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入侵西北边疆(甘肃省西北部到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一带)。朝廷遣诸路进讨,屡遭挫败,形势十分危急。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出镇边塞。他作为宋一代名臣,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有突出的才能,到任后迅即整顿州兵,分军教习,大兴营田,招还流亡,使西北前线的形势很快就稳定了下来。他  相似文献   

2.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举进士,官拜大理评事.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出任扬州天长(今安徽天长县)知县,后调任端州(今广东高要县)知府.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调京城开封任监察御史里行,后改为监察御史.景祐五年到皇(?)五年(公元1038—1053年),出使契丹,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转运使、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河北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和龙图阁大学士等职.在此期间,正是范仲淹提出和推行他的十项改革方案即“庆历新政”的时候,包拯也曾比较集中地提出他的政治主张.皇祐五年到嘉祐二年(公元1053—1057年),包拯又任瀛州(今河北河间县)、扬州、池州(今  相似文献   

3.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仁宗时代的“名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幼年贫困力学,宋真宗大中祥符进士。出仕后有敢言之名。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他是当时主张革新的进步政治党派的首领之一。少年时就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勉,后来又把这一思想写进《岳阳楼记》,至今仍为人所传诵。《渔家傲》约写于宋仁宗康定元年至庆历五年(1040——1045)间,当时作者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县),他爱抚士卒,号令严明,边防巩固,使西夏不敢轻易冒犯,被称为“范老子胸中有数万  相似文献   

4.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人,后迁居苏州吴县。他生于北宋内忧外患之时,“少有志操”(《宋史·范仲淹传》),既长,以天下为己任,“不畏权幸,不蹙忧患”(《范文正公集》附富弼撰《墓志铭》)。他一生四次被贬,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挥毫撰写出历代传诵的《岳阳楼记》,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襟。现择其二三事简述于下。“断齑划粥”  相似文献   

5.
宋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一生与应天府(商丘)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早年在这里读书求学并考中进士,后又在这里讲学授书并被举荐进京,他正是在这里最初由一介寒士成为天下皆知的一代名臣。可以说,是应天府的一段生活经历磨砺和造就了范仲淹。在这里范仲淹还写下了很多诗文作品,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代表性意义。一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二十三岁的范仲淹知晓了自己的身世,(当时他继随父姓朱,名说)“感愤自立,决欲自树立门户,佩琴剑径趋南都。”①范仲淹在南都(即当时的应天府,今商丘县)发愤读书,生活极其艰苦…  相似文献   

6.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赏析:宋仁宗时,西夏常侵扰西北边疆,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戍边四年,范仲淹亲身体验到戍边将士的艰辛和思家不能回的惆怅之情。  相似文献   

7.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宋仁宗时,西夏常侵扰西北边疆,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戍边四年,范仲淹亲身体验到戍边将士的艰辛和思家不能回的惆怅之情.  相似文献   

8.
北宋康定元年(1040),西夏元昊称帝后举兵进攻延州,宋王朝与西夏开始交兵,这年7月,范仲淹和韩琦同时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使兼知延州。在这一时期,范仲淹得到了三个雅号。其一",小范老子"。范仲淹到任后,对军队  相似文献   

9.
范仲淹在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八月,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后又迁至延州),抗击西夏。在这个时期,他作《渔家傲》歌数阙,且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历述镇边之劳苦。本词是其中的一首。词的上阕着重写景。“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当时延州接近西北边疆,是防止西夏进攻的军事重镇,故称“塞下”。“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截然不同的风光。范仲淹是苏州人,他对西北的季节变换,远较北人敏感,此处的“异”字就含有惊异之意。“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  相似文献   

10.
在今天的江苏泰州,有一座久负盛名的沿海御潮防灾堤坝--范公堤,是当地群众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而命名的.据说范仲淹入仕之初就心忧天下,立志为国家兴利除弊.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范仲淹到泰州(今江苏泰州市)任西溪镇盐仓监官,掌管盐税.泰州和附近的楚州、通州等地区,北濒淮水,东临黄海,每季潮水肆虐,沿海各州往往阡陌荡尽,桑田遭劫,庐舍漂泊,人畜丧亡.  相似文献   

11.
宋仁宗时代,居住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西夏国强盛起来,不断侵扰中原地区,宋王朝则屡战屡败。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延安市),守边四年,终于遏制了西夏军的侵扰,安定了局势,显示了他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当时边上歌谣唱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范仲淹在守边的同时,还写了不少描写边塞风光的边塞词,《渔家傲》即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上片写塞外秋光,一片凄凉。“塞下  相似文献   

12.
整整一千年前即北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在武宁军(今江苏徐州)节度掌书记的官舍里,诞生了一位可为万世当政者的楷模和广大人民所景仰的人物,他便是北宋真宗、仁宗两朝名臣范仲淹。庆历六年(1064年),他在参知政事的任上,为岳州的岳阳楼作记时,写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千百年来,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对于熔铸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传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当前狠抓廉政建设的过程中,纪念范仲淹,学习他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思他的廉政勤政的风范确实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卖炭翁》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举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14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以越职言事,贬为江州司马。以后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等职,官至刑部尚书。晚年过着退隐的闲适生活,享年七十五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存诗二千九百多首。《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九有他的传。  相似文献   

14.
孟浩然(公元689—740年),唐代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县)人,早年在家乡岘山(在襄阳南、汉水东)下的涧南国读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冬天,他到长安谋求功名,但没有成功.于是,他只得抛弃“忠欲事明主”(《仲夏归南园寄  相似文献   

15.
十三世纪初,铁木真成吉思汗依靠强大的军队,形成了蒙古政权。公元一二二七年灭掉了西夏。在蒙古向西夏和金与南宋用兵作战的时候,成吉思汗病死于六盘山,由其儿子窝阔台继为大汗。公元一二六○年忽必烈自立为大汗,一二七一年定国号为元,一二七九年灭南宋。元朝的统一为中原地区和边疆各兄弟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在客观上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尤其元比较重视农牧业等经济的发展。固原地区在元时期,隆德县地入静宁州,化平(今泾源)入华亭县,原镇戎州东山、三川县并入镇原州,另与旧镇戎州之开远堡(今开城乡),置开成府(路)。因为宋、金时代  相似文献   

16.
苏舜钦政治诗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县)人。他生活的时代,宋王朝已经历将近半个世纪,当时的社会是“有治平之名而无治平之实”,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已日益暴露。在他出生前四年,即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契丹便大举侵宋,结果达成“澶渊之盟”。到他正式从事政治活动时,矛盾更趋尖锐。宋王朝在抵抗外族入侵战斗中屡遭失败,国势日见衰竭,仁宗不得不于庆历三年(1043)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一批老臣推行“欲尽革众弊以纾民”的所谓“庆历新政”。面对这种政治形势,“少慷慨有大志”的苏舜钦积极支持并参加了“新政”。因此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也就成为其政治活动的一部分。他曾“数上书论朝廷大事”,并上疏范仲淹“奋舌说  相似文献   

17.
[作家名片]关汉卿,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解州(在今山西运城)、祁州(在今河北)等不同说法。据各种文献资  相似文献   

18.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是北宋前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主持防御西夏的战事。当时西夏王朝方兴未艾,兵力强盛,曾一再挫败宋军,延州城寨被焚掠殆尽。范仲淹  相似文献   

19.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为人刚直不阿,有“矫世变俗之志”。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考中进士,出任江浙诸省地方官达十七年之久。在这期间,使他有机会了解了一些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弊病,并提出了改变朝政的主张。公元1058年,王安石写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如不改弦易辙,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  相似文献   

20.
西夏(公元1038——1227年)是与两宋、辽、金并列的封建割据政权。新编中学《中国历史》第二册,在“辽、西夏和北宋的关系”一节中,对西夏作了简略的叙述。西夏建都银川(当时称兴庆府),宁夏是西夏的活动中心,这使我们生长和生活在宁夏的人,很自然的希望对西夏有更多的了解。为此,将我们经常碰到的,也是与课文有关的问题,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