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五千年的文明史,税官就随着国家起源一起产生;因为税金历来就是国家的重要命脉之一,所以世界各国历朝历代无不注重税官队伍的全面建设,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相似文献   

2.
五千年前的历史机遇方何黄帝,姓公孙,因居姬水,改姓姬,号轩辕氏。据南宋人所作《轩辕黄帝传》的记载计算,黄帝居位之年距秦灭东周有2731年,秦灭东周是公元前256年,距今2252年。黄帝居位的时间距今4983年,只差17年就是整整五千年。黄帝就是生活在...  相似文献   

3.
黄帝时代及黄帝陵的整修李颖科一、黄帝时代文明初创的历史特征与黄帝陵古朴的外在风貌根据文献记载和相关的考古发现,黄帝当生活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上古时代。而当时正是中华文明草创的重要时刻,人们常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史,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说的就是这...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4月2—6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与民族伟大复兴"学术交流会在西安隆重举行。大会共收到论文七十余篇,来自海峡两岸及海外的七十余位学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一、黄帝陵与黄帝文化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黄帝文化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鲁谆 《华夏文化》2012,(2):4-11
“五千年民族血脉与文化自觉”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4月1日至5日在西安隆重召开。本刊采撷若干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以记载人类前行足迹的历史资料、文化经典、文学作品和中华文化人格为载体,塑造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党的十六大报告号召: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如何结合理工科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形态的"有形"的文化遗产,如文物、典籍;又有主要通过  相似文献   

8.
炎黄賦     
范曾 《中国文化》2007,(3):210-215
莽莽天宇,八萬里雲馳飙作;恢恢地輪,五千年治亂興亡.邙碭脊脉,逶迤遠連昆崗;河洛清波,浩蕩奔注海澨.涉彼洪荒,文明肇創;萬代千秋蒙庥,厥功在我炎黄.曩昔混沌未開之時,含哺而無釜甑,結繩不見文字.伐檀有人,莫及舟車;蠶桑未採,何來垂裳.……  相似文献   

9.
许竟成  戴吉强 《寻根》2006,(6):23-27
闽王王审知,唐代光州固始县人,唐末天下乱,王审知与史王潮、王审带领万众,于光启元年(885年)入闽,其中五千人为固始县籍民。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五千年文明艺术展》已于1998年2月4日在美国纽约古报海姆博物馆隆重开幕。该展共展出了500余件来自我国门个省市扣余个重要博物馆、美术馆的古代及现代艺术藏品,以空前的规模展现了我国公元前三千年至今各个时期的艺术珍品,其中许多作品是第一次在中国境外展出。展览以宏大的规模充分显示了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巨大魁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美国观众和当地华侨及各国旅美人士前往参观,成了美国家喻户晓轰动一时的展览。该展分古代和现代两部分,分别在同属古根海姆博物馆的两个展馆展出。由中国展览交流中心主办的现代部分以油画、国…  相似文献   

11.
我读二年级时,年过七十的爷爷从台湾归来,成了我们家的一员.爷爷终生未娶,从没感受过伴侣无微不至的疼爱,更没有感受过亲生子女至深至爱的关怀,他像一个孤独的行者,默默地走着自己孤独的路.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成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牢不可破的精神力量。深入研究中华文化,让全世界了解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广大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近年来,中华文化研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13.
五千年岁月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文物正是中华文化重要载体,充分发掘利用其独特价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对外交流,是内蒙古博物院多年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之一。日前,为庆祝中日建交40周年,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同我党历史上的遵义会议,对党的路线方针起到了拨乱反正的转折作用,具有划时代意义,挽救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吹响了中国前进的号角,从此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十几亿人口的文明古国,  相似文献   

15.
裴伟 《寻根》2004,(1):84-85
《板桥家书》中有一封《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此信写于乾隆十四年。信后附录了4首五言短诗,叮嘱弟弟教儿子学习歌唱,其诗云:1.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2.耘苗日正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3.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  相似文献   

16.
季蒙 《东方文化》2002,(4):60-75
《说钱》发表后,收到一些读友的意见,我觉得有必要做一些说明。《说钱》写于1999年夏季,《钱钟书先生解经一误》写于1994年春季,原来有五千多字,太冗赘,所以2001年删去大半,但并没有增改,保持了原始面目。  相似文献   

17.
《中外文化交流》2010,(2):94-94
《宋画全集》(上海博物馆藏品卷)日前出版,《宋画全集》这一迄今最权威、最完整的宋画编纂集成已有3卷10册完成出版。历史学家陈寅恪曾经总结中国五千年文化:“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大理电视台<身边>栏目播出了一期<回家>节目.我的同村老乡张继先(笔名北海)上电视了.在我的故乡呈庄村这可是件轰动的事.为圆文学梦,北海抛妻别子,靠一部单车,"万里走单骑",途经20多个省市,一走竟是13年.主持人曾丽霞说他"衣锦还乡"了.而这"衣锦"在我看来,就是北海旅途中,在广州结集出版的两部厚厚的诗集<把身体寄放在哪里>、<北海诗选>.……  相似文献   

19.
王永明  李发立 《寻根》2006,(3):134-135
“炎黄子孙,根在河洛”,已成为全世界华人,特别是一亿多客家人的共识.“河洛”本来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地理概念,指以“九朝古都”洛阳为中心,黄河与洛河交汇的洛阳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寻根问祖是全球华人的大事,通过查阅史料和多次实地考察,我们认为洛阳市新安县的青要山一带,有可能就是五千年前炎黄部落活动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有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个什么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人生来就是人,个个自然会做人,哪里还要有什么另外一种做人的道理呢?不错,人本来就是人,原始也和世界上一切“灵长”的生物差不多。但人类的老祖先,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开始建立了一套文化,教育我们后代子孙怎样才能懂得“人伦”的基本道理,然后才扩充到怎样去为“生活”,怎样好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同于一切“灵长”生物一样的原始状态。当然,其中还包括了“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等等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