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查预习情况 ,理清文章结构师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第18课《一夜的工作》。通过预习 ,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生 :作者先写送稿子给总理审阅 ,再写自己亲眼看见的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 ,最后写回来的感想。生 :课文共8个自然段 ,可分为三大段 :送稿、审稿、感想。师 :同学们预习得很好 ,既熟悉了文章内容 ,又理清了文章结构。谁能说说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生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师 :学习这篇课文 ,大家要认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下面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思考两个问题 :(灯片显示 )1 课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 课文从哪…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 学习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 ,明确重点师 :读完《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 ,想一想 ,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生 :课文先写杨梅树 ,再写杨梅果。师 :哪些自然段写杨梅树?哪些自然段写杨梅果?重点写什么?生 :第二自然段写杨梅树 ,第三至六自然段写杨梅果 ,重点是写杨梅果。二、渗透学法 ,突出重点1 教给学法师 :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杨梅果呢?(指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后 ,放录像)生 :作者按顺序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师 :能找出与这些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吗?生 :第…  相似文献   

3.
一、整体感知,理清脉胳,把书读薄 师:请大家在已经预习了课文的基础上,再认真地默读课文,了解一下文章围绕着“友谊的航程”写了哪些内容呢?  相似文献   

4.
正一、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去了"月亮湾"。你们喜欢那里吗?(喜欢)月亮湾是小作者的家乡,小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说这是个美丽的村子。二、新授[第2自然段教学片段]师:月亮湾究竟美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走进这个村子,走进课文慢慢游览。先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走到村子的前面看看,细细品一品,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景物多看几眼,多读几遍。等会儿,把你的所见所感告诉大家。(生读课文)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景物在哪儿啊?生: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河上有一  相似文献   

5.
犤初读课文过程中,黑板上留下了经教师指点、学生讨论理清的课文脉络:响起掌声(第1~4自然段)感谢掌声(第5~6自然段 议论掌声需要掌声身处困境(第7自然段)犦师:请同学们轻声把整篇课文朗读两遍,读后告诉老师:哪一自然段课文所写的情景最使你感动?(生读课文,思考)生:第4自然段。师: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生读课文,略显平淡)生:(忽然站起,大声地)邢平读得不好!(笑声。未征求老师意见,该生便富有感情地朗读起来)师:(笑)这么说,你也同意邢平同学的意见———第4自然段写得最让你感动了?(生点头)师:大家同意他俩的看法吗?生:(齐)同意!师:说说看…  相似文献   

6.
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有一个自然段显得十分特别,是哪一个?生:第3自然段。师:特别在什么地方呢?生:只有很短的一句话。生:这么少的字怎么能成为一个自然段呢?师:是啊!作者这么写有什么用意呢?提示一下,看这句话的关键词语是什么。生:樟树。  相似文献   

7.
师:请同学看屏幕,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微机演示小白兔顶着篮子冒雨往家跑的场面) 生:图上画的是小白兔着急地往家跑。 生:我来补充:图上画的是小白兔顶着篮子,很快地往家跑。 师:你们说的都对。请同学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图上的内容?谁愿意把它读出来? 生:第8自然段写了图上的内容。(生读) 师:下面请同学看屏幕(微机演示第8自然段的内容),自己读这一自然段,然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生:我读懂了这一自然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话写的是小白兔加快步伐往家跑,第二句话写的是小…  相似文献   

8.
李源 《江西教育》2002,(21):29-29
《惊弓之鸟》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教学伊始教者就直奔文章的中心段———更羸说的那段话,即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其教学片段为:(出示多媒体课件:蓝蓝的天空,飞着一只孤独的大雁,边飞边鸣)师: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生:用箭射。生:用枪打。生:用弹弓弹。……师:你们很聪明,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却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就把大雁射下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请同学们读一读。(学生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师…  相似文献   

9.
一 “景”与“言”——美感的联通 1.走进文本。弄清“事实”。师:课文哪个部分写草原景色美呢?生:第1自然段。师:谁来用朗读把我们带人草原?(指名读第l自然段)师: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生:我看到了空气清新、天空明朗的草原。生:我眼中的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相似文献   

10.
(内容: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环节一 整体导入,感知《月光曲》的来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生:(齐读)《月光曲》。师:我想先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课文一共有10个自然段,请10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11.
<正>一、案例背景散文是介于文章和文学之间的文类,它叙写"这一位"作者的所见、所闻,表达"这一位"作者在独特境遇中的所思、所感。王荣生教授指出:"阅读散文,自始至终都在散文的里面,我们阅读散文,是感受作者所见所闻,是体认作者所感所思。散文流露作者的心扉,读者以自己的心扉打量散文,阅读散文是心与心的碰撞、交感。"1散文是我国中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散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该如何立足文本特质与学生学情?这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学习“文”是如何表现“图”的;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教学教程师:上节课老师指导大家预习了《马踏飞燕》这一课,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了不少问题,老师将它们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出示小黑板)问题一:马为什么会踏到飞燕上?问题二:马是什么样子?问题三:怎样使马保持平衡?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看课文哪一段回答以上哪一个问题?生:第三自然段回答的是第一个问题,第二自然段回答的是第二个问题,第四自然段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师:对。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看图听…  相似文献   

13.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教学时要凭借语言文字,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事物,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并领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中可做以下设计:一、揭示课题1.板书并齐读课题。设问: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指名接读全文,检查字音。2.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弄清层次。)3.这篇课文应该怎样分段?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二自然段为一段;第三、四自然段为一段;第五、六、七自然段为一段;第八、九自然段为一段。)4.说说课文中还有哪些…  相似文献   

14.
一、说教材 《草原》一课是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老舍先生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辽阔美丽的草原美景和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文章笔意流畅,韵律感强烈,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所见、所闻、所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景物的美、人物的美和语言文字的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了草原的美和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感受草原的美景并背诵第一自然段,深入学习对事物的描写,并在学文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而如…  相似文献   

15.
(教师板书课题后,同学生谈话。) 师:大家预习了课文,我先了解一下预习的情况。你们说这篇课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还是写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字词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怀念母亲》中第2自然段为例,谈谈笔者是如何开发字词教学资源,并将之融于言语教学当中的.一、抓“奔丧”的字音师:“我”以前两次回到故乡,为了什么?生:奔丧.师:这两个字,该怎么读?读第几声?生:都读第一声.师:同学们,这两个字,有个共同点,都是什么字?  相似文献   

17.
日记是生活的记录。把自己一天中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选择其中最有意义的记录下来,就是日记。英语日记的写法一般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选中教学切入点,化繁为简师:从题目看,课文写的内容是……生齐:木叶。师:文章选自《唐诗综论》,"说"的是木叶,而且"说"得专业,预习课文时是不是觉得不好理解?(生点头)师:那就让我们化繁为简,一步步走进文本。哪位同学先说说文中"木叶"的字面意思?生:树叶。  相似文献   

19.
(一)案例:《九色鹿》教学片断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九色鹿和调达相遇了几次?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 生:两次。 生:第一次是2~5自然段,第二次是6~8自然段。  相似文献   

20.
《观潮》选自鄂教版语文第7册第19课。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文字生动,表现力强,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