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前,全国地市报纸巳经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报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它在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民意、引导舆论、传播信息、提供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如何在新闻改革的大潮中进一步办好地市报,塑造地市报的美好形象,以便更有效地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全体地市报工作者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正当此时,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市报纸研究会,《新闻理论与实践》报举办这次大赛,旨在促进和深化地市报纸的新闻改革。凡在地市报工作的总编、副总编、社长、副社长、党委书记、副书记、顾问、调研员均可撰文参赛。这次论文大赛设最佳论文奖,优秀论文奖,论文佳作奖三个等级。凡获奖作品按等级发给证书和100至400元奖金。《新闻理论与实践》报和《地市报信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主义报业结构中,地市报纸处于引人注目的地位。如何办好改革开放时期的地市报纸,塑造地市报纸的美好形象?地市报的同行们在思考,在探索,在努力。为了总结地市报纸改革的经验,探索地市报纸改革的目标、途径和方法,推进地市报纸的新闻改革,新闻战线编辑部与山西省雁北日报社、中国地市报研究会联合举办“如何办好地市报纸”北岳杯有奖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4.
地市报新闻研究室是地市一级报纸的新闻学术研究机构,重视并充分发挥这一机构的作用,对于加强新形势下的地市报新闻学术研究工作,推进地市报新闻事业的深入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市报新闻研究室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地市报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地市报新闻学术研究工作日趋活跃,已从单纯的新闻实践逐步走上了与新闻研究相结合的道路。以山东为例,全省17家地市报已有四分之三以上建立了新闻研究室。尽管这些新闻研究室大都建立时间不长,但在总结新闻实践经验、开展新闻理论研讨、交流新闻业务、传递新闻信息、培训新闻队伍、整理新闻资料、参与  相似文献   

5.
在山西省大同市举行的第四次全国地市报经验交流会上,与会代表围绕新闻改革这个宏观话题,就各自报纸的微观特色交流了工作经验。代表们的发言,使我们看到了近几年来地市报纸取得的成绩,以及地市报新闻改革的良好趋势,同时,也促使我们思考一些问题。笔者作为与会者之一,受大会发言的启发,也产生了两点感受。一点是,地市报要寻找坚定的基点,自觉、全面、积极地介入到政治体制改革中去。目前,尽管经济体制的改革遇到了一些困难,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旧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会随之而自动  相似文献   

6.
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提高报纸宣传质量,不论从地市报的目前状况看,还是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都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是因为:一、地市报的现有从业人员成份新,基础差;二、地市报的体制不完善,不定型,没有现成的规律和模式可循;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给地市报带来机遇和挑战,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四、中央前不久提出的要治理新闻出版业中的散、滥现象,地市报也应以此为工作的一个方针加强自身建设。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地市报有些共性的问题需要解决:一、要坚定正确的办报方向,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  相似文献   

7.
在山西省大同市举行的第四次全国地市报经验交流会上,与会代表围绕新闻改革这个宏观话题,就各自报纸的微观特色交流了工作经验。代表们的发言,使我们看到了近几年来地市报纸取得的成绩,以及地市报新闻改革的良好趋势;同时,也促使我们思考一些问题。笔者作为与会者之一,受大会发言的启发,也产生了两点感受。一点是,地市报要寻找坚定的基点,自觉、全面、  相似文献   

8.
时事报道是地市党委机关报在新闻宣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张没有时事新闻或很少刊发时事新闻的报纸,是一张下完整的报纸.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新闻改革的深化,地市报都较重视时事新闻宣传,既强化了报纸的信息功能,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又满足了多层次读者的需求.这是报纸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一大举措,也是新闻改革的成果之一.但是,也有的同志认为,地市报刊不刊发时事新闻无关紧要.其理由一是地市报版面小(少),主要立足本地新闻、时事新闻大报上都有,地市报没有刊发的必要;二是随着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电视新闻比报纸快,报纸的时事新闻竞争不过电视,所以地市报也可以不刊发时事新闻.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诚然,地市报虽然在过去由于受到刊期(多为周三、周四刊)长、版面小(四开四版)的制约,主要立足刊发本地新闻,这无疑是必要的.但这只是地市报的重要职能之一.而且在地方新闻报道中,存在着报道层面浅、内容结构单一、有效信息含量少的问题,没有摆脱那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报道模式.比如说,报道农业、多是“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四季歌”;报道工业,少不了年初“开门红”,夏季“战高温夺高产”,“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等等.而能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改革和经济活动的新动向、新  相似文献   

9.
地市报是报海中的一个特有群落,它属于我国向第三类小报。由于这类报纸的根底浅、实力差、制约多,新闻改革的难度相对来说也就大一些,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本文只就地市报新闻改革的指导思想问题,谈点粗浅看法。近年来,地市报的新闻改革密锣紧鼓,成绩斐然。但总的看来,改革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其它新闻媒介比与发达国家比,显得十分滞后。地市报的许多有识之士对此十分焦虑,迫切希望来一个彻底“革命”。真正按新闻规律办事,使报纸成为新闻纸。然而,新闻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必须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民情、社情特别是地市情出发.不可能“跑步进入”,一蹴而至。注重理论先导性  相似文献   

10.
与大报相比,地市报有其独特的个性,要提高地市报的可读性,我们就得找出地市报的特有个性,按其规律办报。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立足本地,办出特色。地市报新闻来源于本地,反映本地市各行各业的变化,读者也是本地人。对读者来说,地市报纸比省、中央报纸更接近他们,更容易吸引他们,这是地市报优越于大报的地方。鉴于此,地市报应多登些群众和通讯员写的东西,由他们写出自己在工作中的想法、甘苦、问题,会更逼真、  相似文献   

11.
纠正扩版误识进一步发挥优势王俊峰全国300多家地市报,1992年前为对开大报的仅五六家,去年变对开大报的已达六七十家。宁波、汕头、石家庄等日报,还扩为对开八版。地市报的扩版,充分反映了新闻改革与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同步性。也可以说,地市报扩版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今我国的报业结构中,中央和省都已形成了以党报为中心,伴以专业报、对象性报等门类齐全的报纸系统,这为报纸突出各自的主要功能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地市报大多处于一地(市)一报的状态,这就要求报纸担负起多方面的功能,而不可失之偏颇。因此,地市报编辑部在科室划分、版面安排、稿件处理等方面,就不宜盲目仿效中央和省级大报。强调地市报的多功能作用,对地市报自身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我国报业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地市县报兴起了“新闻研讨热”。接连召开了全国部分中小城市党报业务研讨会、全国部分城市地市报业务研讨会、部分县报业务研讨会,还有以省市自治区为范围的地市报或县市报研讨会,以及由三五家或七八家地市报纸自愿联合举办的小型业务研讨会等等。这些研讨会,一般都是每年易地召开一次,大家轮流做东道主,并形成了制度。这些研讨会虽然为业务研讨会,实际上已经伸展到了理论领域,大批的论文就是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研究所结合的产物。这些研讨会,一般都注意邀请新闻行政领导部门、新闻研究单位和新闻报刊编辑部派代表参加,他们可以为会议带来新闻改革的最新信息  相似文献   

14.
现代媒体越来越重视对图片的采编选用。时至今日,图片与文字已成为平面媒体不可偏废的双翼。选用得体的图片,常能产生“一图胜千言”的效果。一张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报纸,必定受读者的欢迎。因此,努力拍好、选好、编好、用好新闻图片,使之抢眼夺目,吸引读者,是值得地市报人探讨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地市报图片采用的现状倡导新闻改革以来,地市报的图片报道随着报人的理念转变和技术装备的更新,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地市报也常有佳作推出,但从与全国各媒体的比较中看,“少、小、旧、浅”是一些地市报图片采用现状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杨尚聘 《传媒》2001,(10):16-17
近年来,报业竞争十分激烈,地市报的生存环境日趋严峻。虽然由于大部分地市合并,大部分地市报拥有两份或更多的报纸,但是,过去一个地区一张报主导市场的局面打破了,大量报纸的涌入,报业市场成为了一个共同竞争的大市场。虽然按照权力结构配备新闻资源的状况一时不会改变,但新闻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地市报要办好,必须提高三个知名度。即:报纸的知名度、报人的知名度、报社的知名度。为何要提高三个知名度? 提高三个知名度,是地市报整体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每家地市报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就地市报系统而言,它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报业的一个分支,无论从报社数量、报纸发行数量,还是从从业人员数量上看,都应在我国新闻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地市报目前尚未取得  相似文献   

17.
“如何办好地市报纸”北岳杯有奖征文活动的启事,我已从去年第12期《新闻战线》上看到了。我觉得搞这项征文活动很有意义,尤其在目前情况下,贵刊能辟出专门篇幅让地市报纸的同志发表一些见解,对进一步办好地市报纸,将会起很好的推动作用。地市报面广量大,又有不同层次,虽然这是地域及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同造成的,但毕竟有一些是共同的问题,值得交流、研究、探讨。当然,有些情况和问题,中央、省、市报纸和其他专业报纸也会遇到,因此,征文更应有地市报纸的个性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地市报人一直在探索,如何解决政治性和政策性有余,而可读性和趣味性不足的难题,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报纸为更多的读者所喜爱。1991年1月4日《中国青年报》推出“星期刊”,困惑了多年的地市报人从中受到启示。也纷纷拿出一期报纸作为“改革的试点”。这些五彩缤纷的“副报”,给新闻改革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笔者从湖北、山西、陕西、河南、四川、湖南、安徽、吉林、江苏、浙江等10省13家地市报1991年第四季度“副报”抽样调查分析后,欣喜地看到,这些“副报”  相似文献   

19.
“如何办好地市报纸”北岳杯有奖征文活动的启事,我已从去年第12期《新闻战线》上看到了。我觉得搞这项征文活动很有意义,尤其在目前情况下,贵刊能辟出专门篇幅让地市报纸的同志发表一些见解,对进一步办好地市报纸,将会起很好的推动作用。地市报面广量大,又有不同层次,虽然这是地域及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同造成的,但毕竟有一些是共同的问题,值得交流、研究、探讨。当然,有些情况和问题,中央、省、市报纸和其他专业报纸也会遇到,因此,征文更应有地市报纸的个性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文化报道是地市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很多地市报对这一块并不重视。文化报道如何搞,是地市报最为头痛的一件事:都市报及国家级、省级报纸抢走了国内、国际文化新闻;很少有娱乐圈里的名家光顾一个小小的地市;地方动态文化又较少而且几无报道价值。基于此,很多地市报干脆就不设文化记者,文化版的内容从其它报刊上摘、从因特网上拾……这样做的后果是:文化报道没了自己的特色,报纸没了自己的文化产品。 怎么给地市报的文化报道定位,一直是新闻界研究的一个课题。笔者通过工作实践,对地市报文化报道角色如何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