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普遍存在。它具有结构不稳定、感情色彩浓厚、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信息沟通迅速、灵敏等特点因而它既能产生正向功能,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关键是加以正确引导,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本文着重从非正式群体的类型和特点,功能和作用以及教育管理三个方面的来剖析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相似文献   

2.
涂德祥 《教育探索》2012,(8):117-119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作为活跃在高校校园的特殊群体,类型多样,特征明显,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及管理工作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消极的不利影响.因此,高等学校要加强正式群体建设、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并关注其领导人,要切实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双重影响,因此,必须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科学引导,强化管理,以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失调、环境不适、情绪冲突、消极对抗等几个方面。要保证当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心理健康,就必须强化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心理素质教育,缩小管理者与非正式群体学生组织之间的心理距离,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注重心理卫生教育以促进心理相容,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以及大学校园宿舍化管理的实行,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的出现成为必然趋势,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具有结构松散、凝聚力强及排外性等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也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中普遍存在,文章分析了其形成原因、类型、特点及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思维特点都不断发生着改变,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类型繁多,影响力,号召力,作用力不断扩大.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现状、特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找出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这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学生管理工作要在分析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类型、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管理,发挥非正式群体在学生工作中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园的非正式群体现象,一直以来游离于我们的视线之外,游离于高校正式群体之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面对非正式群体这种客观现象?本文尝试着从高校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入手。进而探讨对于高校非正式群体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内涵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指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具有行为约束无形化、群体行为一致性、核心人物具有权威性、群体具有开放性和排他性等四方面特征;进而分析了非正式群体及其小集体主义倾向、排他性和核心人物的态度和行为取向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的影响;最后,文章从四个方面对在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非正式群体普遍存在于高校中,它对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开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利用其积极影响而抑制其消极影响,以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此外,高校科学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也会有效地促进非正式群体良性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高校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对新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加强对新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管理,也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课题.五邑大学引入导师制,实行全员育人制度,在新生非正式群体教育中也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新时期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客观存在且长期延续,学生非正式群体对高校教育管理起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本文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规模、内部模式、形成原因、类型、目标方向、交往频度等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和对待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相互依附 ,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 ,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并相互作用 ,彼此影响 ,有共同目标或要求的人群结合体。所谓非正式群体 ,一般是指无需经过法定程序 ,没有文件规定而以感情为基础 ,以人际关系为纽带 ,共同目标或需求为依托而自发形成的小规模的结合体。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指大学生在相互人际交往过程中因各种因素的作用自发形成的小型结合体。例如“同学会”、“同乡会”及各种兴趣小组等。二、正确认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当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相似文献   

16.
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有着正式组织不可替代的功能,它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等各个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必须重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萍 《文教资料》2007,(35):174-176
高校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无时无刻不在对正式群体和个人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非正式群体是大学教育和管理无法回避的问题,应引起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拟就高校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分布以及消极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评价与引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校园里出现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一种客观,正常的现象,如何正确评价和有效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使之健康发展,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应该作为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高校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对新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加强对新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管理,也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课题。五邑大学引入导师制,实行全员育人制度,在新生非正式群体教育中也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着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群体,学校在管理中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也要正确分析其不利的因素,区别对待,因势利导,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