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上小学时,正是"文革"时期,学校里功课很松。那时,语文老师每周都会花一堂课的时间给我们读《高玉宝》,我听得很入迷。但一个悬念要眼巴巴等一个星期,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在数十年的教学、写作、编辑的经历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i步读书法。这就是对重要的需要精读的书籍或文章,分初读、复读、再读二三步进行。  相似文献   

3.
学语文 ,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语感。养成了语感 ,听、说、读、写的能力就容易提高 ,因此要通过课外阅读 ,不断积累词汇 ,培养语感 ,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 ,如何通过课外阅读 ,不断积累词汇 ,培养语感呢 ?一、语书———感知言语信息早在 30年代初期 ,叶圣陶先生就指出 ,“国文本是读的学科” ,强调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古往今来 ,人们在这方面是有深刻体会的 ,所谓“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等 ,都是强调“读”的重要性。现当代语言大师鲁迅、巴金、茅盾等在青少年时期…  相似文献   

4.
学语文,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语感。养成了语感,听、说、读、写的能力就容易提高,因此要通过课外阅读,不断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以下文字是教育家叶圣陶上世纪50年代所写《读书的态度》一文的节选,对于信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而今读来仍然觉得很受启发。现在依然还有许多人在读书,并且是抱着第二种态度!所谓书为己用的观点,其实又何尝不是“腹有读书气自华”的体现啊!一位老者的谆谆教诲,是一种温暖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这个星期天把字词带拼音抄两遍!”身为老师的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嗯一嗯一嗯!”“嗯”字拐着弯儿,画着圈,就从同学们苦瓜似的嘴中曲折了出来,先是平声,然后是上声,再后是阳声,最后才是去声。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读书人,包括我们的教师们,都不大注意一个“抄”书。其实,抄书是我国的传统学习方法中的好东西,只要“抄”之得法,“抄”之得体,“抄”又何妨呢? 这里有一则古人的故事。张溥,是明清之际的一代名家。可有人问他那么多学问哪里来时,他直言不讳:抄来的。他读书的一大特点就是“抄”,他的书房名称也很别致,叫“七录斋”,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原名绍钧,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教育学家。他1894年诞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06年入苏州公立小学,次年进中学,1911年毕业,因家境贫寒,就任小学教师。他热爱教育工作,关心儿童成长,不断地进行新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1914年起,叶圣陶开始在《礼拜天》、《小说海》等杂志上发表小说,先后发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说、散大、杂文。叶圣陶还是我国现代童话的创始人,《稻草人》、《古代  相似文献   

9.
“抄书”是古往今来一直为人们所运用的一种读书方法。鲁迅先生继承了这种传统的读书方法,早在三味书屋读书时,鲁迅就开始抄读了。最初抄的是古文奇字,即把一本小小的《康熙字典》上边的所谓古文,一个一个都抄下来,订成一册。后来借抄了《唐代丛书》中的《茶经》《五木经》,以及《野菜谱》《释草小记》《释虫小记》、  相似文献   

10.
班长神秘兮兮地汇报班情—— “老师,告诉你个秘密,王干在班里办了个‘抄书公司’……” “什么意思?” “就是交一元钱就可以办抄书证,然后抄他一年的数学作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路温舒,字长君,西汉巨鹿东里(今河南新郑)人。他少年时代就非常热爱学习。因为家里贫穷,每天都要到野外去牧羊,没机会进学堂读书,更无钱买书。为此,他感到很苦恼。有一天,路温舒放羊来到一个池塘边,看见那里长着一丛丛的蒲草,又长又宽。他想,这种蒲草又宽  相似文献   

12.
岳儒 《大学生》2020,(5):25-25
既然准备在漫长的"假期"里好好看书,一个整洁明亮的书房和收纳整齐的书柜是必不可少的。细细拂过每排书籍顶面上散落的灰尘,整理书柜的过程,亦是一种浏览"藏品"的快乐。我统计了一下,除去放在学校宿舍的几百本书外,我在家里还有满满当当三个书柜,共804本书。  相似文献   

13.
十月的江南,阳光如春,风儿却隐隐中传递着秋的消息,夹带着远霜的凉意,这凉意令人清醒,不像春天的风。春色恼人,秋意清心——骑着自行车悠然行驶在路上,我忽然领悟到:不骑车何来这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一生反对将自己的作品“炒冷饭”,认为自己的作品文字平庸,甚至很幼稚,不能一再结集出版。早在1951年2月1日,叶圣陶先生在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叶圣陶选集》的“自序”中写道:“这一回编辑《新文学选集》,朋友们说其中有我一本,我感到惭愧。选集已经编过几回,编来编去,总是那几篇自己也不能满意的东西,再来编一本,耗费读者的财力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教育思想,存在着三种来自不同方向的"遮蔽",这种"遮蔽"事实上影响了人们对其内涵、价值和意义的认读。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总纲,即"为人生"的教育本质观,从而形成自己的素质教育观、教学哲学观、学生主体观、全面发展观、语文教育观、师表风范观。清晰辨认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历史方位,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教育思想,存在着三种来自不同方向的“遮蔽”,这种“遮蔽”事实上影响了人们对其内涵、价值和意义的认读。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总纲,即“为人生”的教育本质观,从而形成自己的素质教育观、教学哲学观、学生主体观、全面发展观、语文教育观、师表风范观。,清晰辨认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历史方位,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郑颖 《现代教学》2014,(1):126-126
小w是我班的一个“小精灵”,平时的他活泼好动,聪明伶俐,但是在学习方面却很不自觉,常常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尽管我采取了不少措施,也积极进行了家校互动,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8.
对今人而言,"看书"与"读书"在不同语境下,内涵有时相同,可通用;有时不同,不可通用。但在古代以及民初时期,学者文人使用两词时,总是取其不同内涵。清初人张潮《幽梦影》说:"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能用不难,能记为难。"这里将"看书"与"读书"并举,其意义显然有别。  相似文献   

19.
抄书的故事     
说起抄书,可能有同学觉得可笑.其实,抄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深入理解消化的过程.古今许多有名的人物就是靠着"烂笔头"去把整部书抄录下来,从而在某个领域成为佼佼者的.  相似文献   

20.
抄书的故事     
说起抄书,可能有同学觉得可笑。其实,抄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深入理解消化的过程。古今许多有名的人物就是靠着“烂笔头”去把整部书抄录下来,从而在某个领域成为佼佼者的。东晋人葛洪本是一个布衣,家徒四壁,但他却能孜孜以求,不断进取。他白天种田,晚上便向人借书抄阅。他抄诸子百家之言310卷,又抄《金匮药略》100卷。葛洪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和医学家,著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等永存于世。苏东坡抄书的故事也许更能让我们惊异和叹服。有个叫朱载上的去拜访当时已成为大文豪的苏东坡,许久也不见主人出来。怎么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