放而自成风格.文章选取构图、艺术语言构成形式和意境这三个要点,通过三块具有代表性的画像石,对其艺术语言进行尝试性阐释;力求能够对其质朴中现新意、寓奇巧于平淡的艺术风格有更深刘的了解,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代置身于花鸟画探索的人越来越多,全新的语言样式在中国画坛百花齐放,工笔花鸟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创作观念和语言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文章以花鸟画创作的意境为基点,从意境与意象造型、技法拓展、图式拓广等方面结合当今画坛较活跃的几位艺术家的作品,对花鸟画艺术在当代的转型与重构作了一系列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安是一位在当今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的台湾导演。中西结合的人物塑造,独特的叙事方式及出色的电影技巧形成其影片的艺术风格。他的电影创作体现了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对李安电影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为当下市场不詈气的中国电影找到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的艺术性和审美性,直接同用墨、留白联系在一起。对通幅皆灵的艺术效果的探讨,会有助于中国画创作和欣赏中对画中之白的自觉审美。空白美的艺术价值及其形式况味的解读,是本文探研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5.
体式的形成有赖于体貌演变所创造的艺术质素与方法的长期积累、准备与整合,体貌的形成则有赖于体式作为其内容表达、艺术拓展和个性张扬的载体。体式体貌的这种互动互促,构成了中国韵文文体演变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艺术动力。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画新材料与民族审美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切入点,是产生新艺术思想的基础。其所体现的价值观、精神指向、审美引导与民族信念、秩序与需求融合成一个整体结构时,才具有本质意义。当代中国画在借鉴西方对材料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应该积极从科技成果中寻找、探索新的表现媒介和新的语言形式,重构中国画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浅探中国画的空白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画的空白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 ,它以虚实相生的艺术法则 ,构成其独特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中国和西方美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心理,造成了中西在审丑观和审丑艺术实践上的明显差异.中国侧重于对丑美并存和对比性关系的认知,往往以丑反衬美,美是艺术表现的终极目的,而丑只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段.西方则不仅将艺术创造中的审丑视为能引起快感的观照生活与求知的过程,而且发展到把丑看作社会现实与心灵现实更真实的本质的显现形式,其审丑艺术的表现显得更为直接和普遍.  相似文献   

19.
论钟嵘“滋味说”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嵘的滋味说是一个单纯而明确的文学审美概念,融汇了前代文论家的味论思想,其内涵是以“三义”为艺术手法,风力与丹彩相济,这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实际上,滋味说揭示了艺术美感的本质——情景交融的意境美、风力与丹采并茂的技巧美,触及到文学风格的领域,成为文学风格的构成元素。因此“滋味说”有广泛的适用性。不仅仅适用于五言诗这种诗歌形式,也适用于六言、七言律诗、绝句等额体诗和词体。  相似文献   

20.
城市雕塑由于其艺术的独特性和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必然要求其对生态观念及生态文化的反映呈现出其独特的形式与魅力。文章通过雕塑生态观的提出,为城市雕塑设计提供了新的题材和设计思路。生态雕塑是伴随着生态设计概念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类注重表现城市生态环境的雕塑,它的设计策略和设计目标集中体现了对自然的显露和尊重,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维持,对人的关怀和提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