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后现代知识观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现代知识的性质有很多表述,其中“客观性”、“普遍性”和“中立性”常常被人们认为是现代知识观的三个基本特征。但是,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科学并不是一种客观性的知识,而是一种较为主观性的、相对性的知识。后现代知识观的主要特征是:  相似文献   

2.
科学知识是科学课程的核心要素,传统的对科学知识客观性、价值中立性、普遍性的理解决定了教师、学生的科学课程知识观的价值取向。随着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知识的文化性、相对性、多样性、建构性、境域性品格的揭示,引领了科学课程领域的一场思想革命,催生了由封闭、单一、科学本位的科学课程知识观向开放、多元、人文、生态课程知识观的转变,对科学课程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众多教师的观念中,科学知识是具有“客观性”、“价值中立性”、“普遍正确性”等特性的,由此造成教师创新意识淡薄,教师教育研究相对滞后,教师缺乏对知识及课程的反思、批判、追问与探究,致使教师不能清醒、深刻地认识到“科学霸权”、“知识霸权”的存在。从社会建构论的视野来看,科学知识是社会建构的,是具有“社会性”、“价值性”、“境域性”等特性的。清醒、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更新教师的科学知识观、使教师养成创新意识及能力,深化教师教育研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知识社会学视野中的科学教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知识社会学是在解构传统科学基础上产生的。它提出以强纲领摧毁科学知识的客观性,以信念研究张扬科学知识的社会性,以实验室研究揭示科学知识的境域性。科学知识社会学观照下的科学教育坚持如下基本理念:否定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张扬相对的科学知识观;重视全面的科学素养,追求多元的目的观;贯通科学与社会,倡导综合的课程观;摒弃简单的知识灌输,坚持建构与对话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5.
课程问题首先是知识问题,知识选择是课程运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受知识现代性信仰的制约,课程知识囿于客观性、普遍性和价值中立性的认识论窠臼,知识的多样性被严重遮蔽.多元化的时代主题及后现代课程观的兴起,消解了科学知识的霸权地位,多样化逐步成为课程知识选择的主导取向.课程知识选择多样化可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制度变革及冲突性整合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知识转型时期,科学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价值中立性开始遇到挑战。人文知识、个性知识、本土知识受到重视。与此息息相关的教学则表现为教学目标、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观从现代向后现代的演进,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中立性被知识的文化性、境域性和价值性消解。这必然会对课程选择产生影响,因此从选择主体多元化,选择内容多样性和选择原则多维度等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万伟 《江苏高教》2002,(4):58-60
我们现在正处于知识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科学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价值中立性开始遇到挑战。“在知识中寻找自我”、“历史意识”和“关联性”是后现代知识型的主要特征,人文知识、个人化知识、缄默的知识开始受到重视。在此基础上,教学的目的、方法、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学评价等也必须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学知识的最基本的特性是客观性。对知识客观性的内在信仰和追求产生了认识论上的"客观主义"。从知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知识与"认识主体"的关系和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这三个维度来考查,客观主义认识论与建构主义认识论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尽管面临着客观主义阵营的种种责难,从客观主义迈向建构主义,实现教学认识论的变革与超越,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知识观对于现代知识观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中立性进行了反思与批判,强调知识的文化性、境域性和价值性。这对于我国新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均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