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1 毫秒
1.
1925年2月和10月,广东革命政府在我党倡导下举行两次东征,讨伐盘踞于东江一带的陈炯明军阀势力。“肃清东江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很有它相当的地位”。它不仅为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北伐战  相似文献   

2.
1925年春至同年冬,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长周恩来同志的直接指导下,广东政府有过两次东征和平定杨希闵、刘震寰以及南讨邓本殷、北扫熊克武的伟大壮举.所谓东征,就是革命军由广东出师,向粤东地区(即现在的惠阳、汕头、梅县地区)征讨盘踞粤东的叛军陈炯明.两次东征,在东江地区传播了无  相似文献   

3.
《学习之友》2011,(7):58-58
潮汕大地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汕头市特别支部,是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关怀下于1925年3月创建的。1925年2月,他参与领导国民东征联军讨伐盘踞在东江的军阀陈炯明,每到一处,都非常注重党的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4.
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发动的东征和南征,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件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前者消灭了陈炯明叛逆集团,后者摧毁了邓本殷反动联军,同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南征与东征既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也有自身的特点。一、逐鹿千里,南征军征战近半个广东。邓本殷原来只盘踞在琼崖,1923年为了策应陈炯明的反革命叛乱以及扩大自己的地盘,便率军渡过琼州海峡,涉足雷州半岛。由于得到高州善后处长吕春荣、雷州善后处长陈学谈以及申葆藩、黄志桓等老  相似文献   

5.
一孙中山北上前后的广东形势 1925年的广东战争主要包括第一次东征陈炯明的战争、平定杨刘的战争、第二次东征和南征的战争。经过这几次战争,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促进了广东革命政权的军政、民政、财政的统一,为未来的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因此,这几次战争表现了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如所周知,1924年十月,镇压商团的叛乱,初步稳定了广州革命政权。是年冬季,中国共产党为了展  相似文献   

6.
东征,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大的政治、军事事件。在我党的倡议和推动下,在周恩来同志参与领导和指挥下,一九二五年二月,广东革命政府举行了第一次东征,打垮了盘踞在广东东江潮汕一带的反动军阀陈炯明的主力。同年九月,陈在英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的支持下,重新向国民政府进攻。为肃清封建军阀的反动势力和  相似文献   

7.
国民革命时对陈炯明两次东征的胜利是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和统一的重要条件,为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奠定了基础。关于两次东征,教材笼统地表述为:“广东革命政府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进行两次东征,在省港工人和东江农民支持下,全歼陈炯明叛军。”何端跃老师在《教材中有关国民革命时的东征问题之我见》一文中指出教材的这种表达“模糊、欠妥”.对此笔者表示赞同,认为关于两次东征这样笼统的表述确实不够准确。不过,关于这两次东征的组织机构、主力、支持配合的力量等问题,笔者有着和何老师不尽相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在20世纪20、30年代,他曾四次莅临潮汕.尤其是在1925年秋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胜利后,他受命主持东江地区的行政工作,在重视政权建设和物质建设的同时,为潮汕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1925年广东统一后,加仑根据形势的发展,认为国民党在广东的政治军事地位并不令人担忧,解决邓本殷和陈炯明残部的问题亦不至遇到多大困难,因此,国民政府必须不失时机的向华中进军。本就加仑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1925年广东统一后,加仑根据形势的发展,认为国民党在广东的政治军事地位并不令人担忧,解决邓本殷和陈炯明残部的问题亦不至遇到多大困难,因此,国民政府必须不失时机的向华中进军。本就加仑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陈炯明是近代史上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考察陈氏起起落落的政治生涯,可以发现,他和惠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从由惠州淡水举义后登上广东军政舞台,一度创造了"惠州人的广东"的神话;他与孙中山决裂后,在东江、潮梅一带进行了长达3年的拉锯战,最终以惠州的易手为标志而落败;最后,他病死香港,归葬西湖。陈炯明的成也惠州、败也惠州、归骨惠州,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进行解读:风云激荡的时代,成就了他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的惠州,与他的政治生命息息相关;出于强烈的地方主义情绪,他视惠州为生活的丰沛之地。  相似文献   

12.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极大地影响着近代潮汕历史的进程。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不仅结束了军阀陈炯明割据潮梅的历史,开东江革命政治之新纪元,也将潮汕人民半个多世纪来的反帝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使这场斗争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呈现前所未有的景况。1925年前后在潮汕各地兴起收回教育权运动,便是其重要标志。潮汕人民收回教育权运动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它是帝国主义在该地区长期推行文化侵略政策的必然结果。潮汕为华南重要门户,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经  相似文献   

13.
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史中,广东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成为领风气之先的省份,既比较全面地实现了本区域的历史性变革,也对整个中国的社会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广东地方史研究方面,以东江流域地区为考察范围,对这一地区近现代时期各方面的社会变迁进行全方位研究,并加以系统的论述,过去曾经是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14.
在宣统元年广东咨议局的第一次常年会议中,作为法律审查会会长的陈炯明提交《停止就地正法》议案。这是陈炯明在接受完广东法政学堂的专业培训,历经惠州知府陈兆棠滥用就地正法之权后的郑重考虑。这一议案并没有得到超过半数议员的认可而遭雪藏,似乎预示着在近代中国,法制民主化的实现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五卅运动后,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1925年下半年时,北洋军阀统治极不巩固。直奉军阀在帝国主义操纵下,进行着激烈的混战;而北方实力派之一——倾向于国民革命的冯玉祥国民军的势力,在军阀混战中得到了发展和扩大。奉系军阀在北方的统治摇摇欲坠。同时广东革命根据地经过二次东征、一次南征后,在1925年底肃清了陈炯明、杨希闵、刘震寰、邓本殷等反革命势力,进一步巩固起来了。在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7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成立,8月26日,国民政府又将黄埔学生军等原有军队及归附革命的粤桂滇各军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到第六共六个军(后又将广西李宗仁部改编为第七军,湖南唐生智部改编为第八军,八个军共约十万人)。北洋军阀统治的不稳,北方国民军势力的扩大和南方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有力地推动了全国人民以工农为主体的反帝反军阀斗争。用武力夺取全国政权的条件正在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16.
我们经常见到的中共一大会址照片,那所房子是一大代表李汉俊的哥哥家。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发起小组在渔阳里2号陈独秀的家里正式成立,李汉俊为这个组织起草了纲领。11月,陈独秀接受陈炯明的邀请到广东担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委托李汉俊代理上海小组书记,并将《新青年》杂志交给他和陈望道主编。  相似文献   

17.
为了坚持武装斗争,以古大存为首的“五县暴动委员会”于1928年8月在广东梅县畲坑胜利地发动了武装暴动,给东江西北梅州地区人民树立起一面坚持革命、开展武装斗争的旗帜,为东江地区积累了开展武装斗争的经验,在广东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而为“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思想提供了新的例证,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素材。  相似文献   

18.
洪门致公堂曾经与孙中山关系密切,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贡献良多。但是,在孙中山当上临时大总统后,致公堂因在国内立案事与孙中山渐生矛盾,关系愈趋愈远,与孙中山在政治上的死敌陈炯明则日趋接近。1925年10月,中国致公党成立,陈炯明出任致公党总理,直至1933年去世,其间对致公党多有谋划。陈炯明对致公党的影响,在其生前死后都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9.
铁军     
铁军是指北伐战争中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军组成于1925年秋,其前身是粤军第一师,是1920年11月,孙中山到广州再次组织护法军政府后组建的。当时,以陈炯明为总司令的粤军已扩充达四五万人,但成分复杂,内部不和,孙中山派粤军总参谋长邓铿选素质优良的军官组建第一师,并由邓兼师长。邓铿励精图治,用进步的军事技术、政治常识,教育和训练士兵,使第一师很快成为比较有政治觉悟和训练有素的部队。  相似文献   

20.
《学习之友》2006,(9):63-63
杨石魂,广东普宁人,生于1902年,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他受党组织派遣,回潮汕领导青年学生和工人群众开展革命斗争。1925年,全国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广东潮汕地区更是一浪高过一浪,这一时期,领导潮汕工人开展革命斗争的就是中共汕头特别支部第一任支部书记杨石魂。大革命失败后,时任汕头地委委员兼工委书记的杨石魂,秘密组织普宁和各地农民举行武装暴动,建立普宁县临时人民政府,后率工农武装与海陆丰农军会合,组建起东江工农自卫军。1927年7月,杨石魂按党的要求重回潮汕,任中共汕头市委书记。9月,南昌起义部队先后撤退到潮州、汕头,杨石魂率汕头农军策应起义部队,并亲自护送起义领导人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安全转移到香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